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新
摘 要:區域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變化,不僅反映了各地區經濟實力的上升或下降,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各地區經濟發展動力的不同。在深入分析金融危機后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變化及其原因的基礎上,總結出先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經驗;結合椒江區的區位優勢,提出新常態下椒江區經濟的發展應突出“都市功能核心區”的特色,進一步強化生產功能和服務功能,以集聚化和規?;瓌t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從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的轉變。
關鍵詞:
空間格局;新變化;區域經濟;啟示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3001402
金融危機以來,浙江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環杭州灣地區經濟增長強勁,金衢麗地區開始崛起,溫臺沿海地區經濟實力相對下降;其中原本處于經濟先發地區的溫臺地區即將被嘉紹地區“超車”成為當前浙江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最突出的表現。深刻認識當前浙江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新變化及其形成的內在因素,總結先進地區經濟發展經驗,對加快椒江區經濟的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浙江經濟空間格局的新變化
1.1 環杭州灣地區整體發力
金融危機以來,以杭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舟山為代表的環杭州灣地區的經濟發展更加均衡化,正在從杭州、寧波的兩點帶動走向多點整體發力,經濟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穩步提升,經濟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
環杭州灣地區經濟發展整體發力的主要原因: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長三角南翼,緊鄰上海國際大都市;大橋、高鐵等大型基礎設施的網絡化,推動杭州、寧波兩大中心城市對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漸增強,城市間經濟社會聯系更加密切,區域發展由以往的獨立發展走向融合發展;大產業、大項目的集聚,人才、資本、科技的集聚,城市快速發展,三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擁有全省最豐富的創新資源和最強的科技創新能力,研發投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個城市,全部處在環杭州灣地區;爭取更多國家政策的支持,形成經濟發展的制度優勢,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
1.2 金衢麗地區開始崛起
作為全省生態涵養保護區的金衢麗地區,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以生態文明、低碳經濟和國際貿易構筑區域發展優勢,正在從欠發達地區轉變成經濟快速發展地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從2008年1289%上升到2014年的13.29%,重塑著浙江經濟發展的空間格局。
金衢麗地區開始崛起的主要原因:杭長高鐵開通破除了交通不暢對經濟發展的長期束縛,成為連接長三角和長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節點;金華經濟發展開始加速,義烏國際商貿服務帶動區域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快速成長,影視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麗水、衢州的生態資源優勢轉變成生態經濟優勢,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旅游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生態旅游業正在向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邁進。
1.3 溫臺地區經濟實力相對下降
金融危機后,在產業空心化、民間借貸危機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溫臺地區經濟增長乏力,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20.4%下降到2014年的19%;在經濟增速被嘉紹地區超越后,經濟總量領先嘉紹地區的優勢逐漸縮小,長期下去,有被嘉紹地區“超車”的趨勢。
溫臺地區經濟實力相對下降的主要原因:大量資金進入虛擬經濟,導致投資比重偏低,固定資產投資偏向房地產,新增工業投資不僅總量小,而且增速較低,導致經濟長期發展的后勁不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偏少,區域經濟發展缺乏大項目、大企業的有效帶動,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和集聚經濟效應;區域創新能力不強,研發投入強度顯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產業發展層次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2 浙江經濟空間格局新變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啟示
2.1 經濟發展重心從縣域經濟轉向都市區經濟
金融危機后,全球化和市場化進程的縱深推進,迫切要求在更廣闊的市場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無論是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資源供給和需求,還是現代化基礎設施的高效利用和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都市區經濟都遠遠超越縣域經濟。近年來,嘉紹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滬、杭、甬三大都市區經濟的強有力帶動。因此,必須樹立都市區經濟的理念,以都市區經濟引領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2.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競爭力日益顯現
與中小企業相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更易采用規?;?、智能化的生產方式,既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又提高了產品質量,更能適應新常態下市場競爭逐步走向質量型競爭的要求。同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和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創新成果轉化成產品,以新產品獲取市場競爭新優勢。
2.3 實體經濟是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金融危機以來,溫州經濟發展軌跡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實體經濟是整個經濟保持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脫離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的發展是走不遠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演進的規律也表明,制造業是服務業發展的基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是內生于先進制造業的。因此,區域經濟的發展,不應過度發展虛擬經濟,而應做到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協調。
2.4 立足自身優勢再創競爭新優勢
溫臺地區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對市場信息反映靈敏的優勢,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要破除民營企業就是中小企業的觀念束縛,華為、阿里巴巴、娃哈哈等均是民營企業,但是它們都是大企業,因此民營經濟不等于中小企業。同時,也要關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以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3 加快椒江區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和臺州“一都三城”建設背景下,椒江區經濟發展應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經驗,充分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區”的區位優勢,以都市區經濟的理念強化生產功能和服務功能,增強經濟發展的集聚輻射能力,加快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
3.1 以現代服務業構建經濟發展的核心優勢
強大的現代服務業是都市功能核心區的顯著特征,是椒江與周邊縣市經濟發展的根本區別,是未來椒江經濟發展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站在服務臺州“一都三城”戰略的高度,把椒江建設成為區域性現代服務中心。以構建大平臺和引進著名企業為抓手,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高地;重點發展綜合金融、科學研究、信息服務、現代物流、市場營銷、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實現金融、科技、信息、人才等高端生產要素之間的有機融合,著力破解經濟轉型升級中存在的企業融資難、創新不足、產品銷售難等突出問題。
3.2 以先進制造業助推工業轉型升級
增強工業經濟實力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為此,一是要持續擴大工業投資的規模,解決長期以來工業投資不足的問題,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二是要以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為契機,把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優勢產業培育成一批產值超百億的大產業,以大產業強有力的集聚效應引領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
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是實現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為此,一是要通過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創新驅動來推動制造業由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二是要高起點、高標準定位產業發展平臺,以大平臺承載大產業,以大產業吸引大企業,以大企業投資的“大好高”項目來壯大光電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信息技術產業。
3.3 以規?;I化促進商貿業快速發展
借鑒杭州、義烏商貿產業發展經驗,椒江商貿業的開發應做到成片聯動開發和專業化運營相結合,以市場的規?;彤a品的精細化吸引大量商戶集聚,以商戶集聚和交易規模的擴大來提升經濟效益,以專業化運營規范交易行為和提高交易效率。完善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逐步建立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以實體商貿和塊狀經濟為依托,做強電子商務產業。
政府管理部門要樹立“親商、育商、強商、靠商”的發展理念,做到一切基于商戶的需求、一切基于商戶的滿意、一切忠于商戶的發展,對商戶進行全方位的服務。
3.4 以大景區理念激活旅游產業
把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作為當前旅游工作的突破口,以大景區理念推進旅游產品體系建設,以規?;?、集中化原則布局旅游景點,把江海岸線、海島、紅色等優勢資源轉化為優秀旅游產品,創作彰顯臺州歷史人文魅力的精品舞臺劇,著力解決旅游產品供給不足、吸引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實現椒江旅游在短時期內的低位突破。
順應大眾旅游快速發展的趨勢,完善景區周邊公共基礎設施,提高旅游景區的服務水平。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旅游推介會、免費體驗旅游等多種方式宣傳推廣優秀旅游產品,樹立“多彩海島、黃金海岸”旅游品牌形象,提升椒江旅游的省內外知名度、美譽度。
參考文獻
[1]王祖強.浙江空間經濟新格局:都市圈的形成與發展[J].經濟地理,2011,(1).
[2]卓勇良.浙江經濟的兩難困境[J].浙江經濟,2013,(10).
[3]李揚.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及預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