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大學生的自尊水平與婚戀觀的結構,更好地理解兩者間的相互影響,使用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問卷(CMLQ)對賀州學院、百色學院、桂林醫學院、廣西科技大學4所高校進行分層隨機調查,運用 SPSS17.0對數據進行方差檢驗、相關分析。結果發現,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自尊水平與婚戀自主觀兩者之間存在著較為顯著的相關,擁有高自尊水平的學生在婚戀自主觀方面往往會更為獨立。
【關鍵詞】大學生 自尊水平 婚戀自主觀 認知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C-0024-04
大學生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預備軍,不久的將來就要面對婚姻這個人生中重要的問題。在進入社會之前,學生的自尊水平會影響到其以后生活工作多方面。大學生婚戀觀是一個重要的、具體的心理領域。
就目前來說,國內外的關于自尊(self-esteem)的定義有很多,每種定義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例如我國著名心理學者朱智賢對自尊的解釋是“社會的評價與個人的自尊需要之間的各項反映”;還有著名學者顧明遠對自尊的解釋是指“個體以自我意象與對自我社會價值的理解的基礎上,對個人得到值得尊重的程度或其重要性所做出來的評價”。國外的心理學者對于自尊的概念解釋也是多樣的,如Roesbnger對于自尊的解釋是“反映知覺到個體的現實自我狀態和自我理想或期望獲得的一種自我的狀態之間的差異”。由此可見,自尊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非常固定的定義,但是總的來說,自尊都是指個體在心理期待與現實理想成就兩者之間的心理反映,而且會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投射出來。在本研究之中,關于大學生自尊水平的總體界定是指大學生在自己的社會比較過程中對于自己獲得的一個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評價與體驗,它對于個體形成其健康的心理素質與高水平的自尊有著積極的推動。在自尊的結構上也是眾說紛紜,特別是在國外對于自尊結構的分類上,從單因素結構、二因素結構、三因素結構、四因素結構、多因素結構上不同的學派都有著不同的觀點。而在國內,心理學學者的意見較為統一,認為自尊都是由一個多維度的結構組成,如以黃希庭為代表國內心理學學者在1998年提出的自尊的結構論中提出:自尊的結構從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總體自尊、一般自尊與特殊自尊。本文主要是研究大學生的自尊水平與婚戀自主觀的相關關系,所以對于自尊的研究默認為總體自尊,對于自尊結構上的研究不會過于深入。
一、研究工具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賀州學院、百色學院、桂林醫學院、廣西科技大學4所高校在校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到賀州學院的調查問卷118份、廣西科技大學調查問卷60份、百色學院調查問卷58份、桂林醫學院調查問卷59份,共295份,其中大一74份、大二72份、大三65份、大四84份。為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與嚴肅性,剔除5份回答不完整的無效問卷,回收率為98.3%。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自尊水平問卷。自尊量表采用比較流行的 SES 量表(Rosenberg ,1965)。該量表由十個條目組成,受試者直接報告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 4 級評分:非常符合計 1 分、符合計 2 分、不符合計 3 分、非常不符合計 4 分。總分范圍是 10~40 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低。
2.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問卷(CMLQ)。大學生婚戀觀調查問卷采取蘇紅在2006年編制的《大學生婚戀觀的預測問卷》,其問卷研究的題目共有43題,研究問卷的維度共有7個,分別是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
(三)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通過同學朋友的幫忙、老師的指導,向廣西4所高校發放調查問卷。并且將收集到的問卷進行嚴格的篩選,剔除無效的問卷,把收集到的有效數據錄入SPSS17.0中進行差異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
二、研究的結果
(一)大學生自尊水平差異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了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分析學生來源、性別及年級等人口統計學變量在自尊水平上的差異,結果如表2和表3所示。
