陳春蕾 趙一穎
(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
多案例比較研究外資零售業進入中國市場模式
陳春蕾趙一穎
(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摘要:闡述外資零售業的基本概念,總結外資零售業的資本進入模式和空間進入模式,以沃爾瑪、家樂福、樂購以及麥德龍為例,分析各類外資零售企業進入我國市場的模式包括:獨資、組建多個子公司、合資經營、合資合作等,同時比較了四個企業在選址、進入方式及經營模式的異同,并從我國政府和國內企業角度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外資零售商業;模式探析;進入方式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零售業逐漸成為熱門引資行業,外資零售業在我國發展迅速,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政治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民消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市場龐大,秉持著開放發展理念,消費者較容易接受國外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多的外國零售企業將中國看作重要的海外市場。
一、外資零售業
(一)概念
在我國,外資零售業是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包括港澳臺地區)以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以及市場機制法則、互利互惠的原則為前提,來中國大陸從事零售商業活動的總稱。
(二)外資零售業進入我國市場的模式
1.資本模式
(1)跨國獨資并購。外資零售企業的資金雄厚,且了解投資國風土人情,對于進入當地市場抱有樂觀態度,采取獨資新建、跨國并購的方式進入市場。
(2)跨國合資、戰略聯盟。外資零售企業雖資金雄厚,但可能與投資國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外資零售企業或對未來持保守態度,采用合資新建、跨國戰略聯盟等進入方式。
2.空間模式
(1)漸進式空間擴張模式。外資零售商以本國為圓心,逐步向鄰國擴展,在與鄰國的合作中學習、探索和積累,最終向海外擴張。這是一種低調保守的進入方式。沃爾瑪以漸進式的空間擴張模式,從美國本土起家,擴展到鄰國墨西哥,最后擴展至海外市場。
(2)跳躍式空間擴張模式。這種進入模式風險相對較大,外資零售企業同時進入鄰國和海外市場。家樂福便是跳躍式的空間擴張模式,企業成立后不久同時進入了鄰國西班牙和南美市場。
(3)綜合式空間擴張模式。此模式綜合了前兩種模式的特點,即先在鄰國擴張,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采用鄰國和海外市場同時擴張的模式。
二、外國零售業進入我國市場模式的實例分析
(一)沃爾瑪
獨資且低調進入。1996年,沃爾瑪以強大的資本力量進入中國市場,扎根深圳,在當地購置場地,并建立了沃爾瑪購物廣場和山姆會員商店。隨后發展迅速,2015年底已在我國多個省市地區開設433家門店。沃爾瑪雖然實力雄厚,但在最初進中國時為避免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差異,盡量以低姿態示人,為避免與本土零售商的價格戰,在中方零售商降低產品價格時,沃爾瑪卻提高產品價格。因此,沃爾瑪成功地在短時間內進入并占據了大部分中國市場。
(二)家樂福
組建多個子公司。家樂福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對未來采取保守態度的家樂福,毅然采取組建多個子公司的發展模式降低風險。其利用雄厚的實力與中國企業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和商業公司,如家創商業管理公司和創益佳商城商業公司。隨著企業的發展,家樂福逐步收購其合資公司的股份,最后以家樂福獨立品牌示人。
輸出管理。家樂福進入中國時,我國改革開放正穩步推進,但改革的腳步依然緩慢。家樂福先通過輸出管理,利用合資公司進行日常的商業活動,然后不斷收購合資公司股份,最終達到完全控股,實現完全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
(三)樂購
合資經營模式。樂購雖是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但進入中國市場時間較晚,并不急于展現自身實力,因此采用了合資經營的進入模式。進入之初,對頂新國際集團抱有極大期望,并進行了投資,當其看到前景一片向上時,逐步展現實力,收購頂新集團股權,最終實現完全控股。2014年5月,樂購在華業務被華潤集團收購,結束了在中國長達10年的漫長征途。
(四)麥德龍
合資合作模式。麥德龍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市場,將上海作為其進入的基點,對上海錦江集團進行投資,成立合資有限公司,并在接下來一年中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商場。麥德龍以其特有的倉儲式營銷方式,獲得了大批中國顧客的青睞。
三、外資零售業進入我國市場模式的比較分析
(一)選址
家樂福(Carrefour,中文翻譯為“十字路口、街道、多種多樣的影響、思想和意見的交點處”)多選址于十字路口處和繁華的中心商務地區,以上海為中心輻射華東區。與家樂福相比較,沃爾瑪在進入中國時采取了其在美國一貫的經營選址方式和策略,以占據郊區為主要目標,打通城鄉結合部的消費群體,集中在以深圳為中心的華南區。麥德龍通常設在大城市城鄉結合部的高速公路或主干道附近。這樣既避免了市中心及市區的交通擁擠,又因土地價格相對便宜,減少了投資風險。樂購大多位于人流密集地段,經營面積數千至上萬平方米。
(二)低調進入與高調進入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均采取低調的方式進入中國,而樂購卻采取大張旗鼓的進入方式。究其原因,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入駐中國的時間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中國因為剛剛改革開放不久,政治、經濟、文化還未完全真正地融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面對資本主義零售業,本土零售商以及消費者容易產生恐慌情緒,外資零售企業為了消除這種恐慌以及自身發展障礙,采取低調的進入方式。樂購進入中國的時間是21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進一步深化,人們的思想和眼界逐步開闊,能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外資企業。
(三)經營模式
沃爾瑪、家樂福、樂購均采取普通零售超市經營模式,人人均可消費。但麥德龍采取會員制批發超市模式,只有會員才可在其店面消費。
四、建議
(一)政府角度
在不斷深化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的同時,我國政府應密切關注零售業的發展,為中外零售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保障每位合法零售商的權益;加強對外資零售業進入的監管,建立完善的大型店鋪審議制度;采取扶持性政策,鼓勵內資零售企業向集團化、規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二)國內企業角度
國內企業應樹立公平競爭的理念,不歧視外資零售業,避免惡意競爭;同時,面對外資零售商的惡意競爭或傾銷策略,應通過法律或協商等有效手段及時應對,打造良好的零售業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1]托尼·肯特.什么是零售[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2-4.
[2]崔菁菁.外資零售業進入對我國零售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 現代營銷,2012(3):7-8.
[3]杜德斌.世界經濟地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82-284.
[4]史博.我國零售企業進入他國市場的模式選擇[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2013.
(責任編輯:張彤彤劉茜)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6)03-0046-02
[作者簡介]陳春蕾(1992-),女,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及人力資源;趙一穎(1992-),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