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虹 李平
?
淺析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的業務機會及風險應對
文/陳虹李平
本文從政策改革、政府存量債務、外圍國家三個方面闡述了商業銀行參與PPP項目的業務機會,從PPP模式所面臨的風險出發,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PPP參與初步探索過程中的風險應對策略。
PPP模式;項目融資;風險管理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對PPP項目進行初步探索,各地政府以BOT的模式引入外資參與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在建立多方融資機制、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根據財政部建立的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統計,截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部兩批示范項目共232個,總投資額8025.4億元。PPP作為一項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正在發揮積極的牽引作用。
PPP項目針對的一般為規模巨大、收入來源單一、建設周期很長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基于對風險的考慮,私人資本不愿意以股權融資的方式直接參與成立專門項目公司,向金融機構借貸(主要是銀行)以獲取資金。隨著金融工具的創新和發展,商業銀行除了傳統信貸,也逐漸通過提供咨詢服務、資金托管、資產證券化以拓展其PPP盈利機制。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商業銀行在PPP模式中存在的業務機會如下:
(一)政策改革帶來的機遇
2015年5月22日,國務院轉發財政部、人民銀行、發改委頒發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探討并將PPP模式應用于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服務類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項目投資。這些政策的頒布不僅為促進PPP融資模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更為盈利日益被壓縮的商業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二)存量債務提供市場
2013年,政府官方文件《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數據顯示,2013年6月底,國家債務增長率顯著上升,國家各級政府債務已經超過20萬億。據統計,截至2015年末,全國政府債務已超26.66萬億,占GDP的比重39.4%。
資料顯示,這些債務大部分資金投向為PPP模式潛在運作市場,即市政工程、生態建設、能源、交通、教科文衛、農林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服務領域。從各項數據來看,存量債務為PPP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三)外圍探索漸已成熟
自從1992年英國首推PPP經典模式——FRI后,PPP在許多國家得到了極大重視。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在PPP模式的運用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不斷實踐過程(如悉尼奧運會體育場)中,PPP融資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并積累了大量經驗教訓。這對于下一階段PPP模式在我國的應用及商業銀行參與PPP過程中的信貸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PPP參與者眾多,政府企業及其他參與主體權利義務難以精確界定,因此將面臨不同程度的風險。
準備階段和招標階段:風險來源:銀行內部。審批階段:風險來源:政府。
融資階段:風險來源有:1 項目,政府,社會資本和銀行內部。營運維護階段:風險來源有:項目,社會資本。
PPP項目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和機制,商業銀行應對PPP項目所存在的風險進行適當管理,準確把握這一新型融資模式帶來的業務機遇。
第一,鎖定優質客戶和項目。在商業銀行參與的PPP項目中,其主要獲利點在于通過與信譽良好的客戶合作,引入其自身業務,獲得較高的合理報酬,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比如,在篩選客戶的過程當中,選擇盈利水平高、信用良好、資金充足的企業,考察其相關盈利指標。在審核過程當中,重點注意其內部的管理和建設開發資質,尋找其相關的社會評議,評價其軟實力,尋求高品質的項目,同時確??梢垣@得穩定的資金流,與相應的風險可以實現對沖。第二,明確風險分擔機制。PPP參與方談判的過程實際是圍繞風險和收益的博弈,私人資本、商業銀行、政府擬定的PPP融資方案,應該由三方多次談判直至合同簽訂,對于PPP風險結構的復雜性,商業銀行需要有清晰的認識,不僅如此,商業銀行應探索各類融資通道(如引入產業投資基金等),優化自身融資渠道以分攤投資風險。第三,由于建設周期長,復雜程度較高,而項目所面臨的工程狀況、國家政策、市場因素、財政收支等內外在條件非常難以預測,因此項目很有可能發生工程延遲、運營成本難以回收、預期收益偏差較大等惡性狀況,進而導致項目資金緊張、流動性匱乏甚至虧損。商業銀行需要在PPP項目前期盡職做好調查調研工作,盡可能覆蓋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風險點,保證可行性,夯實擔保措施,多重舉措保障授信回款。第四,注重項目合規要件的批準狀況,對于違反法律法規、相關必要法律文件不齊全的招投標項目應保持審慎態度。
[1]吳孝靈,吳 晶.基于公私博弈的PPP 項目政府補償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3(S1):79-84.
[2]董光耀.PPP:規則的探索之路[J].中國投資,2015,02.
(作者單位:陳虹 廣東科技學院;李平南陽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