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安徽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曹洪睿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目前城鎮化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一種客觀趨勢,經濟的快速增長會促進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而城鎮化反過來也對經濟增長有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研究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可以指導和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學的發展。筆者選取安徽省1995一2014年的城鎮化率(UD)和人均GDP數據進行定性分析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安徽省的城鎮化發展和經濟增長是相互促進的,同時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略強于經濟增長對城鎮化進程的促進作用;此外,從長期角度分析,兩者的促進影響作用呈逐漸減弱趨勢。
[關鍵詞]安徽?。怀擎偦唤洕鲩L;實證研究
(一)經濟增長對城鎮化發展的影響
1、經濟增長將提高居民對城鎮化的需求。經濟的快速增長最直接的效果是促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旧罘矫娴南M需求基本不變,而對醫療、教育、高端消費等方面的需求隨著經濟增長而逐漸上升,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城鎮化生活也越來越傾向,從而推動了我國整體城鎮化的進程。2、經濟增長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經濟的增長與發展必然伴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三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協調,不僅為居民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消費環境,而且也改善了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促使人們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城鎮化的進程中來,形成了“經濟增長—產業優化—城鎮化加速”的良性循環。
(二)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城鎮化可以擴大經濟內需。城鎮化建設需要加大對固定資本的投資來建設基礎設施,保證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這一過程給周邊居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緩解了部分農民工的就業壓力,也吸引了大量周邊人口向城鎮聚集,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消費,通過擴大社會內部需求來拉動經濟的增長。2、城鎮化能夠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城鎮化的進程帶來了更多的人口向城鎮轉移,消費需求有力的促進了社會產業的供給,各大產業在需求的刺激下向產出更加有效的方向發展,居民追求的教育醫療等生活服務也在需求的帶動下快速的發展,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經濟也更加穩健的發展。
3、城鎮化進程能夠縮小貧富差距。貧富差距問題是目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社會收入一定的條件下,貧富差距越明顯,財富越向富人集中,大量的消費需求被抑制,社會的總消費量也被壓縮至很少。而城鎮化的發展能夠縮小貧富差距,使得宏觀上的消費總量有所增長,社會經濟也可以更加快速穩健的增長。
(一)確定指標與查詢數據
本文使用安徽省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作為衡量城鎮化進程(記作UD)的指標。關于衡量安徽省經濟增長水平,本文選取了人均生產總值(記作PCGDP)作為指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這一指標可以除去人口規模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它是一項較為合理的衡量指標。通過在國家統計局和安徽省統計網查詢和整理,可以得到上述相關數據。
(二)數據趨勢分析
城鎮化的計算公式為:城鎮化水平(UD)=城鎮人口數量/省總人口數*100%。根據查詢到的安徽省城鎮人口數和省總人口數,代入上述公式可得城鎮化水平。并且為了消除異方差,需要將1995—2014年城鎮化水平(UD)和經濟增長(PCGDP)兩組數據分別取對數,運用Eviews軟件得出兩者趨勢圖如下:
從圖可以看出,從1995年至2014年,安徽省城鎮化水平雖然有些波動,但總體上還是呈遞增趨勢,上升幅度比較平穩;而安徽省的人均GDP也是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可見安徽省的經濟發展一直穩步前進。綜合對比兩條曲線,安徽省城鎮化和經濟增長的趨勢基本是保持一致的,所以可以初步認為,兩者是存在著相關關系的。

(三)模型分析
1、協整模型與檢驗。先用最小二乘法估計LNGDP對LNUD的回歸方程,并得到如下結果:

其中,R2=0.93,DW=0.18,F=226.36
由擬合優度R2的值可以看出,方程(1)的擬合程度較好;由F的值可以看出,因變量LNPCGDP對自變量LNUD有顯著的線性關系,上述回歸方程是顯著的。另外,回歸系數也通過了t檢驗,說明模型中的自變量也是顯著的。令:ξ=LNPCGDP-0.33LNUD+4.14,對殘差項ξ進行ADF檢驗,得到其為平穩序列(一階單整)。這說明變量LNPCGDP和LNUD是協整關系,即安徽省的城鎮化水平和經濟增長的確存在長期的動態均衡關系。除此之外,從OLS的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城鎮化和經濟增長水平存在一定協調性,并且城鎮化對于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2、格蘭杰因果檢驗。為了探究安徽省城鎮化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存在怎樣的因果關系,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的方法,可以得出其因果關系,如下:

零假設 滯后期數P值 F值 結論拒絕零假設接受零假設LNUD不是LNPCGDP的格蘭杰原因LNPCGDP不是LNUD的格蘭杰原因22 0.026 0.351 2.437 1.136
由以上格蘭杰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安徽省城鎮化是人均GDP的格蘭杰原因,而人均GDP不是城鎮化的格蘭杰原因。因此,安徽省城鎮化水平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要強于經濟增長對于城鎮化進程的作用。
3、Goldfeld-Quanadt檢驗。將樣本觀測值按照解釋變量LNUD的大小排序,再刪除掉中間位置的4個數據,將剩下的數據分為兩個部分,分別建立回歸模型,得到兩部分的殘差平方和分別為:0.003,0.001。計算F統計量:F=RSS1/RSS2=0.001/0.003=0.33,其中RSS1和RSS2分別是模型1和模型2的殘差平方和。取а=0.05時,而F=0.33 (一)深刻認識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意義 從上面的實證分析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城鎮化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顯著的,要想實現經濟的快速穩健的發展,就必須明確城鎮化對于我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安徽省政府需要加強城鎮化的重視程度,只有從根本上重視了城鎮化的進程,才能夠通過擴大內需、縮小貧富差距等方式間接促進經濟的增長。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有必要把城鎮化寫進發展的規劃之中。 (二)統籌城鄉發展,重視農村現代化 利用工業反哺農業,可以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城鎮支持農村,加大對于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提高農業生產力,可以釋放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尋求工作的情況下會被動的靠近城鎮,可以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城鎮帶動鄉村,鄉村和城鎮共同發展,通過擴大非農就業的比重可以加速城鎮化的進程,進而推動經濟的高效發展。 (三)建立優質的城鎮配套設施 城鎮化對于安徽省的經濟發展有良性的促進作用,要想把發展城鎮化的道路走下去,就必須要重視城鎮配套體系。建立優質的配套設施也就是要提升城鎮化的質量,而提升城鎮化質量就要求我們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并且要重視各種社會保障制度。目前,安徽省乃至全國在就業制度、醫保制度、教育體制方面都不完善,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只有切實保障了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才能更快更好的推動經濟發展。 (四)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城鎮化和經濟發展道路 在推動城鎮化的進程中,結合安徽自身的區域特色,因地制宜地發展城鎮化也是其建設的重要方向。生態、人文、旅游、歷史、科技等元素都是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資本,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可以形成區別于其他省份的競爭優勢。并且這種模式不需要浪費過多的資源,也不需要過度的投資,在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時推動了城鎮化進程。以黃山市為例,可以依托黃山風景區的生態優勢,建立多樹多草的綠色城鎮,吸引更多的旅游經濟。因此,適當地結合區域特色,敢于創新,才能走健康的經濟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潘金龍.淺析江蘇省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J].經濟研究導刊,2014(16):231-234. [2]沈坤榮,蔣銳.中國城市化對經濟增長影響機制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7(6):9-15. [3]陳耀,周洪霞.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及其區域差異[J],當代經濟管理,2014(8):59-66. 曹洪睿,(1993—),女,漢族,安徽淮南,本科,經濟學. 作者簡介三、建議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