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了光伏太陽能板覆蓋下養殖池塘中河蟹幼蟹的生長特性。結果表明,在光伏太陽能板下水環境中,河蟹幼蟹的背甲寬生長表現為齡期與生長的線性關系;幼蟹體重生長顯示出齡期與生長的冪函數關系。與常規養殖環境中幼蟹生長特征相比較,無論幼蟹背甲寬或是體重,光伏太陽能板下水環境中幼蟹生長速度明顯低于常規養殖環境中幼蟹生長速度,同時大規格幼蟹比例明顯降低。光伏太陽能板的建造,改變了水體的光照模式、溶氧量和水草生長等環境因子,影響了幼蟹生長因素。
關鍵詞:光伏發電;河蟹幼蟹;生長特性
中圖分類號:S966.16;S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02-043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2.043
“漁光互補”是上層用于光伏發電,下層用于水產養殖的一種產業運作模式[1]。該模式將漁業養殖和光伏發電互融互補,實現和諧發展,能夠極大地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經濟價值[2]。“漁光互補”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具有安全可靠、無噪聲、低污染的優點,且光能資源分布均勻、取之不竭。其應用技術成熟,能改善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條件,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技術,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由于光伏電站的建設,水產養殖水體環境因子發生改變,該環境是否適合水產養殖并無研究報道。為充分利用光伏太陽能板下面的池塘空間,根據水產動物的生物學特性進行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探索,為“漁光互補”產業運作模式提供參考和積累技術資料。本研究主要探索了光伏電站建設對河蟹幼蟹生長的影響,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池塘設置
研究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江蘇省常熟市現代漁業產業園核心區(沙家浜)進行。苗種試驗池塘4個,面積6 670 m2左右,其中2個池塘為正常生產對照組,另2個池塘為覆蓋光伏太陽能板的試驗組。光伏太陽能板間距3 m,坡度45°,除光伏太陽能板設置不同外,其他條件相同,即池水深1.2~1.5 m;池塘兩端設有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均安裝60目網紗的過濾網,防止敵害魚蝦入池和幼蟹的逃逸,池塘坡比為1∶3。
1.2 方法
試驗期每年5 月上旬,放養于江蘇省如東洋口港海域自繁的大眼幼體,規格為150 000 只/kg 放養密度為1 kg/667 m2。放苗前在池塘內四周栽種水花生,中部種植伊樂藻,7、8月每周投入綠萍5 kg/667 m2。試驗期間保持水質清新,飼料豐富。整個生長期的水溫一般為24~32 ℃,溶氧量為4.5~6.5 mg/L,pH 7.5~8.5。
按脫殼情況每隔10~20 d分別從試驗組和對照組池塘隨機抽樣30只幼蟹,測量背甲寬和體重,參考文獻[3-5]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背甲寬生長
試驗期河蟹幼蟹背甲寬及增長率見圖1。兩種環境下河蟹幼蟹背甲寬生長顯示出齡期與生長的線性關系(圖1a),其相關系數r分別為0.975 8(2013對照組)、0.977 4(2014對照組)、0.986 4(2013光伏試驗組)及0.984 0(2014光伏試驗組)。從圖1中可以看出,幼蟹背甲寬生長隨年齡逐步上升,而相對增長率因季節不同而異,表現為3齡期前(5、6月)和5-6齡期(8月)相對增長率高,其他季節低的趨勢。
2.2 體重生長
試驗期河蟹幼蟹體重生長及增長率見圖2。兩種環境下河蟹幼蟹體重生長表現出齡期與生長的冪函數關系(圖2c),其相關系數r分別為0.884 4(2013對照組)、0.874 4(2014對照組)、0.871 7(2013光伏試驗組)及0.929 7(2014光伏試驗組),冪函數關系十分密切。從圖2中可以看出,幼蟹體重生長隨年齡逐步上升,而相對增重率年齡增長而下降,表現為4齡期前(6月)相對增長率高,其他季節低的趨勢。
2.3 光伏太陽能板環境對河蟹幼蟹生長的影響
與常規養殖環境中河蟹幼蟹生長特征相比較,無論幼蟹背甲寬或是體重,光伏太陽能板下水環境中幼蟹生長速度明顯低于常規養殖環境中幼蟹的生長,同時大規格幼蟹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結果(表1)表明,光伏太陽能板的建造,改變了養殖池塘的環境條件,從而影響了幼蟹的生長。光伏太陽能板的建造,主要改變了水體的光照模式、溶氧量和水草生長等對幼蟹生長影響較大的環境因子。另外,由于光照不足,一方面光伏板阻礙了水體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水體缺少流動性,直接影響了水體的溶氧量,同時在水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膜。這種油膜還能導致蟹種體色發黑,長期以往敗壞水質,同時水溫低對幼蟹攝食和蛻殼生長造成極大影響,越是水溫低蛻殼生長越慢傷亡越大,而且易形成“懶蟹”。
3 小結與討論
3.1 河蟹幼蟹在光伏太陽能板下水環境中的生長特性
光伏太陽能板下水環境中,河蟹幼蟹的背甲寬生長表現為齡期與生長的線性關系,幼蟹背甲寬生長隨年齡逐步上升,而相對增長率因季節不同而異,表現為3齡期前(5、6月)和5-6齡期(8月)相對增長率高,其他季節低的趨勢;幼蟹體重生長顯示出齡期與生長的冪函數關系,幼蟹體重生長隨年齡逐步上升,而相對增重率年齡增長而下降,表現為4齡期前(6月)相對增長率高,其他季節低的趨勢。
3.2 光伏太陽能板環境對河蟹幼蟹生長的影響
與常規養殖環境中河蟹幼蟹生長特征相比較,無論幼蟹背甲寬或是體重,光伏太陽能板下水環境中幼蟹生長速度明顯低于常規養殖環境中幼蟹的生長,同時大規格幼蟹比例明顯降低。光伏太陽能板的建造,主要改變了水體的光照模式、溶氧量和水草生長等環境因子影響了幼蟹生長因素。
參考文獻:
[1] 吳思俊.基于“漁光互補”在紹興水產養殖應用中的研究[J].電源技術應用,2013(3):394.
[2] 劉漢元,鐘 雷,謝 偉,等.“漁光互補”在江蘇地區發展前景及應用思考[J].當代畜牧,2014,(32):94-95.
[3] 汪留全,周婉華.池塘中華絨螯蟹幼蟹生長特性的初步研究[J].水產學報,1989,13(1):17-23.
[4] 顧景嶺,張云貴,劉祥云,等.中華絨螯蟹幼蟹生長數學模型的初探[J].天津農學院學報,1997,4(4):23-30.
[5] 何 杰.中華絨螯蟹池塘生態養殖群體生長特征研究[J].水利漁業,2005,25(6):1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