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英榮
?
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文/馬英榮
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曾經在一段時間內使我國經濟平穩發展,隨著時代變革和市場經濟形勢的改變,2011年國務院批準進行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經過5年不間斷的調整改革,2016年營改增政策全面施行,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而建筑企業是營改增成熟后受影響較大的企業,這給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帶來了種種影響,企業必須要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并轉變會計核算方式,以應對營業稅改增值稅這一長久稅收政策。
營改增;概述;會計核算;影響;應對措施
建筑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點,其能有效地避免重復征稅和漏稅現象,為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在營改增政策正式施行之后,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一般納稅人需征收11%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征收3%增值稅,這與傳統建筑企業繳納營業稅的會計核算有一定沖突,因此,建筑企業必須要進行會計核算改革,以從容應對營改增。
所謂營改增,即營業稅改增值稅,在營改增政策施行之間,建筑企業需要統計應交稅項目,根據不同項目的不同特點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而在營改增之后,營業稅不再需要繳納,因此便需要將原本繳納營業稅的項目重新統計核算繳納增值稅,只針對企業銷售或服務方面計算,省去了以往需要重復納稅的項目與環節,成為國家財稅政策的又一次深刻變革。營業稅改增值稅后,稅收項目變得更加具有針對性,稅收環節也更加科學合理,不僅如此,這一次變革是依據國家經濟形勢改變而做出的必然選擇,原本營業稅與增值稅同時存在,共同稅收時,大大限制了企業增值稅繳納的作用,企業稅制規定等相關制度難以徹底完善,國家稅收征管方面工作難度也比較大,隨著經濟形勢變動,這兩方面的不足體現的越發嚴重,稅收缺陷越來越大,因此便促生了營改增政策的試點與施行。營改增不但簡化了稅收環節,減輕了企業稅收負擔,同樣也使企業的潛力得到有效發揮,各個行業內企業均可受益,在行業內生產經營過程更加順利,發展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形勢更穩定,這樣健康發展的行業企業也逐漸提升了服務水平,人民群眾滿意度有所提升,促進了企業生產方式與經營方式轉變,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國家經濟增長,也帶動了國家內需,人民群眾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可以說為國家發展做出了長足貢獻。由此可見,營業稅改增值稅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各個行業中的各個企業則需要完善自身財務管理模式,優化會計核算,應對營改增的同時也為企業活力提升帶來積極影[1]。
(一)成本核算方面
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前,建筑企業成本核算一般遵從計稅合計,但繳稅金額卻要將價稅分離為兩部分,其一為工程實際成本,其二為工程納稅金額。而營改增之后,稅收規定變為征收增值稅,工程實際成本為不含稅的金額。增值稅屬于價外稅,需進項稅與銷項稅共同計算繳納金額,抵扣金額是由供應商開具發票決定的,類型不同,抵扣金額也不同,在建立完整的增值鏈條后,其抵扣機制的設計對于企業的成本有較大的影響,如果企業能取得較多有效的可抵扣憑證,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對于小型企業來說,開具專用發票會受到限制,企業成本會因得不到有效的抵扣憑證而顯著增加,同時也增加了這些企業的稅收負擔,建筑材料、人工以及設備費用都會被成本核算所控制[2]。
(二)現金流轉方面
現金流轉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像建筑企業在工程開發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流轉現金,在很多環節將制約建筑企業的發展。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前,建筑企業多實行代扣代繳營業稅的方式,建設單位會在驗工計價付款過程中直接將營業稅代扣。在營改增之后,由于建筑企業不能直接代扣代繳增值稅,而直接由建筑施工企業在當期向稅務機關繳納增值稅,此時建設單位并不能立即將工程款給到建筑企業,該過程通常是繳納增值稅在前,收取工程款后,而且還經常出現滯后較長時間款項才能到位的現象,這無疑是增加了企業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量,從而使建筑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影響到企業現金流轉水平。
(三)營業收入方面
建筑企業的營業收入是由工程造價決定的,需要繳納營業稅的納稅依據也是由工程造價決定的,如果工程造價較高,營業稅也比較高,如果工程造價較低,營業稅也會相應降低。在營改增政策實行之前,建筑企業營業收入是包含營業稅的。而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營業稅將改為增值稅,企業確認的營業收入是已扣除增值稅之后的,如果與之前相比,在工程造價不變的情況下,建筑企業確認的營業收入將會降低,營改增后企業所繳納的稅費要比營改增之前少很多,減輕建筑企業稅負,從而有效提高建筑企業整體利潤,對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極為有利。
(一)完善會計核算制度,降低成本
針對當前營改增政策的施行,建筑企業想要應對該政策,必須從會計核算制度入手,完善會計核算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工作過程,才能夠真正實現會計核算高效運作。在這一方面,建筑企業可以依靠現代高速發展并趨于成熟的信息科技,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軟件進行會計核算,使會計核算全過程更加流暢準確,統計數據更加及時。不僅如此,會計核算制度完善還需要進行財務管理方面的嚴格約束,準確劃分不同會計核算人員的各項工作,避免出現人員工作重復進行,提高核算效率及精準率,以統計數據和核算數據作為繳稅支撐[3]。此外,為提高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則必須做好建筑企業的成本核算,針對營改增稅改政策,建筑企業應積極采取外包形式實施稅額抵扣,如,在人力資源成本支出方便,如果不采用外包方式,將不能實施稅額抵扣,也就無法降低建筑企業成本,因此,建筑企業可以將一些非核心業務實施外包方式,在具備增值
下接(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