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玉液香三品 藥酒醫人鑒人心(連載二)
自從酒誕生后,酒就與無數佳話聯系在了一起,卓文君當壚賣酒、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關羽溫酒斬華雄、王羲之醉酒寫成《蘭亭序》、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凡此種種,若沒有酒,個中風流,便先少了三分。離開英雄豪杰的世界,回歸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這一生,也很少能離開酒——出生要喝滿月酒,結婚要喝喜酒,有朋自遠方來要喝接風酒,送別要喝餞行酒——若沒有酒,其中況味,亦少三分。
“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席”漸成中華民族約定俗成的規矩,然而,酒不總是與風流雅事相聯系,歷史上也有張飛醉酒遇害、苻生醉酒喪國的往事,這都是酒能亂性之故。縱覽盛世百態、貫穿酒中文化。
飲多成酩酊 酩酊身遂疴
對于酒的種種效用,《黃帝內經》曾有過詳細論述,歸結起來,則是少量飲用,能通經絡、活血脈,對身體有益,飲用過量,則會“酒醉”“中酒毒”。北宋哲學家邵雍也曾有過一段論述,支持《黃帝內經》中的說法:
人不善飲酒,唯喜飲之多;人或善飲酒,難喜飲之和。飲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飲和成醺酣,醺酣顏遂酡。
邵雍的意思是說,只有對酒性不了解的人才總是過度飲酒,不知道節制,相反,了解酒性的人總是能夠適量飲用。飲酒過量,總是酩酊大醉,天長日久,身體容易沾染疾病,而適量飲酒,達到將醉未醉時,則面色紅潤,身強體健!
幾千年歷史中,因過度飲酒早逝的人不勝枚舉。晉朝陶淵明,嗜酒如狂,自稱“醉人”。長期嗜酒讓他身體每況愈下,年不過花甲即長辭于世,臨死前所做的《挽歌》中,猶自高唱著“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過度飲酒帶給陶淵明的遺憾還不只如此,因其總在酒后行房事,導致他的五個兒子都智力低下。五十一歲那年,他曾做了一首《責子》:“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好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棗與栗……”十三歲尚且不識數,九歲還只是知道找東西吃,陶淵明的兒子智力確實不高。然而,陶淵明應該責怪的,是他自己。
酒勢辟惡 勝于他食
過度飲酒的危害顯而易見,但酒是否如《黃帝內經》所言,還具有保健作用?《博物志》是西晉的志怪小說集,其中記載著一個和酒相關的故事:
王肅、張衡、馬均皆俱冒重霧行,一人無恙,一人病,一人死。問其故,無恙人曰:“我飲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
由此,作者得出了“此酒勢辟惡,勝于他食之效也”,意思就是說,酒的預防作用,比其他的食物都要好。這種說法,和《黃帝內經》中“邪氣至時,服之萬全”的說法,以及班固在《前漢書?食貨志》中“酒為百藥之長”的認定是一致的。
撇開這些歷史典籍不談,單從古漢字的角度來看,酒和醫也是不可分離的。古文字中,“醫”有兩種寫法,一種是醫”,另一種寫法上部分相同,下面的部分是“巫”。其中,后一種寫法較早。中國古文字皆為象形字。古“醫”字上部的“匚”是為方,取醫理方正的意思;“匚”內的“矢”,一種說法是受了傷,另一種說法是代表針灸這種治療手段;“殳”被認為是一種兵器,取古代中醫“用藥如用兵”的說法。又因為最早的醫療大多和巫術相關,所以古代“醫”字下面是“巫”。之后寫法變成“醫”,“巫”變為“酉”(古通“酒”),這說明酒已經被大量地應用到醫療領域了。
這起碼說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酒在“醫”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便是醫學如此發達的當代,酒在醫療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英國倫敦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喝酒的人和酗酒者死亡率一樣高,而經常適量飲酒的人卻能延年益壽,且心臟病的發病幾率較低。
關公刮骨 酒為藥引
“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失精,生痰動火。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家而隕命,其害可盛言哉!”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對酒做了一分為二的評價,古今多少事,凡和酒有關的,均在這一評價內,無一例外。
酒的作用還不盡于此。根據元朝御醫忽思慧在宮廷飲食譜《飲膳正要》中的說法,因為酒能加快血液循環,所以很多藥都用酒來做藥引子。關于酒的這種作用,最著名的例子則為關云長刮骨療毒時。小說和影視劇中為了襯托關二爺的英雄氣概,總是標榜說他一直在喝酒下棋,其實那都是為了看起來拉風。醫療典籍中有記載,關羽當時服了麻沸散,藥引就是酒。
如果這就是酒在醫療中的全部作用,那么,酒的歷史則少了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藥酒脫胎于酒之后,非但擴展了酒在醫療領域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藥酒本身也和眾多的傳奇故事相關聯。
敬請關注下期 “神農奠基 殷商始釀藥酒”。
樂家老鋪沽上香
中國藥酒第一坊
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是我國第一座將藥酒生產與藥酒文化融于一體的博物館,由天津達仁堂京萬紅藥業創建,承襲了樂家老鋪300多年制作藥酒的獨特工藝、操作要領、技術精髓等祖傳制作經驗和宮廷工藝配方,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整地傳承下來,展現了樂家老鋪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底蘊,體現出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厚重。它所傳承的不只是獨特的藥酒制作技藝和璀璨的中國藥酒文化,更是天津的一張靚麗名片。
活態的博物館
古典、別致的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是由藥酒生產廠房改造而成,這里既是展館,又是車間,藥酒在此完成靜置工序和儲存,陣陣酒香襲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的感覺,為我們揭開了藥酒制作工藝和內在文化的神秘面紗。于是,“活態的博物館”成了沽上藥酒工坊的另一種形象描述。
中醫藥文化的殿堂
“樂家老鋪沽上藥酒工坊”,2014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館藏了歷代的藥典方集,以及各個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藥酒制作器具,置身展館切身體驗到樂家老鋪沽上藥酒濃厚的文化底蘊,更能切身感受到我國中醫藥及藥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這里的每一件藏品似乎代表著一個時代;每一瓶藥酒,仿佛訴說著一段故事,一段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