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從山東聊城地區活禽市場雞糞便中通過無菌操作分離、純化得到純種菌種34株,并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生化鑒定試驗。結果表明,34株菌均符合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的培養特性。
關鍵詞:雞;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分離純化;生化鑒定
中圖分類號:S858.3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2-0428-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2.041
雞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中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雞感染性疾病的總稱,其中包括大腸桿菌性腹膜炎、輸卵管炎、臍炎、滑膜炎、氣囊炎、肉芽腫、眼炎等多種疾病,也有可能在心臟、胰臟、腸道出現黃白色肉芽腫,主要表現為敗血型、氣囊炎、心包炎、肝周炎和腸類型[1],是養雞生產中常見的一種傳染病,該病可增加其他病原體感染的機會,對養殖業及食品安全有較大影響。為了解大腸桿菌的特性,并為防治該病提供科學依據,本試驗從雞糞便中通過無菌操作獲取大腸桿菌,經過菌種的分離、純化得到純種菌種,并進行了革蘭氏染色、鏡檢、生化鑒定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樣本 糞便無菌采于山東省聊城地區活禽市場的健康雞,置于冰箱-4 ℃保存,備用。
1.1.2 菌種來源 CVCC1551、CVCC1553購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
1.1.3 試劑 伊紅美藍培養基、麥康凱瓊脂培養基、營養肉湯培養基、普通營養瓊脂、糖發酵培養基、三糖鐵瓊脂、生化試驗鑒定管、各種生物化學試劑均購自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細菌的分離培養與純化 無菌條件下將樣本分別接種于伊紅美藍培養基置37 ℃恒溫箱培養24 h后,挑取紫黑色帶金屬光澤的菌落,連續兩次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平板,繼續培養24 h。觀察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的菌落,選紅色菌落進行抹片、革蘭氏染色鏡檢[2-5]。
1.2.2 生化試驗 取細菌純培養物分別接種在吲哚試驗管、M-R試驗管、V-P試驗管、枸櫞酸鹽試驗管中,并做三糖鐵試驗、尿素酶試驗、觸酶試驗、半固體營養瓊脂穿刺試驗、淀粉試驗,其中觸酶試驗立刻觀察,其他試驗分別置37 ℃溫箱搖床培養。吲哚試驗、M-R試驗、尿素酶試驗、半固體營養瓊脂穿刺試驗、淀粉試驗于24 h觀察,V-P試驗于48 h滴加試劑觀察,枸櫞酸鹽試驗于96 h觀察試驗結果[6-8]。1.2.3 糖發酵試驗 取細菌純培養物接種6種糖類微量發酵管(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蔗糖、木糖發酵管),置37 ℃培養24~48 h后進行觀察。
2 結果與分析
2.1 細菌培養特征
細菌培養結果可見,在伊紅美藍瓊脂上形成紫黑色帶金屬光澤的菌落;在麥康凱瓊脂上形成圓形、大小均一、直徑約為2.5~3.0 mm、表面光滑濕潤、中央輕微隆起、邊緣整齊的紅色菌落;在營養瓊脂上形成中等大小、圓形微凸起、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徑約2~3 mm;在肉湯中培養18~24 h呈現混濁,管底有灰白色黏性沉淀,輕搖試管時沉淀物呈絮狀慢慢升起,部分菌株可在肉湯表面形成菌環;在SS瓊脂上生長較差,呈紅色。
2.2 細菌革蘭氏染色結果
分離的菌種培養物經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觀察,均可見兩端鈍圓、多數散在排列、不運動、偶爾有2~3個連在一起的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2.3 生化鑒定結果
對分離到的34株菌分別進行了15項生化試驗,結果菌株對葡萄糖、麥芽糖、乳糖、木糖、甘露醇、三糖鐵試驗均產酸產氣,三糖鐵試驗均未產生硫化氫;M-P試驗、吲哚試驗、觸酶試驗、動力試驗呈陽性;枸櫞酸鹽試驗、尿酶試驗、V-P試驗、淀粉試驗呈陰性;不同菌株的蔗糖發酵試驗結果有差異,其余14項生化試驗結果與CVCC1551、CVCC1553一致。結果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征(表1)。
3 討論
