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萍
【摘 要】閱讀是學習語文,提升語言知識應用能力和朗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是一個長期性、積累性學習過程,形成長期閱讀的習慣有助于陶冶他們的情操,開拓他們的視野。本文主要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相關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朗讀能力;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語言知識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特別是對于小學生普通話的提高,前提在于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1]。通過大量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據調查,當前我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重視學生字詞和發音方面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內心想法。通常學生在朗讀中僅僅是當作任務去完成,未能明確朗讀的目的,這不僅影響到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所以,要積極探索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和提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一、閱讀教學應重視層次性
在語文閱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留出一定時間給學生,讓其對文章進行自讀。通常有些學生基于敷衍了事的心態來閱讀,看一遍就當完成任務,而通過該方法是無法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的。
而是要求教師有層次的開展閱讀教學,并指導學生進行層次性朗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通常采取以下方式進行朗讀:(一)通讀全文,將不熟悉的字、詞等標記出來,要求學生課后去查閱字典認識生字詞。在此過程中,能有效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對那些讀起來不甚通順的語句,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對較長句子,則可將句子拆開理解主旨。(二)細讀文章,通過細讀讓學生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以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朗讀速率。比如:人教版四年級《桂林山水》閱讀教學中,先指導學生進行通讀認識漓、瀾、瑕、筏等生字,了解桂林山水的大致內容,主要有奇山、秀水;再進行細讀,標出描寫景物的優美句子,在有情感的朗讀出來,如此不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還能讓學生領略到桂林山水的美,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
二、創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
在進行語文課文朗讀中,學生間的朗讀語氣基本相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朗讀效果的提升。為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應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關鍵性詞匯再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可大聲、用心去朗讀。在閱讀課文時,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情感態度、認知規律確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再讓學生通過情境將情感調動起來,再去朗讀課文,使學生更好的體會課文的意境和思想。比如:人教版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前,可通過多媒體視頻、圖片等展示一年四季小興安嶺的景色。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想象,然后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要指導學生控制好聲音和語速,在朗讀時要能表現出對美麗小興安嶺的向往之情,對其美的享受之情,有效掌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認真聆聽他人朗讀課文
對于小學生而言,對模仿往往有很高的興趣。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先播放課文的錄音,或者自己先進行朗讀示范,讓學生認真聆聽并讓其進行模仿,如此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促進學生朗讀能力進一步提升。比如:人教版六年級《游子吟》這首古詩歌的教學中,教師可先進行朗讀示范,學生則全身心的聽,對教師朗讀的情感語氣變化有一定認識,并有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而教師在朗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朗讀方式,學生則要注意教師情感和語氣的變化,讓學生的內心感受變化和教師情感表達交織一起,如此可讓學生對課文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換言之,就是讓學生去聆聽課文朗讀同時感悟文章,通常教師精彩出色的朗讀可激發出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和激情。通過這樣的朗讀,不但可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朗讀能力,感悟課文內涵,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語文朗讀能力。
另外,教師在完成朗讀示范后,應引導學生獨自朗讀課文,學生會把自己的朗讀和教師的朗讀進行對比,進而讓他們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時,會向教師請教[2]。這樣的對比,可改進和完善學生的朗讀方式。
四、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要讓小學生在閱讀中,體驗閱讀樂趣,提升自己的朗讀能力就必須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重要階段,心智尚未成熟,興趣較為廣泛、活潑好動,往往單一、乏味的課堂教學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其閱讀興趣。所以,要想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就要求語文教師積極創新和改進閱讀教學方式及方法,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等,通過這些方法使學生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學習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演繹,調動起參與積極性。比如:人教版五年級《狼牙山五壯士》課文教學中,可先讓學生通過電影《狼牙山五壯士》中五壯士跳崖前后的片段,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在知道學生進行朗讀。如此讓學生通過直觀性的視頻,給予學生感官上的刺激,使學生自然而然投入精力到朗讀中,進而準確的了解物性格和文章情感[3]。另外,要幫助學生制定合理閱讀目標,進而讓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讓他們在閱讀中可以進行朗讀。
總之,朗讀是語文學習中一項基礎的,也是重要的方法,讓學生進行閱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標準普通話。而這都需要語文教師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必須給予重視。
項目基金:本文系2013江西省社科規劃課題“ 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EA2013-196)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張艷麗.探析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9):237-238
[2]楊玉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4,9:106-107
成長·讀寫月刊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