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行銘
?
關于如何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舉措和辦法
文/吳行銘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的力量越來越大,但是目前中小企業由于受到融資市場影響、資本結構不合理、議價能力低等問題的影響,導致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并且企業很難開展融資,極大的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本文對造成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成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能夠有效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措施。
中小企業; 融資成本; 新三板
中小企業融資一直以來都存在成本高、融資難的問題,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目前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非常狹隘,即銀行貸款,直接融資的發展非常有限,而當今市場上服務于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機構不多,再加上我國某些地方對于創業投資的還不夠重視和中小企業自身能力不足,資金有限等因素影響,使得中小企業在各銀行信用程度較低,在沒有相應的擔保措施來為其進行擔保情況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機會非常少,而大部分從銀行貸款企業進行融資的成本也非常高。
降低融資成本,不僅能推動我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秩序的穩定健全,完善金融機制。此外,降低融資成本,有利于克服我國金融秩序中資本結構不合理、議價能力低等現實問題,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充足且靈活的資金來源,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財務風險高
在貸款經濟資本占用率的基礎上,大部分銀行會根據企業抵押變現能力和信用等級等對其進行等級劃分,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其對于風險的抵抗能力較弱,也沒有大規模的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的能力也較弱,從而導致其資金流動率和資產負債率較低,在各銀行的信用等級也較低,再加上農村信用社在給中小企業貸款時會將利率調整到基礎利率之上的70%-100%,商業銀行是30%-50%,而給信用等級高的企業貸款卻是將利率調整到基礎利率之下。而銀行為了用更高的收益來掩蓋風險和成本,要求的回報率很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就會比大型企業要高很多,財務風險也高很多,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
(二)融資市場的影響
目前,融資市場上有一些貸款公司,而這些貸款公司的利率往往都是高于銀行的,有些貸款公司的利率甚至達到了貸款金額的15-18%,使得各銀行為了顯示自身實力進行不良攀比,在這種情況下,當銀行和中小企業開展融資時就會以這樣的標準為雙方之間的談判基礎,銀行為了獲得更高的利益就會不斷的抬高利率,從而導致市場價格的不合理,而企業卻不得不接受高融資成本,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三)融資時間安排不夠合理,資金存儲過于分散
由于中小企業由于其規模較小,因此在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對于自身資金使用的規劃不夠科學、合理,常常是在一些突然出現的訂單或是機會的情況下才會想到融資,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籌備資金,在銀行提出較高的利率時,企業迫于時間問題只能接受,從而導致融資成本高。再加上,企業在多個不同的銀行開設賬目,不能夠針對一家銀行的綜合貢獻度,使得企業的議價能力就較低。
(一)調整企業資本結構,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
由于中小企業經營中存在較大的風險,所以中小企業應該加強權益融資的發展,通過同業兼并和吸引戰略投資者兩種方式來實現股權交換,從而更加穩妥的做出籌資策略,使得企業在處理市場份額占比、產品銷售和原材料供應問題時能夠更加注重資產負債率的降低,不斷提高企業資金流動率,為企業的融資提高更多的資金,使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從而不斷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使得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能夠更高,不斷提升企業的信用等級,使得企業在進行貸款時能夠盡量減少融資成本,最終不斷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
(二)改進新三板市場融資
隨著新三板融資市場的規模的不斷壯大,給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使得企業的經營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我國應該增強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構建更加完善的轉板機制,并且規范化企業定向增資流程,使得企業融資過程更加簡單化,不斷提高企業融資效率,并且不斷的降低投資者的標準,實現對投資者更加規范化的管理,為中小企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綠色轉板通道,不斷推動企業融資發展。
(三)積極發展直接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直接融資的發展能夠在降低上市標準的基礎上,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機會,所以應該積極發展直接融資。我國需要建立規范化的融資制度,加強對投融資的監督和管理,從而實現有效的風險防范,有效規避違法行為出現,通過法律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戰略新興板,建立更多的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得中小企業特殊股權結構類企業能夠在境內上市,使得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能夠更加規范化,最終構建更加完善的債券、股權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向創業板的轉板;積極發展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并有機結合永續票據和可轉換債券等多種不同的股債,使得借貸網絡能夠更加規范化,從而不斷簡化境內企業在境外融資的標準;實現期貨經營、研究證券和基金的交叉持牌,并要求律師事務所和資信評級機構進行嚴格的監督,從而保障各金融機構能夠在有效防范風險的情況下,合理的
下接(第2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