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玲
?
經濟發展中的最優金融結構理論初探
文/王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經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與高速發展的經濟結構相適應,金融業也得到了不斷的推進,可以說,一個高效,穩定的金融市場是一個國家經濟穩定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而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當中,金融結構并未達到最優水平。因此,本文將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最優金融結構理論進行初步探討與理論分析。
經濟發展;金融結構;理論
金融業指代的范圍比較廣泛,其包括流通貨幣的發放,流動等一系列操作,以及資金的借貸,存儲和貨幣之間的兌換。而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正是在經濟的不斷進步中得以實現的。然而在當今的經濟學領域,不同的發展層次當中,金融與經濟增長的認識有所不同,致使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當中金融結構并未能達到最優的狀態。這種金融結構的不完善導致我國的一些企業在融資的過程當中遇到許多的難處,最終使得企業盈利較低。因此,本文就通過對經濟發展中的最優金融結構理論進行分析探討,以求為我國的金融結構調整提供一條清晰明確的道路。
(一)金融無關論
在早期的古典經濟學家的研究當中,他們將金融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轉化成為貨幣的變量關系。這便形成的經濟學早期的“二分法”。隨著之后的經濟學不斷發展,新一批經濟學家的出現對這種認識加以改進,他們將金融中的貨幣部分視為經濟運行的促進劑與催化劑,這是在這種作用之下,使得商品之間的交流變得極其的方便與簡單。貨幣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到商品的數量與價格,這是貨幣因素在短期內表現出來的現象。另一批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貨幣上的變動引起的商品變化只是一種短期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經濟的持續發展,由于金融當中的貨幣政策是可以進行人為調整的,因此,這種變動僅僅會使得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而對于商品自身的生產并沒有任何的波動。雖然后一批經濟學家對于金融與經濟發展的本質認識相比較于前一批經濟學家來說更加的貼近真實與本質,一定程度上透過了金融的表象看到了內在,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二)金融促進論
《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是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在他的諸多作品當中都體現了他對金融及經濟發展的認識,他認為,正是金融的調整與資金的影響才使得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經過有效的貿易經營可以增加企業的生產業績,而促進企業產業的最根本方法卻是使一些原本并無法發揮作用或僅能發揮一點作用的生產資本被充分開發,提供最大程度上的促進效果。隨后的經濟學家也對這一理論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與補充,他們認為由金融體系中的銀行對企業生產活動提供貨幣資助,進而提升企業的生產水平與效率。這種認識是對上述“二分法”的充分理解基礎上的完善與補充,既發揮了“二分法”當中的優點,又對其不足進行了彌補。
(三)金融從屬論
所謂的金融從屬論,是由經濟學家羅賓遜所提出來的,他認為,金融業對于經濟的促進并不是萬能的,而是局限在一定范圍內的,雖然金融增長與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步的,但它們之間卻是因果關系,正是經濟增長的因導致了金融發展的果。他強調金融只是經濟的從屬物,金融行業的變化只是針對經濟增長做出的相應反應,并不具備主動性。他并不承認金融行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這便是劍橋學者,瓊.羅賓遜的金融從屬論。
(一)最優金融結構與要素的基本職能
最優金融結構與要素的基本職能包括兩個方面,便是資金的調動配置以及金融儲蓄。由于金融體系需要具備控制風險的能力,最大程度上降低經濟發展當中的阻礙部分與危險部分,而要發揮這樣的功效,就需要對資金進行有效利用。在金融行業中,銀行通過貸款的分發將資金借給那些具備較強競爭力與生產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利用金融體系提供的發展資金進行企業建設與生產活動,產生較大的利潤,這樣做,既降低了企業發展當中所遇風險的概率及困難程度,由促進了企業的經濟發展。
(二)融資者特性與最優金融結構的關系
融資者特性與最優金融結構之間的關系是由要素稟賦結構決定的。一個企業是否能夠產生足夠的利潤,需要看它是否能夠利用有效的資源生產出足夠的產品,并且在其企業內部是否可以選擇正確的產業結構與先進的技術手段。只有這些要素都被確定,企業才能夠提升自身的生產力,提高企業利潤,降低所需的成本。例如,在勞動力豐富而經濟不是很發達的地區設立大型工廠企業,而在經濟發達勞動力卻不是很豐富的區域開展高新技術產業。
(三)最優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系
最優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相互適應,金融制度很重要的一點作用便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與風險系數,若想要建立最佳的金融結構理論,就需要將這一系列的優點最大程度的放大。使得所建立的產業結構能夠按要素進行資金的分配,確保每一個企業都能得到有效的資金進行自身的建設。確保產業體系的正確性與技術選擇的先進性。這樣,建設的金融體系結構就是最有的金融結構。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也在發展的浪潮中不斷地推進,其實,所謂的最優金融結構,就是最適合當前社會中各企業發展的結構體系。為了促進我國金融結構的完善,本文通過對最優金融結構與經濟發展進行分析,從而促進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推動社會經濟進步。
[1]張麗麗.金融結構理論述評[J].經濟研究導刊,2010(16).
[2]劉芬華.適配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最優金融結構理論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1(02).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肇源縣薄荷臺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