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秋霞
(文山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語文課堂氛圍營造模式探析
牛秋霞
(文山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云南 文山 663000)
語文課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要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一要從教師自身做起,提高自身言語表達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教學資源,二要恰當運用多種講授方式,三要引入合理規(guī)范的考核方式等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 課堂氛圍 師生平等對話
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chǔ);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chǔ);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chǔ)。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1]。考慮到語文課程的重要地位,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有所發(fā)展,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最基本的要求。
長期以來,由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以“教師的教”中心,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及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乃至人格尊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扼殺。新課改以后,雖然強調(diào)“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以生為本”,但是現(xiàn)階段課堂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學生在打瞌睡、看手機、傳紙條,教師看到了也不管,依然照著書本講課。如果是成績差的學生有問題舉手示意,那么教師看到了也裝作沒有看到,以免耽誤課時,再則歧視后進生。只要學生的家庭作業(yè)沒有按時完成,教師一律是將練習冊扔到教室門口,沒有耐心詢問是什么原因沒有完成,態(tài)度粗暴,毫無人性。以上課堂現(xiàn)象表明,通過填鴨式、軍事化教學獲取知識的代價是慘重的。
以上現(xiàn)象在各門學科教學中均有出現(xiàn),造成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有教師自身的,有學生的,有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因素。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應該引起重視,做好日常反思工作。筆者通過在教學一線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如下:
(一)教師自身方面。
教師無論是在課外還是在課內(nèi)給學生的感覺都是一種絕對權(quán)威,學生經(jīng)常會講到這樣的一句話,“我們老師說……”、“我們老師這樣……”、“我們老師那樣……”之類的話題,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占有絕對權(quán)威,成為學生至高無上的指揮官。課堂內(nèi)容表現(xiàn)為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問什么、學生答什么,教師沒有給學生主動權(quán)。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想當然地選擇教學方法,無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過于強調(diào)師道尊嚴,不允許學生質(zhì)疑或有不同意見。這種“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的課堂,學生絕對服從教師的“命令”,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fā)揮,顯然違背了新課改強調(diào)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這種情況大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師生互動方面。
師生互動在教育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沒有真實結(jié)合起來,師生之間缺少真正的互動。由于語文教學任務相對較重,語文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可能很難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導致學生上課玩手機、說悄悄話、吃零食,注意力完全不在課堂學習上。要維持教學的順利進行,課堂必須有良好的教學秩序,教師必須對課堂進行一定控制。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都把有效的保持課堂教學秩序作為營造課堂氣氛的前提。他們對課堂采取集權(quán)式教育,如學生上課只能坐端正、用耳朵聽、用眼睛看,不能隨便動口、動手,學生稍有違背,就采用訓斥和壓制的辦法,以保持課堂的穩(wěn)定。這種課堂雖然表面上看來很有秩序,有紀律,很安靜,但是在這種表面和諧的課堂上學生的心完全不在課堂里,學生不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自然就沒有興趣聽課。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學生方面。
語文課綜合性、實踐性強,對學生掌握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愈加嚴格,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缺乏興趣,久而久之便會對語文產(chǎn)生厭惡感、排斥感,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上課時東張西望,小動作多,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課堂上不用心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顯得膚淺,沒有深度,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面對這種局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顯得至關(guān)重要。
(一)提高自身言語表達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教學資源。
教師的行為直接反映出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課堂行為。可以說教師的整個課堂行為決
定了課堂氛圍的營造,這里的課堂行為通過教師的教學有聲言語表達和無聲言語表達兩部分表現(xiàn)出來。教學有聲言語表達指的是教師教學的有聲言語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而無聲言語表達指的則是教師教學的體態(tài)言語和表情言語兩部分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有時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投以表示鼓勵的微笑,可能要比說十句鼓勵的話要效果顯著得多。教師的教學言語表達方式的運用,或教學有聲言語或教學的無聲言語,充分展示了一個教師真正的職業(yè)素養(yǎng)。
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fā)潛在資源,特別是教師的教學資源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進而帶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營造良好的師生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生成更多的資源,使全體學生在各自的基礎(chǔ)上都有所發(fā)展。因此,教師提高自身言語表達能力,充分挖掘自身優(yōu)質(zhì)的教學資源,從根本上為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恰當運用多種講授方式。
講授方式的選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學生的學情決定的,而不僅僅是由教師自身決定的。教師可以根據(jù)特定的學情選擇相應的講授方式,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將抽象的理論和具體的實踐有機結(jié)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運用游戲進行教學,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更強化了教學效果。游戲教學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讓他們在游戲中玩、在游戲中樂、在游戲中學、在游戲中益智、在游戲中成長[2]。游戲教學能夠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吸引學生主動參加課堂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使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從而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游戲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shù)氖址ū憩F(xiàn)出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師將學與游戲結(jié)合,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學生對感興趣的內(nèi)容就學得扎實、學得輕松。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滿足了愛玩、愛樂的天性。游戲教學法活躍了課堂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游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教師不再用單一的語言教育學生,學生不再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語文。通過游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到啟發(fā),獲得親身體驗,寓教于樂,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完美結(jié)合。
(三)引入合理規(guī)范的考核方式。
筆者在平時授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容易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習動機不強。為了扭轉(zhuǎn)局面,我對考核方式進行了調(diào)整。由原來的高度重視期末成績轉(zhuǎn)變?yōu)槠谀┏煽冎徽伎偝煽兊囊话耄綍r成績占一半,其中平時作業(yè)占20%,出勤率占10%,課堂表現(xiàn)占20%。若遲到一次扣1分,無故缺席扣三分,三次無故缺席則出勤率為0分,這就意味著平時成績?yōu)?分,總成績?yōu)椴患案瘛7彩窃谡n堂上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都給予加分,每次1-2分不等,并且當面表揚。人人都喜歡被稱贊,人類本質(zhì)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表揚。在任何一個班級里都有教師們所謂的聽話的學生和淘氣的學生。對于那些聽話的學生,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們就已經(jīng)心領(lǐng)神會,能認真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做,甚至沒等你告訴他們要做什么,他們就已經(jīng)明白了。對于相對淘氣的學生來說,教師也要采用一些措施和手段讓學生的心回到課堂上。教師的表揚對學生來說是最大的歡喜,只要得到教師的肯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能提高,自然而然課堂氛圍就會活躍起來。在恰當?shù)臅r候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微笑,一個眼神,課堂氛圍都將明顯有所好轉(zhuǎn),學生的積極性相對之前有所改善,學習效果自然就強化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獎勵的辦法,多表揚,少批評,這是教育的基本原則。獎勵要具體而言,教師在適當?shù)膱龊希瑢W生進行恰如其分的表揚,能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和愉悅的成就感,從而讓學生在真誠的肯定中享受快樂,同時獲得足夠的自信。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從而強化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成長,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3]。營造寬松、愉悅、民主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平等對話、互動交流,從而產(chǎn)生師生、生生之間思想碰撞和心靈溝通,使全體學生都能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打下堅實基礎(chǔ),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chǔ),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yǎng)合格的愛國公民。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
[2]唐海川.試論課堂教學氣氛的有效營造[J].湖南:當代教育論壇,2008,(9):19.
[3]于丹.于丹《論語》心得[M].北京:中華書局,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