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洋大連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遼寧大連 116000
從柴靜《看見》欄目淺析記者型主持人的采訪技巧
于思洋
大連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遼寧大連116000
隨著電視媒體的蓬勃發展,節目種類的豐富多元,柴靜儼然成為了記者型主持人“符號化”的代表,她憑借著良好的新聞素養,在電視媒體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將以柴靜《看見》欄目為基礎,從準確清晰的采訪定位、適度沉默的傾聽技巧、度身定制的提問技巧、賦予自然的人文關懷四個方面,淺析記者型主持人所應掌握的采訪技巧,從而更好的實現新聞報道的價值,對電視媒體的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記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采訪技巧
隨著電視媒體的蓬勃發展,節目種類的豐富多元,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形象愈加新穎,一批具有時代特征的,集記者、主持人身份于一身,采、編、播職責于一體的媒體人——“記者型主持人①”應運而生。
作為一名優秀記者型主持人,本文將以柴靜的一檔記錄現實題材并以“觀察變化中的時代生活”著稱的人物訪談欄目——《看見》為探討對象,從準確清晰的采訪定位、適度沉默的傾聽技巧、度身定制的提問方式、賦予自然的人文關懷四個方面,探討分析記者型主持人所應具備的采訪技巧,以期對電視媒體的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1.1記者型主持人是起主導作用的主持人
所謂“記者型主持人”,“主持人”是中心詞,“記者型”是定語,不難得出記者型主持人首先是向受眾傳情達意的主持人,隨后是記者型的非架式主持人或播報式主持人,所以記者型主持人也是主導型主持人,記者型主持人需要融入高度的節目報道意識,主持人的節目掌控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個性化”和“客觀化”的方式進行傳播,實現節目的報道意圖,創造出形式與內容和諧可觀的電視節目。
1.2記者型主持人是富有權威性的記者
新聞報道是電視新聞節目權威性體現的標志,所以記者型主持人與傳統記者一樣是熒幕中向受眾傳播事實真相的第一人,由于記者型主持人身處在這種有主動發言權的特殊位置,所以具有敏銳新聞嗅覺和獨特新聞視角的他們,便富有一定的權威性。記者型主持人的權威性最主要體現在現場的新聞采訪報道中,需要親臨現場,在采訪一線充分發揮記者的主觀能動性,對節目的參與融入性更高。
1.3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與社會的角色期待相一致
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社會對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期待,即社會對于記者型主持人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它影響著記者型主持人的行為模式。柴靜說:“媒體重要的是呈現出判斷事物應有的思維方法”。假使記者型主持人不能滿足電視媒體的新生力量向受眾闡釋現實世界,對自身角色的認知與社會的角色期待沒有達到共性,必將導致角色定位模糊而失調。
筆者認為記者型主持人的采訪定位應該確立三方面的角色定位,作為一名記者型主持人,柴靜憑借著自身的感悟和見解,在《看見》中完美地將這三者的定位協調成一種動態平衡。
2.1記者型主持人對自身的定位
首先,柴靜完成了自身主持人身份與記者身份的互換,傳播者和評論者角色行為的融合。原《東方時空》的制片人陳虻曾說過:“你問一個問題時,你期待答案嗎?你要不期待,你就別問了?!辈稍L中,柴靜謹記恩師的話,時刻保持著高度質疑的態度,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
2.2記者型主持人對采訪對象的定位
無論是聲名顯赫的社會名流、富甲一方的商賈,還是無助的病人,貧困的農民,柴靜都將其定位成普通人,始終以一種真摯自然、寬容耐心、友善寧靜的心境面對。在《看見》之《和你在一起》中,柴靜面對三個艾滋病患者真正做到情感上將自己置身于采訪對象的生命中。柴靜這種人性化的溫情行為方式,實則也是她為電視媒體爭取到其他媒體所企及不到的事實真相的優勢。
2.3記者型主持人對節目的定位
新聞報道的過程性具有永恒的價值,即便事件本身很渺小,但它對社會的影響力或者說隱含的價值性卻具有無限的張力。在《看見》之《專訪藥家鑫案雙方父母》,柴靜從客觀的角度揭開當事人生活的本來面目,扼殺了社會上一些對藥家的碎片化的傳言;在《看見》之《不可忽視的真相》,柴靜深入調查上海機場刺母悲劇的原委,揭開真實表面的霧靄,還原精神隱患的具象。保持獨立判斷,樸實敘事,對節目追求“過程性價值”,這是柴靜對節目簡練而深刻的定位。許多在其他新聞報道
中得過且過的事件,在《看見》中被立體化,逐漸變得清晰、鮮活。
3適度沉默的傾聽技巧
艾豐說:“記者要善于抓住事物中的凝聚點,也要善于抓住采訪對象談話中的凝聚點”。在柴靜的采訪中不時會有長時間的沉默,曾因此受到過“冷場”的指責,依筆者看,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表現形式正是記者型主持人所應具備的傾聽技巧“適度的沉默”。柴靜說:“那種沉默的傾聽方式是我自己選擇的,而筆者認為,這種以電視節目至上的采訪理念是對新聞規律缺乏認知的表現。正如影視鏡頭中給觀影人留有的“空白”影像,采訪中適度的沉默,給采訪對象留有空間調整思緒和心情,反而能使采訪框架更加真是豐滿。
提問的藝術性在新聞采訪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記者型主持人提問方式恰當與否直接影響新聞采訪的效果。記者型主持人就要針對采訪對象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靈活的運用提問技巧對采訪對象進行引導,營造舒心適宜的采訪氛圍,以便和采訪對象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和親近感,達到新聞媒體人講求的“自己人效應”[1],使采訪對象在一個良好的語境、心境下對記者型主持人放下戒備,逐漸產生認同感,最終有感而發真情流露。
有人認為新聞采訪是客觀中立的,不必釋放個人情感,但是筆者認為新聞不是無情物,想要貼近采訪對象的思維原型就要投入自身感同身受,賦予自然的“人文關懷”也是記者型主持人原本的傳播特色。
柴靜說:“對人的認識有多深,呈現就有多深”?!坝浾咝椭鞒秩恕边@一標簽對于柴靜來說更多的是“不斷尋找生命的可能性”,她認為沒有將“人文精神”放在第一位就談不上呈現出好的新聞采訪。在很多采訪中柴靜用細致和人情味去理解采訪對象內心空間的孤獨,生怕刺痛對方造成“二次心理傷害”。正是柴靜的采訪賦予了自然的人文關懷,才更輕易觸摸到受眾心中最柔軟的防線,使采訪技巧得到升華與節目相得益彰。
可以說,記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既是起主導作用的主持人,又是富有權威性的記者,還是與社會期待認知相一致的記者型主持人。一名優秀的記者型主持人應該秉承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去“看見”“揭示”不尋常的社會現象,不斷提高自身文化底蘊和新聞素養,掌握記者型主持人所應具備的采訪技巧,從而適應媒介與觀眾的雙重選擇,更好地完善了電視媒體體系。
柴靜的成功不是偶然,她是那樣的精進勤奮,一步一步走到電視熒幕上被我們所熟悉,一路走來的柴靜從未停止“看見”。
注釋
①記者型主持人,是指參與新聞事件的策劃、采訪、主持與后期制作,參與、介入、把握整個新聞報道的主持人。
[1]常青.采訪是一門藝術[J].北京:新聞戰線,2011(1).
[2]柴靜.采訪是一次抵達[R].北京:北京大學,2012.
[3]艾豐.新聞采訪方法論[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0.
G2
A
1674-6708(2015)152-0186-01
于思洋,碩士,播音與主持藝術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