從健康雞糞便中分離到34株大腸桿菌,經過分離培養、生化鑒定結果顯示,在伊紅美藍瓊脂上形成紫黑色帶金屬光澤的菌落;麥康凱瓊脂上為表面光滑濕潤、中央輕微隆起、邊緣整齊菌落;在SS瓊脂上呈紅色,出現了弱利用現象;生化試驗中,34株菌均對葡萄糖、麥芽糖、乳糖、木糖、甘露醇、三糖鐵試驗產酸產氣,沒有硫化氫產生;M-P試驗、吲哚試驗、觸酶試驗、動力試驗呈陽性;枸櫞酸鹽試驗、尿酶試驗、V-P試驗、淀粉試驗呈陰性;只有不同菌株的蔗糖試驗結果稍有不同,其原因主要與大腸桿菌的菌型有關,菌型不同利用蔗糖的能力也不同。周倫江等[9]對分離的52株細菌中蔗糖發酵試驗陽性率為59.6%,即31株菌利用蔗糖。陳曉浪等[10]在雞大腸桿菌毒力因子的流行病學及藥物敏感性分析試驗中,在硫化氫試驗中15株菌有2株產生硫化氫;蔗糖試驗中有3株產酸產氣,12株既不產酸也不產氣。王選年等[1]的試驗結果表明,分離的10株菌在蔗糖試驗中有7株產酸產氣,3株既不產酸也不產氣;在甘露醇試驗中9株產酸產氣,1株既不產酸也不產氣。黨巖等[11]在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試驗中,分離的69株致病性大腸桿菌中35株在蔗糖試驗中產酸。戴建君等[12]在不同來源雞大腸桿菌致病性比較研究試驗中,分離的90株菌的蔗糖試驗結果中陽性率為10%。姜秀鵬等[13]在雞地方性病原大腸桿菌的分離與鑒定試驗中,對16株大腸桿菌進行生化鑒定試驗,其中甘露醇試驗中2株只產酸未產氣,14株產酸產氣;蔗糖試驗中5株只產酸未產氣,2株既不產酸也不產氣,9株產酸產氣。王寶杰等[14]在濰坊地區肉雞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鑒定試驗中,乳糖試驗陽性率為92%。秦四海[15]在臨沂市雞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優勢血清型監測及其致病性試驗中,乳糖試驗陽性率為92.5%;三糖鐵試驗陽性率為97.2%。劉國華等[16]在雞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與血清型鑒定試驗中,乳糖和甘露醇試驗陽性率均為90%。研究表明,大腸桿菌利用蔗糖、甘露醇、乳糖、三糖鐵的能力存在差異,部分大腸桿菌可利用蔗糖,有些大腸桿菌不可利用甘露醇和乳糖,三糖鐵試驗中產生硫化氫,其主要與菌型有關。本試驗中雖然有27株菌在糖發酵試驗中不同程度地利用了蔗糖,但綜合試驗現象,最終確定34株菌均符合大腸桿菌的特性。
參考文獻:
[1] 王選年,馮春花,王新華,等.河南省雞大腸桿菌病原分離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1995,32(1):32-36.
[2] 陳文靜,韓先干,何 亮,等.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與鑒定及其生物學特性分析[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0,18(2):34-40.
[3] 師福山,趙德明.禽大腸桿菌的分離與16S rRNA的鑒定[J].中國畜牧獸醫,2009,36(2):111-113.
[4] 王雙山,張敬禮,劉慶昌,等.豫魯冀接壤地區肉雞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38(1):119-122.
[5] 楊 滴,王耀兵,李冬梅,等.糞便中大腸埃希菌的分離鑒定[J].微生物學雜志,2007,27(3):1-5.
[6] 韋 平,李康然,施萬球.廣西雞大腸桿菌的分離與鑒定[J].廣西農學院學報,1989,8(2):31-38.
[7] 夏業才,潘松年.禽大腸桿菌病研究——雞致病性大腸桿菌血清型鑒定[J].中國獸藥雜志,1991,25(4):1-2.
[8] 曹澍澤,郭玉璞,董國雄,等.獸醫微生物學及免疫學技術[M].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2.
[9] 周倫江,劉玉濤,王長兵,等.雞源大腸埃希氏菌的分離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中國獸醫科技,2000,30(12):29-31.
[10] 陳曉浪,成大榮,朱善元,等.雞大腸桿菌毒力因子的流行病學及藥物敏感性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10,31(3):1-6.
[11] 黨 巖,王晶鈺,孫春香,等.甘肅省東中部地區豬和雞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J].畜牧獸醫雜志,2009,28(6):13-15.
[12] 戴建君,鄭明球,蘭鄒然.不同來源雞大腸桿菌致病性比較研究[J].畜牧與獸醫,2001,33(2):3-5.
[13] 姜秀鵬,張紅梅.雞地方性病原大腸桿菌的分離與鑒定[J].畜禽業,2008(12):11-13.
[14] 王寶杰,蔡蘭芬.濰坊地區肉雞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鑒定[J].畜牧與獸醫,2009,41(7):84-85.
[15] 秦四海.臨沂市雞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優勢血清型監測及其致病性試驗[J].養禽與禽病防治,2006(9):6-9.
[16] 劉國華,韓梅英,吳順祥,等.雞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與血清型鑒定[J].中國獸醫雜志,2001,37(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