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江蘇省阜寧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阜寧 224400)
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楊勇
(江蘇省阜寧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阜寧 224400)
細節拓展作為當前較為有效的歷史教學方法,已在眾多中職院校歷史教學活動中得到普遍運用。本文從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出發,對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一系列介紹,希望進一步指導中職歷史教學實踐。
中職歷史教學 細節拓展 作用
綜合性、人文性作為歷史學科最鮮明的特點,不僅僅要求歷史教學突出重點,掌握歷史事件發展脈絡,更加注重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獲得歷史經驗和教訓,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歷史素養,從而達到以史為鑒的教學目的。歷史課堂教學是歷史學習的關鍵環節,中職院校歷史教學中細節拓展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大大提高了中職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對于強化歷史教學效果、提高歷史教學思維能力大有益處。細節拓展抓住了歷史規律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極大地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生動體現了“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本文將以中職歷史教學實踐為例,深入探討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此為中職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有關建議。
1.1 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歷史學科擁有龐大的知識結構和繁雜的理論內容,因此,歷史學習不僅要有學習時間作為保障,還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作為支撐。興趣是學生邁向歷史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基礎[1]。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于學生以獨特的思維眼光看待歷史現象、分析歷史矛盾,從而探究歷史規律,是歷史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也是眾多高校及教師教學研究的重點方向。歷史學科的史實細節趣味性鮮明,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動力,而教師對于歷史細節的拓展則進一步深化教學深度,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獲得歷史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自身思考問題的方式。例如,對“清末新政”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細節需要注意: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得國內要求改革的呼聲日益強烈,清政府為擺脫內憂外患的處境,于1901年4月成立督辦政務處,實行“新政”。教師在對清政府的新政措施進行介紹后,應著重拓展“督辦政務處”這一細節,“督辦政務處”作為歷史事件發生地,對于具體認識當時的歷史環境、深入分析社會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而對這一細節的拓展則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有利于思想教育
歷史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把握,掌握歷史知識、總結歷史規律、獲得歷史經驗和教訓,從而轉化為實踐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當前,歷史教學已不僅僅關注于理論知識的教授,更加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歷史作為一門智育和德育相結合的學科,其教學過程中包含較多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內容,而在實際的中職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因此,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將極大地強化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例如,中職歷史教科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黃花崗戰役中犧牲的戰士們?”對于此種類型的問題,教師要運用細節拓展的方法引導學生加以思考,首先要明確特定的歷史背景即廣州起義時期,而后對當時的社會環境進行分析,最后以辯證的角度評價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通過對歷史事件的細節講述,學生將進一步體會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民族歸屬感,強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的思想將進一步得到升華和沉淀,這是歷史學習的目的之一。
2.1 分析重點難點
分析重點難點是細節拓展教學方法的關鍵所在,對于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學講究典型事例的講解和分析,通過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將進一步明晰學習目的。封建中國轉變為半封建中國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經濟上,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刺激了民族經濟和外資經濟的發展,傳統小農經濟和生產方式開始瓦解;政治上,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得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君主立憲制建立起來;文化上,國外文化開始傳入中國,對外開放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受到挑戰,一些知識分子開始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階級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個體小農地位下降,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產生,民
族資產階級實行興業救國,由于封建地主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其已無法適應社會變革的要求。教師在講解這些知識時,可以利用當時經濟指標的變化說明,注重對歷史事件細節的把握。通過以上細節說明,學生將自然而然地明白中國半封建社會的形成過程,這也是中國近代史學習的重點內容。此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性質的界定是本部分內容學習的難點,教師要重點講授,通過對社會環境及階級利益加以分析。
2.2 增強感性認識
增強感性認識是提高中職歷史學習靈活性的重要途徑,也是細節拓展教學方法中的主要環節,對于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生動感、培養學生歷史形象思維具有特殊意義。斯大林改革是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之一,對于斯大林改革的利弊,眾多歷史學家說法不一、褒獎不一,多數人認為其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敗的一面。斯大林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現行教材主要對斯大林體制進行了較多的介紹,尤其是針對重工業的改革,以突出斯大林工業改革的成效和蘇聯經濟獲得快速發展的原因。但是對具體的工業改革措施,教材并沒有進行詳細的介紹,學生僅僅通過教材得知蘇聯工業在斯大林執政時期獲得飛速發展,至于如何發展并未獲得感性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將斯大林時期工業發展指標及變化展示給學生,通過形象的數字表示展現斯大林對工業發展的貢獻。同時,可以將蘇聯與同時期的其他國家的工業發展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可知,蘇聯工業基礎十分雄厚且發展速度迅猛,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聯工業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此外,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農業也獲得一定發展,因此,教師可以對農業集體化的措施進行細致的介紹。但斯大林時期形成的斯大林體制嚴重阻礙了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高度的集權化和個人專斷色彩十分濃厚成為日后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因此,對待歷史事件,學生要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辯證分析其歷史作用。
2.3 認識本質特征
認識本質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中之重,也是細節拓展的根本目的,對于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2]。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思想之一。在中職歷史教科書中,多數歷史知識都具有相應的配圖,配圖主要包括地圖、圖表、人物畫像、影像資料等,這些配圖有利于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復雜的歷史關系和社會矛盾,再現歷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配圖的細節之處,并對細節之處進行講解,通過表層內容的講解,學生對即將學習的重難點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認識歷史事件本質特征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進行三大改造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展示三大改造時期的工業、農業、制造業的增長圖,勞動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場景通過影像資料再現,學生可以形象生動地理解三大改造的具體舉措和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即通過三大改造,中國基本建設成社會主義社會。此外,細節拓展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突破傳統思維的禁錮,將歷史事件的經驗置于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中加以考量,增強歷史學科的時代性和前瞻性。
2.4 奠基后續教學
歷史是永遠沒有結局的,因為這一秒發生的事件在下一秒到來時都成了歷史,所以,對歷史的學習和探究是沒有盡頭的,即歷史學習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奠基后續教學不僅是歷史教學的需要,而且是弘揚歷史學科精神的首要要求[3]。因此,中職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要注意引導學生后續的歷史學習和探究,歷史事件之間存在多種多樣的聯系,而此種聯系是學生培養歷史素養必須明確的內容,注重對聯系的細節把握是學生后續學習的重點。例如,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同盟召開的幾次國際會議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會議召開時發生的細節,并對該細節進行分析。通過前期的準備,學生在進行后續的美蘇爭霸內容學習時將大大減輕學習難度,有利于加深對后續內容的理解,加強把握,以此強化歷史學習效果,彰顯歷史學習對于知識探究和文化傳承的重大意義。
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強化學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中職院校及教師要從分析重點難點、增強感性認識、認識本質特征、奠基后續教學等方面著手,不斷豐富歷史教學內容,優化歷史教學體系,引導學生自主認識歷史現象、分析歷史矛盾、總結歷史規律,以此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同時為中職院校歷史教學改革發展作出貢獻。
[1]吳國芳.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1,29:53-54.
[2]方東.解析細節拓展在中職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20:102.
[3]鐘華兒.歷史教學在中職學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1: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