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昕延
?
試論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現代出版企業盈利模式
文/段昕延
摘要:我國的出版行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有企業,出版行業追求的目標是多出書,出好書,不斷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出版企業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為讀者提供優秀的精神食糧,同時也要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因此,出版企業一方面要優化選題,多出好書。另一方面:要重視出版企業自身的發展、以及經營管理的設計,就必須結合實際制定出適合本企業的盈利目標,盈利目標是指出版社在當前階段,通過確立以財務管理在出版企業中的核心地位,運用有效地財務管理手段,來解決其自身的生存、發展和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方式。那么,作為一個出版社企業該如何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來實現企業盈利目標呢?本文將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現代出版企業;財務管理;盈利目標
傳統的出版社產業鏈包括:選擇主題、撰寫加工、打印加工、發行出版等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有基礎設施、資金、人力和技術的支持,這些環節之間有效的協同和共享,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出版社的收益也產生于一系列的生產活動中,而且這些活動中有著密切和復雜的聯系,這些聯系就形成了出版社的價值鏈。出版社的價值鏈由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這兩類組成,二者中,基本活動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讀者的創造價值活動。它是由最初的選題策劃、組稿、編輯加工、產品形態設計與制作、生產印制和市場銷售組成。輔助活動為基礎活動服務,使基礎活動持續進行下去,聯合作戰使出版社的利益最大化。
(一)選題策劃。選題策劃是圖書制作的關鍵環節,關系到圖書的未來走向。只有對現有圖書品種做好分析,完善新品種的創新,才能具有競爭力,從而贏得市場的認可,提高出版社占有的市場份額。
(二)組稿編輯加工。讀者心目中的好作品,一定是內容豐富,文字質量上乘,如此才能與同行競爭,哪怕同樣的圖書也要做到比別人更好。這一環節在整個活動中非常重要,要做到長遠考慮,留住現有讀者,擴大新的讀者群。
(三)生產印制。這是主要的生產環節,印刷質量決定圖書的生死。有些出版社把這部分給外包出去,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屬于自己的印刷廠,印刷業競爭也很激烈,大打價格戰。如何降低紙張和印刷成本,是提高利潤的重要環節。
(四)銷售階段。這一階段最為重要的是與圖書銷售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銷售部門是出版社的核心,需要全面提高銷售人員的整體素質,組建強悍的銷售團隊,打造覆蓋全面的發行網絡,疏通信息反饋渠道等。
(一)出版社在財務管理工作上的問題。首先在市場經營方面出版社有很大的困難,市場占有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還需要賒銷,收入資金不能及時的要回,同時還需要為采購的成本支付定金等。這些問題對出版社在財務資金流動上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其次在產品投資風險評估方面,缺少系統的分析和定位,出版社投資的產品如果沒有以財務管理角度進行分析和規劃,就不能為出版社提供強有力的財務數據分析,再次,在出版社在企業資源配置方面,在過去對投資的管理不是很重視,常常事先缺乏充分地戰略規劃與調研,對投資決策方案比較和機會成本的認識還很模糊。
(二)出版社在財務管理上的對應策略。財務管理工作離不開數據的核算,數據是各大問題強有力的證據,核算是財務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方式,但現代出版社的工作職能不能只局限在核算方面,還應有其他的責任。首先,要嚴格控制出版社的資金流動。出版社在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就需要提高經濟效益,要注意出版社各大部門和業務活動之間的資金流動現象。需要在注意流動性的同時,還要盡量的控制好對資金的機會成本,增強收益性,達到出版社在資金流動和收益的平衡。與此同時,出版社要科學的規劃、控制資金流動。主要體現在對資金的整體控制、交易控制等。其次,需要有效的利用出版社的投入資金,在開發的財務分析和投資管理工作做到系統和全面。分析出版社的投資策略和投資風險,處理好風險和利潤之間的關系,因此財務管理人員在尋集作品信息的工作上需要加強重視,在這基礎上才能進一步對市場進行分析和決策,要準確的預測出出版社的盈利,財務管理者要為決策者提供強有力的分析證據。再次,還需要加強出版社在人才培訓和管理方面的力度,強大的人才資源能確保提升出版社的能力和開拓市場,能夠為出版社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基礎,是實現出版社科學有序管理的重要基礎之一。最后,財務管理部要加強運營資金的管理,努力控制出版社在經營成本和收益之間的關系。強調資金的良性循環與合理配置,必須優化供應鏈,確保出版社在出版發行產品是道路的暢通,高效的降低出版社在供應鏈上的投入成本,實現資金增值。
出版社作為現代化企業,對成本不僅要加強,還要制定出一套精細化的管理制度體系,出本社的精細化管理制度大概可分為四步: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報告制度、成本分析和考評制度。采用成本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標準成本管理和作業成本管理。
(一)標準成本管理。標準成本管理是指在對標準成本的相關內容(如計劃、技術、作業等指標)進行設計的,將出版社在對產品的投入和產品的收益控制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成本控制體系。這種方法主要涉及兩方面:標準成本核算和標準成本的調整。標準成本的管理運用了現代化會計方法對成本進行控制管理,使出版社的各項成本能夠達到原先預測的成本的一種措施,通過對實際成本的控制使其達到標注成本,實現出版社降低成本的投入增加收入的目的。使標準成本管理能夠得以運用的條件有很多,主要在數據方面,通過
下接(第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