研究表明:來自城鎮的大學生自尊水平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沒有顯著水平;而在性別差異上,男性高于女性,也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年級上,大二學生的自尊水平最高,大四學生的自尊水平最低,但是不存在過大的顯著性差異(p=0.635>0.01)。在學校來源方面,廣西科技大學的自尊水平最高,其次是桂林醫學院,然后是賀州學院,最后是百色學院,在院校間學生自尊水平沒有存在顯著的差異。
(二)大學生婚戀自主觀的差異分析
1.大學生婚戀觀在來源、性別、年級的差異分析。從大學生的婚戀觀差異分析表可以發現,大三的學生婚戀水平得分最高,說明關于婚戀觀的認知大三的學生是最為的理智以及成熟:其次是大四的學生,因為相對來說,大四的學生所經歷的社會經驗以及戀愛經驗都會比其他三個年級的同學要多,所以得分也是相對較高,可能也正是由于其歷練社會的時間相對來說較長,社會方面的因子影響到了其整個認知觀,造成了一定方面的影響。大一的同學因為剛剛步入大學這個殿堂不久,對于戀愛的經歷較少,對婚戀觀的認知相對大二的來說也更為的客觀;而大二的同學很多都是剛剛步入戀愛的殿堂或者剛剛開始了戀愛的過程,所以對于婚戀的認知也就更為主觀。
2.大學生來源、性別與婚戀觀的維度的差異分析。在本次的研究當中,將大學生婚戀觀分為七個維度來研究,分別是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下面是大學生來源、性別以及婚戀觀七個維度的差異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的各個婚戀觀的維度上,女性的理性得分要比男生高,特別是在性愛抉擇觀與婚姻價值觀上面可以看出,女性對于婚戀的重視程度要大于男性,兩者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女性對婚戀的態度要更為認真。在本次研究的主要維度婚戀自主觀上面,從學生的來源中可以看出,城鎮的學生要比來自農村的自主性要強,而女性的婚戀自主觀也大于男性,兩者間存在明顯的差異。
3.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婚戀觀七個維度的差異分析。通過調查年級在婚戀觀各個維度的調查數據可以發現,在性愛抉擇觀這個維度上一年級相對于二、三、四年級來說差異均顯著,但是二、三、四年級之間的差異不顯著,這說明大學生在一年級時在性愛抉擇觀上是一個發展階段,而在二、三、四年級時是發展的另一個階段。
在婚姻角色觀這個維度上,一年級與二年級、二年級與三年級差異顯著,表現為大二>大一>大四>大三;在婚姻自主觀因子上,一年級與二、三、四年級的差異顯著,表現為大二>大四>大三>大一;在戀愛動機因子上,二年級與三年級差異顯著,表現為大二>大三;在婚姻價值觀因子上,一年級與三年級、二年級與三年級、三年級與四年級均差異顯著,表現為大一>大三、大二>大四;在總分上,三年級與一、二、四年級差異顯著,表現為大三<大一<大四<大二。
(三)大學生自尊水平與婚戀自主觀的相關分析
采用二元相關分析的方法分析自尊水平與婚戀自主觀的相關關系,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自尊水平與婚戀自主觀呈相關關系(p<0.001),而大學生的婚戀自主觀存在相關關系,但是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
(四)大學生自尊水平與婚戀自主觀的相關關系
大學生自尊水平的總分及婚戀觀的7個維度(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與自尊總分存在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是0.285、0.387、0.457、0.369、0.412、0.237、0.216。而自尊總分與婚戀自主觀上在年級上的差異存在著顯著相關;在分值對比上,自尊水平得分越高的同學,其婚戀自主觀的得分也會越高,而在年級上的排名則為大二>大四>大一>大三。
三、討論與分析
(一)大學生自尊水平的特點
自尊是指個體在社會比較過程中對自己獲得正向的、積極的評價和體驗,它對個體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水平自尊有著積極的影響。處在大學階段的學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已經趨于成熟,由于他們面臨著即將就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有些時候難免會感到迷惘而且彷徨。在他們進入了大學的校門之后,正處于人生整個價值觀、世界觀重要轉變的時候,人生中許多的人格因素都會在這一階段完成。在本次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大學生的自尊水平總體處于一個平和的階段,其中大二的學生自尊水平最高,與其他三個年級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一、三、四年級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可以看出,大二這個時期是大學生自尊水平一個重要的轉化階段。
(二)大學生婚戀自主觀的特點
婚戀自主觀是指社會人在選擇自己配偶的自主程度及對婚戀的認知水平。更自主的婚戀能夠讓大學生擁有自己喜歡的對象,而不是只見一面就成為陪伴一輩子的伴侶。在本次的研究中發現,大學生的婚戀自主水平并沒有隨著年紀的上升而變強,而是隨著大學生自尊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其中大二的學生在婚戀自主觀的水平上最高,大四的學生在婚戀自主觀的水平得分并沒有預想的那么高,因為相對于其他三個年級的學生來說,大四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多的社會經驗與戀愛經歷,對于整個婚戀觀有了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以便讓個體更好地適合學校的變化。
