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遼寧省9個主栽玉米(Zea mays L.)品種為試驗材料,研究低溫對玉米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各品種的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均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在5、10 ℃低溫條件下,遼單529和鄭單958各指標值均高于其他品種,表現出對低溫較好的耐性,為耐低溫品種;而良玉208和丹玉39各指標值均低于其他品種,屬于對低溫較敏感的品種。
關鍵詞:玉米(Zea mays L.);種子萌發;低溫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1-003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1.010
玉米(Zea mays L.)是世界上重要的谷類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小麥和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居谷類作物的首位。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玉米生產國之一,播種面積和生產量都居世界第二位。低溫冷害是玉米農業生產上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尤其是在東北地區時常發生。2014年春天,遼寧省經歷了低溫天氣,發現田間發芽率普遍偏低,嚴重影響種子的發芽,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春種見苗收一半”的現象。關于溫度對玉米種子萌發的影響相關研究較多[1],但關于遼寧省玉米品種發芽特性與溫度關系的報道較少。邢丹丹[2]對吉林省常用玉米品種進行種子萌發期間抗寒性的初步研究,篩選出了抗寒性強的玉米品種。本研究以遼寧省常用玉米品種為試驗材料,研究低溫對玉米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旨在為耐寒品種的選育以及防寒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選擇遼寧省9個主栽玉米品種,分別為鄭單958、丹玉39、遼單529、良玉208、東單5號、遼單565、長玉1號、丹玉405及遼單33。
1.2 試驗設計
分別取玉米各品種種子,經1%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0 min后,取50粒種子均勻擺放于直徑9 cm的培養皿中,置于5、10 ℃(低溫處理)冰箱中黑暗培養,保持適宜水分,以27 ℃(適溫處理)種子萌發培養為對照。以露白(胚根伸出0.5 mm)為標準,逐日測定種子的發芽數。
1.3 測定方法
27 ℃萌發2 d計算發芽勢、萌發3 d計算發芽率;5、10 ℃萌發8 d計算發芽勢、萌發12 d計算發芽率。其中,發芽勢=(2 d或8 d時萌發的種子數/總數量) ×100%;發芽率=(種子萌發數/總數量)×100%。并計算發芽指數與活力指數,其中,發芽指數(GRI)=∑(Gt/Dt);活力指數(VI)=S×GRI。其中,Gt為萌發開始后第t天的發芽數;Dt為相應的發芽天數;S為第t天時10粒種子胚根的平均生長長度(mm)。5、10 ℃各指標與27 ℃各指標的比值作為相對值來衡量各品種耐低溫的綜合能力。
2 結果與分析
2.1 低溫對玉米種子發芽率的影響
低溫延長種子發芽時間,降低種子發芽率。由表1可見,不同品種的發芽率隨溫度的升高而提高,27 ℃下發芽率最高,其次是10 ℃,最后是5 ℃。在適溫27 ℃下,各品種發芽率沒有明顯差異。鄭單958和遼單529于第二天就已全部萌發,發芽率均達到100%;丹玉39和良玉208在第三天的發芽率也都達到90%及以上。10 ℃低溫下,各品種發芽率有一定差異,鄭單958、遼單529、遼單565有較高的發芽率。5 ℃低溫下,各品種發芽率有明顯差異,鄭單958、遼單529發芽率較高,丹玉39、良玉208、東單5號發芽率較低,說明丹玉39、良玉208、東單5號種子萌發時對低溫較敏感。
2.2 低溫對玉米種子發芽勢的影響
發芽勢是衡量種子發芽整齊度和生長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由表2可見,不同品種的發芽勢隨溫度升高而提高。在27 ℃下,鄭單958和遼單529發芽勢達到100%,丹玉39和良玉208發芽勢也接近80%,差異不明顯。在10、5 ℃低溫下,種子發芽勢差異非常明顯,鄭單958和遼單529發芽勢明顯高于丹玉39和良玉208。說明鄭單958和遼單529耐低溫性較強,而丹玉39和良玉208對低溫較敏感。
2.3 低溫對玉米種子發芽指數的影響
發芽指數反映種子發芽的速率和整齊程度,發芽指數越高,說明種子的發芽速率和整齊度越高。由表3可見,不同品種的發芽指數隨溫度的降低而明顯下降。27 ℃下各品種的發芽指數為52.00~75.67,10 ℃下各品種發芽指數為15.42~40.16,5 ℃下各品種發芽指數為1.80~13.42。各品種在低溫條件下萌發速度明顯下降,生長緩慢。各品種在低溫下的發芽能力明顯不同,10 ℃下,鄭單958、遼單529的發芽指數較高,都在40左右;丹玉39、良玉208發芽指數較小,在20以下。5 ℃下,鄭單958、遼單529的發芽指數分別為12.34和13.42,高于其他品種;而丹玉39和良玉208的發芽指數分別為1.80和2.15,低于其他品種。通過比較發現,低溫下發芽能力強的有鄭單958和遼單529,發芽能力弱的有丹玉39和良玉208。
2.4 低溫對玉米種子活力指數的影響
種子活力指數表現了種子的發芽能力和幼苗長勢,其值越大表明種子活力越高。由表4可以看出,種子的活力指數隨溫度的下降而減小,27 ℃下,各品種種子活力指數為61.9~212.8;10 ℃下,各品種種子活力指數為12.3~170.2;5 ℃下,各品種種子活力指數除遼單529外都在17以下。在相同溫度下,耐寒性強的種子活力指數高于耐寒性弱的。在10 ℃下,各品種種子活力指數差異較大;5 ℃下,耐寒性弱的種子活力指數幾乎為0,種子沒有萌發能力。其中,鄭單958和遼單529的活力指數在各溫度下均高于其他品種,而丹玉39和良玉208的活力指數在各溫度下均低于其他品種。可見,鄭單958和遼單529在種子萌發階段對低溫的耐性較強;而丹玉39和良玉208在種子萌發階段對低溫較敏感。
3 小結與討論
