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 ? ?要: 培養當代醫學生具有高水平的職業素質至關重要。醫學院校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除要醫學生自身不斷提高人文素養修煉能力之外,還要高校強化醫德教育,適時進行課程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家庭教育及時跟進和進一步完善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關鍵詞: 醫學院校 ? ?職業素質 ? ?培養方法
一、醫學院校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所謂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勞動實踐和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主要包括了思想品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專業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六個方面”[1]。它們在社會實踐方面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多個方面。影響和制約職業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工作經歷和自身的一些基本情況(如身體狀況等)。一般而言,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職業素質的高低,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越多。所以,培養具有高水平職業素質的社會成員,不僅對每個社會個體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會產生強大的推動力。
“90后”醫學生,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接班人和主力軍,身上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職責和使命,大學階段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質對其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將“90后”醫學生培養成具有高水平職業素質的人才,使其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建設的發展需要,是醫學院校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良好的職業素質是獲得職業發展的奠基石,是到達理想之岸的順風船。因此,加強當代醫學院校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二、醫學院校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途徑
醫學生良好職業素質的形成并非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就能一蹴而就,當前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需要個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醫學生要不斷提高人文素養,提高自我修煉的能力。
所謂“人文素養”,即“人文研究的科學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2]。它是每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對人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叭宋乃仞B本是大學生最根本、最基礎的素質,它對于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很強滲透力和影響力”[3]。
醫學生應不斷提高自我人文素質修煉能力,除要學好專業課程外,還要努力提高專業技能外,平時應多看經典作品,多聽哲學、歷史、政治等方面的講座,多參加文化藝術類活動和人文類競賽活動,提高人文修養水平。在校期間要充分利用大學校園里的豐富資源,參加各種形式的社團、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樹立良好的職業意識,做好人生職業規劃,有意識地提高職業素質。
(二)高校要強化醫德教育,適時進行課程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當前部分醫學院校在課程設置、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傾向于專業課,只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對醫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與人文素養的熏陶。針對這種現象,高校應該做到:
首先,強化醫德教育,不斷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常言道:醫者仁心。仁心從更高層次上體現出的便是道德。醫務工作者除應具備一般人所應具有的一般人文素養之外,其首要必備的品質是醫德。醫德是醫務人員應具備的思想品質,是醫務人員與病人、社會及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總和[4]。大學階段對醫學生進行必要的醫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醫德教育就是對醫學生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的醫德理論、原則和規范的灌輸教育,目的在于通過教育,把醫德理論、原則和規范內化為醫德認識、信念、意志、行為和習慣,以形成良好的醫德品質[5]。要不斷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強化醫德教育,不僅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灌輸傳統的醫德教育觀念,更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因為“醫德教育不只限于課堂理論教學,社會實踐也是醫德教育的途徑[6]”。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還必須從醫療行業和醫學生的特點出發,采用情感化管理,堅持以學生為本[7]。針對“90后”醫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較重,接受社會信息和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等諸多特點,結合社會上醫療衛生行業中發生的實際案例和各類新聞報道,還可以通過校園BBS、QQ群、微信群、博客等網絡工具這些學生所熟知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形式進行宣傳和交流溝通,開展形式多樣的醫德教育活動。總之,對醫學生的醫德教育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又包含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最終目的是使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統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一步提高職業素質。
其次,要依據當前社會變化發展的需要,適時進行課程改革,重視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第一,從大學生入校之初開始,高校就應將職業素質培養方案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系統工程中,使其貫穿整個大學教育的始終。在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應明確告知其專業與職業、人生與職業的關系,職業素質的培養與未來職業發展的關系,引導其樹立職業意識,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第二,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加大《大學職業素質拓展》、《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等課程的設置力度,安排專業實訓、社會實踐等活動以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并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發展規劃。第三,在適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的同時應增加人文課程的設置,積極探索人文課程教學內容與專業教學之間所具有的關聯性。通過設置選修課、專題討論、系列講座等形式多樣的課程進一步完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建設,使人文課程和專業課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提升醫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促進其職業素質的培養。
最后,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應多引進一些具有高素質水平且專業對口的教師從事教學活動。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教師的言傳身教對于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亦發揮重要作用。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其平時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對學生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不斷提高人文修養水平,在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多方面以身作則,知行合一,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和影響學生,使醫學生重視人文素質的自我修煉和提高,積極培養職業素質。
(三)家庭教育的及時跟進和進一步完善。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身處大學校園中的孩子們在面對新的環境時,在心理、情感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及時的調整和適應,但某些家庭只重視物質的滿足,而忽視孩子的情感、心理需求,孩子在大學里的事情很少過問甚至不聞不問。某些學生因長期受家庭教育不良價值觀的影響而導致其人生觀、價值觀比較消極,乃至有失偏頗,這導致他們在校園里放任自流、得過且過,對以后的人生和職業發展漠不關心。這些都不利于醫學生的健康成長及職業素質的培養。因此,在整個大學時代,醫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及職業素質的培養,也需要家庭教育的跟進和進一步完善。家庭與學校應保持密切的聯系,在經常的溝通交流中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使他們有抒發心理情感的正常通道,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自覺培養高水平的職業素質,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好鋪墊。
(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當前我國社會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利益化、淡漠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來自醫療衛生行業的社會負面影響較多,這對當代醫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若醫療衛生行業中的歪風現象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長此以往就難保醫學生們日后在工作崗位上不出問題。因此,進一步凈化醫療衛生行業的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對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由于醫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性特點和今后所要擔負的社會使命和職責,培養其具有高水平的職業素質至關重要。事物的不斷向前發展需要外在推動力,但更要依靠內在的動力,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同樣更需要發揮其內在因素。因此,每一個醫學生都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培養職業素質,實現醫學生內化與外在行為的統一,真正做到“精”與“誠”的統一。在此基礎上,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通力合作,更好地促進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為其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霞玲.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問題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6):29.
[2]李敏智.論中醫藥文化與醫學人才培養[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1):96-97.
[3]范思敏.淺談中醫院校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增刊),2014(17):49.
[4]游元軍,胡銘峽.醫學生醫德教育的三個維度[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1,34(4):54-55.
[5]王衛平,溫錦旺,王國祥,等.醫學生的醫德認知和醫德教育的途徑[J].遼寧醫學院院報,2008,,6(2):20-25.
[6]李明珠.“90后”醫學生醫德教育探析[J].醫學與社會,2015,3(3):100.
[7]袁良軍,張敬軍.柔性管理在“90后醫學生”醫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6):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