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丹吉林職工醫科大學(吉林衛生學校),吉林吉林 132011
新時代的學習革命:微信對大中專學生學習觀念影響研究
楊曉丹
吉林職工醫科大學(吉林衛生學校),吉林吉林132011
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技術正在悄然改變大中專學生的學習觀念。首先,微信促進學習理論的發展,使得支配大中專學生的學習理論由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向建構主義理論發展。其次,微信促進大中專教學觀念的變革,使學習中的知識權威由科層制權威向多元化權威、無權威轉化,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更加平等。最后,微信交流促進大中專的學習氛圍向著更加自由、民主、平等方向發展。由此可見,微信正在帶來一場新時代的學習革命,而對于這場革命,我們應該辯證的分析。
微信;大中專學生;學習觀念;教學觀念;學習理論
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技術正在悄然改變大中專學生的學習觀念。當前,我國大中專的教育理念依舊停留在培養人才而不是培養的人的工具化理念階段,因而,大中專學生的學習觀念相對僵化、呆板,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然而,伴隨微信在大中專學生中的普及和應用,“微學習、微閱讀”正在改變著大中專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學習觀念。
支配大中專學生學習的傳統理論以行為主義學習理念和認知主義學習理念為主導,而微信的發展凸顯出建構主義學習理念的重要地位。所謂行為主義學習理念把學習看作刺激與反應的聯接,遵循刺激-反應-強化的公式,把強化看作程序化學習的核心,認為只有通過強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學習環境,學生取得學習的動力并且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種學習理念只注重教學的客觀方面,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方面,填鴨式、灌輸式、考試強化式學習是該學習理念的產物。認知學習理念是對行為學習理念進行的改進,它開始重視學習者主觀因素的作用。它排除了機械的、被動的刺激-反應連結的學習模式,該種學習理念認為學習主要通過主體的主觀作用實現,強調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向學習者灌輸知識,而是首先設法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根據這種學習理念,學習者在各自的興趣愛好、態度、需要的基礎上,運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和個人經歷對當前的外部刺激進行挑選和處理。認識學習理念重視知識的結構性和概括性,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分析和抽象。但是,認識學習理念沒有解決好知識結構和知識建構之間的關系,徘徊在外部刺激與主觀動力之間,并不能完全發揮主觀要素對與知識的主動建構功能。而建構主義理念則是朝著與客觀主義更為對立的方向發展。這種新型學習理念既是強調個體本位的微信的移動學習、移動閱讀推動結果,也與信息化時代教學發展的需要相關聯。
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大中專學生把學校和教師作為權威的觀念,進而使學習中的知識權威由科層制權威向多元化權威、無權威轉化,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更加平等。這是因為微信能夠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形成新的教育環境,進而傳統學校教育中,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權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不得不面臨重新分配教育權威的事實。首先,信息成本的低廉帶來了教育成本的降低,大中專教育不再是象牙塔式的精英教育,學生也不再迷信老師的權威。其次,教育資源的相對稀缺使得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和分配的教師成為教育權力的擁有者,掌握著學術上的話語權。大中專教育受到掌握教育資源的權威者的掌控,辦學理念上呈現出科層制下的等級化原則。而微信開啟的移動學習打破了教育者對資源的壟斷地位,學生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教育資源,這便降低了大中專中教師權威、專家權威的感召力。最后,傳統大中專教育理念中傳承著尊師重道的理念,但是在開放的網絡時代,教師的傳統教育權威地位受到侵蝕,因而這一守舊而刻板的傳統也受到了破壞,師生關系更趨于平等,大中專教育理念中的教師權威理念正在發生改變。從微信開啟的移動學習對大中專中傳統權威理念的沖擊可以看出,在信息化的新時代,大中專學生的觀念由單一的教師權威、專家權威、學校權威向多元權威或無權威轉變,師生關系更趨于平等。
利用微信進行學習和交流使得大中專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加自由、民主、平等。微信創造了一種平等的氛圍和自由的環境,而作為移動互聯網媒介的微信增加了互聯網的功能,使得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的與外界溝通、表達觀點、獲得資訊、平等交流。
首先,微信以個人為單位,突出個人本位主義。個人本位是自由主義的基礎,突出個人的作用,一切為個人服務,個人不受外界干涉,享有充分的自由。因而,這種技術的個體本位主義影響思想和行動上的個人主義,使用器物的習慣傳遞到思想和行為的其他領域,進而培育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思想。自由的理念在人們的心中扎根,進而影響大中專學習理念向自由主義發展。
其次,微信的自由、平等、開放突破了專制權力對個人的壓迫,尤其是專制權威試圖通過壟斷信息、阻隔交流而對個人的控制。而利用微信能夠承載的廣闊的知識量和開放的網絡環境從技術層面突破了大中專通過封鎖信息、課堂灌輸對大中專學生歷史觀、人生觀的畸形塑造,開放的世界、全面的信息讓當代大中專學生走出“柏拉圖的洞穴”,看到真實的歷史和真實的世界,進而使個體更加自由、更加彰顯個性。因而,自由的理念、民主的理念在大中專學生中逐步生根,進而自由交流、平等討論成為大中專學生中的新風尚。
最后,微信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與大學精神中的開放與包容理念是相通的。1949年后的中國大中專教育受到“左”的思潮影響,大中專學生追求專業化、工具化,失去了包容并蓄、自由開放的大中專學習精神,尤其是意識形態的灌輸讓大中專學生失去朝氣,而成為培養“機器齒輪”的工廠。而微信在技術層面突破了意識形態的束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網上討論,從貼吧、博客、微博到微信,真理在討論中得到深化、知識在交流中得以長進、自由包容的學習精神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升華。如弗里德曼所言:“平坦的世界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了新的機會、新的挑戰、新的合作伙伴,也帶來了新的危機。我們需要從中找到平衡,需要努力成為最好的世界公民。世界是平的,即使你不想與一個壞鄰居往來,他可以主動找上你的門。對待新的威脅我們要面無懼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亞伯拉罕·喬治和法迪·甘杜爾這樣的榜樣激發更多人的想象力。”[1]
總之,微信對大中專學生學習觀念的影響是深遠的,但我們對此應該正確對待,冷靜分析,既不能無視影響的存在,也不能把這種影響過分夸大。微信為代表的移動學習確實帶給傳統大中專學生理念上的某種沖擊,但是這種沖擊的影響力尚未完全展現。傳統的大中專學習理念在現實社會中仍占主流,而微信的影響僅是初見端倪,這種影響應該辯證的分析。大中專的學習理念的徹底改變需要整個教育制度的改革才能逐步實現,微信只是一個工具,器物的變革不能代替制度的創新,因為要向改變大中專的教育理念還需要在教育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況且,微信帶來的新學習方式才剛剛顯露,還在努力探索之中,因而其進一步的影響力有待觀察。微信對于閱讀方式影響的效果相對顯著,但是電子閱讀只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它是否能夠完全代替紙質書籍、是否能夠在未來發展起來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M].何帆,郝正非,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507.
G2
A
1674-6708(2015)152-0144-02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2012年度立項規劃重點自助課題,“PBL教學模式在中職護理教學中的實踐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楊曉丹,吉林職工醫科大學(吉林衛生學校)講師,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