低溫影響玉米種子萌發,使玉米發芽進程減慢,降低發芽勢和發芽率,延遲出苗,降低幼苗的活力。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溫度越低,萌發需要的時間越長,對萌發的影響也越大[3,4]。低溫誘導玉米表達一系列與光合作用和信號轉導有關基因的表達[5]。種子吸水后較長時期處于低溫下會因霉菌的侵入而壞死[6]。王立志等[7]研究了不同溫度條件下玉米種子發芽的量化模型, 結果表明低溫對種子發芽有很大影響, 不同品種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發芽情況有很大差異。郝楠等[8]研究發現,在7 d的發芽試驗期限內,13 ℃可作為發芽的起點。一般而言,玉米種子萌發所需最低溫度為 5 ℃。謝皓[9]研究認為玉米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是24~31 ℃,并且在這個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萌發的速度越快。陳民生等[10]在進行溫度對玉米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試驗中發現,27.5~32.5 ℃時明顯提高了玉米的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溫度高于 35 ℃或低于20 ℃時,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都較低。在玉米萌發過程中,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將對玉米產生不利影響。張雪峰等[11]研究表明,玉米種子萌發的低溫敏感期在適溫萌發后的12 h,因此低溫萌發耐受性的鑒定可以在此期間進行。
本試驗結果表明,各品種種子的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和活力指數均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在27 ℃下,各品種發芽率在90%以上,發芽較快、整齊。在10 ℃下,第六天有種子萌發,而5 ℃下,第八天才有種子萌發,且種子有腫脹現象,導致粉種、爛種,嚴重影響種子發芽率。通過對27、10、5 ℃下玉米種子萌發相關的4項指標的測定,得出鄭單958和遼單529在萌發期耐低溫性強,丹玉39和良玉208在萌發期耐低溫性弱,對低溫較敏感。
Amarjits等[12]通過赤霉素(GA)、脫落酸(ABA)處理玉米種子,種子在低溫條件下發芽率提高,縮短了發芽時間。張雪峰等[13]研究發現,適宜濃度的GA、ABA可以緩解低溫脅迫對玉米種子萌發的抑制作用,提高不同耐冷品系的耐冷性。孟婧等[14]發現用0.5% CaCl2浸種培養的玉米幼苗耐低溫性增強。化學藥劑處理玉米種子對種子耐低溫性的影響本研究沒有涉及,尚需進一步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 王洪剛,李 丹,李 楊,等.溫度對玉米種子發芽及苗期生長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1):37-39.
[2] 邢丹丹.玉米種子萌發期間抗寒性的初步研究[J].科教文匯,2010(12):128-130.
[3] LANDI P,FRASCAROLI E,LOVATO A. Divergent full-sib recurrent selection for germin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in a maize population[J]. Euphytica,1992, 64(1-2):21-29.
[4] GUAN Y J, HU J, WANG X J, et al. Seed priming with chitosan improves maiz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al changes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J].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9,10(6):427-433.
[5] NGUYEN H T, LEIPNER J, STAMP P, et al.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 maize (Zea mays L.) induces genes involved in photosynthe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as studied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J]. Plant Physiol Biochem,2009, 47(2):116-122.
[6] 張 旭,趙 明,李連祿,等.溫度對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 玉米科學,2002,10(3):60-62.
[7] 王立志,王連敏,張國民,等.不同溫度條件下玉米種子發芽的量化模型[J].中國農業氣象,2000,21(3):36-38.
[8] 郝 楠,王延波,李月明,等.溫度對玉米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3,21(4):59-63.
[9] 謝 皓.玉米種子發芽與溫度相關性的研究[J].種子,1998, 9(2):13-16.
[10] 陳民生,耿忠義,趙京嵐,等.溫度對玉米種子萌發特性的影響[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8(2):196-202.
[11] 張雪峰,張立軍,胡 濱,等.玉米萌發期種子耐低溫鑒定指標的篩選[J].遼寧農業科學,2011(1):25-30.
[12] AMARJITS S B,REWA D,MALIK C P.Influence of the seed pre-treatments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metablic alterlations of germinating maize embryos under stressing temperature regimes[J].Annals of Botany,1989,64(1):37-41.
[13] 張雪峰,胡 濱,金 丹,等.不同外源藥劑預處理對低溫脅迫下玉米種子萌發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4):69-73.
[14] 孟 婧,朱祥春,史芝文,等.CaCl2浸種對玉米幼苗雙脅迫抗性的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38(2):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