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大蒜莖葉為原料,經異丙醇、氫氧化鈉和草酸處理,制備出改性吸附劑并用于吸附Pb(Ⅱ)。考察了溶液初始pH、吸附平衡時間、溶液初始濃度、固液比等因素對金屬離子吸附平衡的影響。結果表明,改性劑草酸最佳濃度為0.9 mol/L,最佳的制備溫度是80 ℃。改性后大蒜莖葉吸附劑對Pb2+的吸附最佳條件是pH 6,在120 min內建立了反應平衡,對Pb2+的最大吸附量是122.25 mg/g,與未改性的大蒜莖葉相比,吸附量增加了56%。
關鍵詞:大蒜莖葉;改性;鉛
中圖分類號:X7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2-032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2.015
鉛污染主要來自鉛的冶煉、制造鉛酸電池等排放的廢水,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1,2]。傳統的化學、物理法處理成本高、效果不穩定[3];大蒜莖葉是大蒜蒜瓣收獲后的副產物,是一種數量龐大、價格低廉,容易大量獲得的廉價農業生物廢棄物資源,大蒜莖葉纖維素中的羥基和羧基是吸附金屬離子的活性捆綁點[4];經過改性后,功能基團吸附金屬離子的能力更強。采用農業廢棄物吸附去除廢水中重金屬離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5-9]。
采用經草酸改性前后的大蒜莖葉作為吸附劑研究其對鉛的吸附作用,并探討了溶液初始pH、初始鉛離子的濃度、反應時間及固液比等因素對Pb(Ⅱ)的吸附過程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硝酸鉛、異丙醇、草酸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大蒜莖葉(去蒜瓣),用硝酸鉛及去離子水配制鉛離子溶液作為模擬廢水。
1.2 儀器與設備
Spetrum1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美國鉑金埃爾默;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SHZ-88水浴恒溫振蕩器,金壇市醫療儀器廠。
1.3 方法
1.3.1 改性大蒜莖葉吸附劑材料的制備 大蒜莖葉原料制備。用去離子水清洗大蒜莖葉除去泥沙等污漬,烘干,粉碎過100目篩,代號為G。
于30 g G中加入750 mL 30%異丙醇,室溫下攪拌24 h,邊抽濾邊用30%異丙醇洗至濾渣無色,將濾渣烘干后,加入0.1 mol/L氫氧化鈉200 mL,攪拌1 h,在室溫下抽濾,經多次水洗直到接近pH 7,最后抽濾干,將濾渣烘干,代號為SNa。
往5 g SNa中,分別加入0.3、0.6和0.9 mol/L的草酸溶液各35 mL,在80 ℃水浴中攪拌2 h,然后烘干12 h,經多次水洗直至pH 7,最后抽濾干,將濾渣烘干24 h,得到用0.3、0.6、0.9 mol/L草酸改性的大蒜莖葉吸附劑,代號分別為0.3CC80、0.6CC80和0.9CC80。用同樣的方法得到用0.6 mol/L草酸在30、50和90 ℃下制備的改性大蒜莖葉吸附劑,代號分別為0.6CC30、0.6CC50和0.6CC90。
1.3.2 吸附平衡試驗 在50 mL錐形瓶中加入一定固液比的大蒜莖葉吸附劑及Pb2+溶液,用HNO3和NaOH調節溶液pH,密封瓶口以防試驗過程中體積的變化。將其放入25 ℃的水浴恒溫振蕩器中振蕩吸附一定時間后過濾,測定濾液中Pb2+質量濃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吸附劑的表征
2.1.1 吸附劑的紅外吸收光譜分析 對比大蒜莖葉原料G與草酸改性的大蒜莖葉CC的紅外光譜圖(圖1),可以發現在1 320 cm-1 處吸收峰有明顯變化。
2.1.2 吸附劑的零電荷位點、酸性和堿性位點 由表1可知,隨著草酸濃度的增大,吸附劑的堿性位點相應減小,這是因為大蒜莖葉纖維的表面被引入更多的羧基。零電荷位點的排序是0.3CC80>0.6CC80>0.9CC80。當金屬離子溶液的pH大于PZC時,這時隨著吸附劑表面的弱酸基團的解離,讓吸附劑表面帶上更多的負電荷,使更多的Pb2+被吸附。
2.2 不同濃度草酸制備的吸附劑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采用不同濃度草酸制備吸附劑,制備條件為溫度80 ℃,鉛的初始濃度為20 mg/L,固液比2 g/L,振蕩時間120 min。不同濃度草酸制備的吸附劑對吸附效果的影響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在pH 2.5~6.0范圍內0.9CC80的曲線高于其他曲線。根據表1可知0.9CC80的零電荷位點最小,當金屬離子溶液的pH大于PZC時,隨著吸附劑表面的弱酸基團的解離,讓吸附劑0.9CC80的表面帶上更多的負電荷,吸附更多的Pb2+。不宜采用高濃度草酸制備吸附劑,后期經多次水洗很難使吸附劑的pH接近中性,故選取0.9 mol/L作為改性草酸最佳濃度。
大蒜莖葉原料G對鉛吸附的影響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當pH 2.5時,吸附效果最好。與改性后的吸附劑差異明顯。
2.3 不同溫度下制備的吸附劑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對不同溫度下制備的吸附劑的吸附效果進行研究,制備條件為初始濃度為20 mg/L,固液比2 g/L,振蕩時間120 min,pH 6,設置不同的溫度,吸附效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在80 ℃下制備的吸附劑對Pb2+的吸附量最大。因為制備反應吸熱,纖維素的羥基和草酸反應形成酯鏈,溫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縮合產物,且結合重金屬離子的位置增多。但當制備溫度升高到90 ℃時,得到的縮合產物交聯度增大,所產生的空間位阻作用反而阻礙了重金屬離子的吸附,因此最佳制備溫度選擇80 ℃。
