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智凱+鄒紀元
摘 要: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作為我國開創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據此,分析了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下,連云港市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針對連云港市自身的地域優勢,結合當前“互聯網+”的導向,對連云港市現代農業、物流業和跨境電商等相關產業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
一帶一路;“互聯網+”;跨境電商;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3001802
連云港市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是中西部地區便捷的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下,黨中央提出了“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對處于“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連云港市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從全球經濟上來看,目前處于經濟緩慢復蘇同時又有發展分化的階段,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所以,通過“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這就要求連云港市能在“一帶一路”的時代機遇下,要發揚自身的優勢,做出準確的判斷,更要有主動積極的行動,將機遇利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競爭力。
1 連云港市經濟現狀及挑戰
作為大陸橋東橋頭堡獨特地理位置優勢決定了連云港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理想的出海口,并也是日韓等國家進出中亞、歐洲的重要口岸。從全球區域經濟發展上來看,連云港市處于連接亞太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和新亞歐大陸橋產業帶“三圈一帶”的“十”字結點位置,在我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雖然對外開放的時間比較早,地理優勢明顯,但是在此前連云港市在改革開放、大陸橋、長三角一體化、沿海開發、創新城市等一系列戰略機遇中,連云港市依然沒能成為一個國際型城市。分析其原因,第一,從連
云港市自身經濟狀況來看,經濟總量較小,產業實力弱,港、產、城發展不協調,整體產業鏈總體上處于較低端的水平,加上缺乏制造業基礎和腹地縱深,連云港市經濟水平一直處于省內末游;第二,雖然連云港市江蘇最重要的出海口,但是江蘇省內從連云港市進出口貨物比重較小,其中原因是連云港市連接省內交通運輸上并不便利,要積極做好交通線路的對接,產業鏈合作,物流資源的深度整合,為未來承接淮海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貨物進出口做準備;第三,從連云港市自身港口物流業來看,面臨許多競爭壓力。國際上,由于中亞各國于俄羅斯無鐵路對接問題,且近期盧布暴跌,因此中亞各國進出口貨源被第一亞歐大陸橋大量分流。國內由于日照港港的同質化競爭,青島港和上海港的馬太效應,造成在連云港市爭奪貨源上存在一定的劣勢。
2 打造優勢產業,發展農產品相關產業鏈
連云港市是地處蘇北平原,自然條件優越,具有良好的農業發展先天優勢。2014年4月,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和省農委將支持連云港市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合作交流,建立“一帶一路”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該示范區將依托港城現有的現代農業基地和園區,重點建設農業科技交流、區域農業合作、農業合作金融服務和農產品國家貿易物流四大平臺,打造外向型農業基地。
與此同時,連云港市農業產業鏈較為完善,擁有較為完善的食品加工基地、農業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出口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園藝作物種苗繁育基地和農產品物流基地六大基地。目前連云港市農業龍頭企業已達179家,農產品出口創匯連續四年居于全省前列,農業招商引資連續五年位于蘇北之首。產業鏈的完善不僅可以服務本地,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并且能夠輻射周邊地區,依托港口優勢從而提高連云港市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所以,在連云港市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思想下,應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瓶頸走強農富民路。第一,結合連云港市物流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鏈。第二,搭建平臺,打通農業產業鏈、物流業、出口等相關產業,消除行業壁壘,提高農產品出口的便利性。第三,資金向農業及相關配套服務業傾斜,完善整個農業產業鏈,增強核心競爭力。
3 加強連云港市物流及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
連云港市已被國家“一帶一路”規劃將確定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節點城市,是陸橋沿線地區和中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從目前來看,一系列國家戰略規劃,強化了連云港市的東方橋頭堡地位,使得連云港市在物流發展、過境運輸方面擁有沿海其他港口難以比擬的價格優勢和服務優勢。
在此基礎上,為構建“一帶一路”交匯核心區,提升連云港市物流及其相關服務業的水平,首先應大力發展已建成的中哈物流園區。該項目是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的首個實體平臺,在對推動連云港市東西雙向開放格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連云港市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探討延伸物流產業鏈,擴大中哈兩國合作的空間和范圍。其次,應積極利用連云港市已設立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優勢。目前,連云港市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重要城市在物流、產業等方面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中西部地區在連云港市設立商務辦事機構260多家,連云港港60%的貨物進出口服務于中西部地區,這些合作基礎極大的促進了資源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有助于發揮東中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推動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開展交流與合作。再次,應積極發揮連云港市保稅物流中心的作用,提高物流及相關服務業質量。連云港市保稅物流中心是蘇北首個保稅物流中心,它對連云港市的物流服務業提供了前景。此外,連云港市還應積極申報自貿區,借鑒上海自貿區先進的管理經驗,出臺符合連云港市現狀的政策措施,提高海關、商檢、金融等進出口相關產業的服務水平和效率。
4 積極響應“互聯網+”,發展具有連云港市特色的跨境電商
“互聯網+”是李克強同志在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提出的發展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主題,被稱作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連云港市需要持續以“互聯網+”為驅動,積極進行產業創新、促進跨界電商惠及社會民生,從而推動本市的經濟和社會的創新發展。
目前,連云港市跨境電商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政府的指導及扶植。第一,連云港市在跨境電商方面可以出臺相應的扶植政策,要注重開發地區品牌,幫助研究市場的差異化,以差異化打開國際市場。比如,連云港市主要出口國家有日本、韓國等地,那么,在出口的主要產品上可以考慮發展跨境電商的可能。第二,政府還要關注目前連云港市跨境電商發展中存在的缺陷,關注企業需要什么、面臨的困難有哪些。然后,在此基礎上統籌企業服務機構清單,以減少本地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商時因決策失誤帶來的損失。第三,政府可以在跨境電商發展初期,扶持電商海運及倉儲服務為商業模式的新興物流企業,同時為企業的物流等方面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促進本地企業的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政府還應促進國際合作,以政府名義組團到國外進行跨境電商洽談,為企業發展跨境電商鋪平道路,并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5 總結
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及“互聯網+”政策的推出,連云港應及時抓住這一機遇,整合優勢產業和資源,將優勢產業與“互聯網+”結合,構建平臺,并積極輸入國內稀缺資源。將連云港打造成為依托大陸橋、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輻射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搶占重要席位。
參考文獻
[1]古龍高,古璇,趙巍.“一帶一路”交匯點的理論闡釋與路徑探索——基于連云港絲綢之路經濟帶陸橋通道視角的研究[J].城市觀察,2015,(1):4856.
[2]韓冰曦,張虹.把握“一帶一路”契機探索山區治理新路——連云港贛榆區厲莊鎮山區治理與現代農業調研報告[J].人民論壇,2015,(7):6870.
[3]桂迎寶.連云港建設“一帶一路”交匯樞紐的建議[J].港口經濟,2015,(4):3334.
[4]李雋.“一帶一路”戰略下的連云港城市定位新探[J].江蘇商論,2015,(3):8285.
[5]孫飛.“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連云港機遇[J].金融世界,2014,(7):102103.
[6]滕雯.連云港:打造“一帶一路”交匯核心區[J].時事報告,2015,(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