(三)大學生自尊水平與婚戀自主觀的回歸分析
為了更好地探索大學生自尊水平與婚戀觀的相關關系,探究自尊水平與婚戀觀的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與自尊水平的內在關系,以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為自變量,自尊水平為因變量,嘗試著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以知道,設定的自變量順序分別為: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其中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所對應的回歸系數顯著性處于一般水平,說明自尊水平對于婚姻傾向、戀愛動機、婚姻忠誠觀、婚姻價值觀的貢獻沒有預想的那么大。而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的回歸系數則達到一個明顯的水平(p<0.001)。說明自變量性愛抉擇觀、婚姻角色觀、婚姻自主觀能夠對因變量自尊水平的影響說明較大。
(四)當代大學生自尊水平對婚戀自主觀的影響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本科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在不同的年級上,大二學生的自尊水平相對于其他三個年級有顯著的差異外,其他三個年級之間不存在和顯著的差異。而在對大學生婚戀觀的七個維度中,其中的婚戀自主觀維度上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在我國大學目前的基礎情況下,很多在校大學生是在大二這個時期步入戀愛的殿堂,雖然其中有的學生是第二次甚至更多次數地步入戀愛,但是大多數還是第一次步入戀愛,而且大學生在這一時期也是心理以及人格形成重要的時期,其對待婚戀的態度相對于以前來說更加的健全。大學生的自尊也是在這一時期會自我完善以便形成個體完善的、更加客觀的價值觀,對學生以后個人的認知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心理教育課程以及相關的心理學課程。在學生的年級差異上,研究數據也表明大二是一個大學生重要的合體轉變時期,建議學校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以及心理課程輔導。如果學生的自尊水平過低,會導致學生的人格在發展上遇到障礙甚至會導致畸形人格及認知的形成。
四、結論
第一,在校大學生的院校、性別以及來源在自尊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年級上,大二的自尊水平最高,與其他三個年級存在著顯著差異,大一、大三、大四這三個年級上沒有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第二,在校大學生婚戀觀的水平在年級上的差異,總體來說年級較高的學生在婚戀觀水平上的得分要比低年級的學生要低,說明我國目前高年級大學生婚戀觀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為傳統。
第三,婚戀觀中的性愛抉擇觀在年級上的差異,大一的學生相對于其他三個年級上來說更加的顯著,說明大一是學生性愛抉擇觀發生轉變的關鍵時期。 (下轉第37頁)
(上接第26頁)
第四,婚戀觀中的婚姻自主觀隨著大學生的自尊水平變化而變化,兩者呈正相關關系。
五、建議
從研究的數據可以得知,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各方面發展的重要時期,所以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便拓展研究的廣度。
第一,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在大二的時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建議學校可以在大二的時候重視學生的自尊發展,加強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第二,大學生的性愛抉擇觀在大一的時候會是其關鍵的轉變時期,建議學校以及學生個人加強婚戀教育以及性教育。
第三,大學生的婚戀觀與自尊存在密切的關系,建議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婚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楊艷玲.當代大學生的婚戀觀及其影響因素[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2]胡忠光,鐘康漢.地方高校大學生焦慮與自尊,應付方式關系的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5)
[3]葉向陽.大學生心理反應的結構及特點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07
[4]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5]樂國安,等.親子關系對自尊的影響——基于貧困大學生的研究[J].應用心理學,2011(17)
【作者簡介】陳小華(1966- ),女,廣西昭平人,賀州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