2.4 溶液的pH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由圖2可知,當pH為4.0~6.0時,吸附效果達到最大。在酸度較高時,溶液中的Pb2+與H+發生競爭,大量的H+占據了吸附劑的表面,使吸附劑很難吸附到Pb2+。但是酸度較低時,Pb2+容易形成沉淀,最終導致Pb2+的吸附量減少。
2.5 吸附動力學的影響
根據“2.2”分析可知,各種吸附劑的吸附效果為0.9CC80>0.6CC80>0.3CC80,0.9CC80吸附效果最優,在下面的吸附動力學、吸附等溫線及吸附效率的研究中,僅將0.9CC80與改性前的吸附劑G進行對比。
在鉛的初始濃度為20 mg/L,固液比2 g/L, pH 6的條件下,各種吸附劑對Pb2+的吸附在100 min左右基本達到吸附平衡狀態(圖5),為了真正達到吸附平衡,所有的吸附試驗振蕩時間為120 min。
由表2可知,吸附劑G的準一級反應動力學線性相關系數R2為0.93,吸附劑0.9CC80的準一級反應動力學線性相關系數R2為0.73,由此可知,吸附劑G和0.9CC80對Pb2+吸附過程不符合準一級反應動力學模型。
由表3可知,吸附劑G和0.9CC80的準二級反應動力學線性相關系數R2均為0.99,都接近于1,所以吸附劑G和0.9CC80對Pb2+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反應動力學模型。
2.6 吸附等溫線
Pb2+的初始濃度在吸附過程中的影響如圖6所示。在固液比2 g/L,pH 6,振蕩時間120 min條件下,吸附劑0.9CC80對Pb2+的吸附量最高,其值為122.25 mg/g,與未改性的大蒜莖葉原料G的吸附量78.37 mg/g相比,Pb2+吸附量增加了56%。
由表4可知,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中吸附劑G和0.9CC80的線性相關系數R2均為0.99,接近于1,而Freundlich吸附等溫模型中吸附劑G的線性相關系數R2為0.89,0.9CC80的R2為0.98,均小于1。所以對于描述這些吸附過程,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是最合適的,可以認為這些吸附過程是單分子層吸附。
2.7 吸附投入量對吸附效率的影響
由圖6可知,在鉛的初始濃度為20 mg/L,pH 6,振蕩時間120 min條件下,當固液比達到6 g/L時,吸附劑對Pb2+吸附率不再增加,考慮到經濟效益和最高吸附效率,應選擇最佳的固液比為6 g/L。
3 小結
在制備改性吸附劑的過程中,改性劑草酸最佳濃度為0.9 mol/L,最佳的制備溫度為80 ℃。經草酸改性的大蒜莖葉吸附劑對Pb2+的吸附最佳條件為pH 6,在120 min內建立了反應平衡,對Pb2+的最大吸附量達122.25 mg/g,與未改性的大蒜莖葉相比, 吸附量增加了56%,最佳的固液比為6 g/L。
參考文獻:
[1] Japan Ministry of Health, Labor and Welfare. Specification and standards for foods, food additives[S].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2009.
[2] 鄒曉錦,仇榮亮,周小勇,等.大寶山礦區重金屬污染對人體健康風險的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8,28(7):1406-1412
[3] 徐繼剛,王 雷,肖海洋,等.我國水環境重金屬污染現狀及檢測技術進展[J].環境科學導刊,2010,29(5):104-108.
[4] 王 磊.木質素的提取、改性及其綜合利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5] 李靈香玉,吳堅陽,田光明,等.利用農業廢棄物處理重金屬離子廢水的研究進展[J].農機化研究,2009(9):209-214.
[6] 趙 華,陳愛華,焦必寧,等.柑橘皮對重金屬生物吸附的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1,32(12):532-537
[7] 周理程.龍須眼子菜的改性及其吸附重金屬的特性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8] OSVALDO K J,LEANDRO V A G,LAURENT F G,et al.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 ion from aqueous single metal solution by chemically modified sugarcane bagasse[J]. Biores Technol,2007,98:1291-1297.
[9] OLU-OWOLABI B I,UNUABONAH E L.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s of the removal of Zn2+ and Cu2+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sulphate and phosphate-modified Bentonite clay[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84(1-3):7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