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珍
摘要: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課程整合,既會提高教學實效,也會產生教育技術問題,所以要求教師要掌握教育技術基本知識,在教案設計、資源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環節,遵循國家課程標準,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基于給定的教學環境,恰當掌握教育技術,主動讓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學科整合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操作領域的技術革新,推動了教育領域的變革。初中階段是學生人格逐漸獨立的時期,是思想逐步成熟的關鍵時期,更是語文能力鞏固和提高的黃金時段,同時學生還將面臨中考等重要的人生考驗。語文教師可以從學生逐步成熟的思想體系出發,創新地將信息技術同語文學科進行整合,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
一、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教學結合的意義
1.創新思想的啟發性。部分現行的初中語文教學活動在方式上存在著一定的現實問題,偏重說教和灌輸。在當今社會,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死板生硬的語文教學,只會禁錮學生的思想。而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創新結合,不僅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語文教學效益,更能以新穎的方式和前衛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啟發和思維上的拓展,而不是單純依靠傳授語文基礎古文知識來提高學生的文學表達水平。
2.刺激學生各種感官認知的敏感度。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實踐的整合,需要教師熟練掌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方法,要求熟練掌握word、exeel等學習辦公軟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使用規律,理解各個電腦功能區間中的相互關系和信息處理的基本規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在課堂上既兼顧到課本教學內容的詳細介紹,又能夠從容地使用多媒體設備為提高語文教學水平而努力。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實際上是對初中語文課程教學過程的一項重大創新,這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刺激學生“眼”“耳”“手”“口”“腦”的敏感度,將原本枯燥乏味的詩篇轉化為優美動聽的詩朗誦,將原本模糊而遙遠的日本名俗轉化成生動具體的《伊豆的舞女》視頻教學材料。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大量的教學信息,可以更加深刻地加深對于語文知識的記憶。通過多媒體教學背景下感官的交叉刺激,可以有效彌補傳統語文教學模式中單一性的缺陷。
二、學科整合教學效果的提升方法
1.采用耳目一新的教學方式。在現代化教學多媒體的運用之下,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本質可以得到升華。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每個單元的閱讀導語,一般會緊緊圍繞著單元中的內容和課文的主體展開。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對每一個單元課文中主旨思想和作者生存的時代,以及文章相互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介紹,這樣有利于學生發現文學創作過程中的一般性規律。例如:在講解魯迅《故鄉》這一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羅大佑的歌曲《鹿港小鎮》,通過這種耳目一新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鄉土文化的認同與理解。在初中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引擎搜索手段,對近年來的網絡熱詞進行點評,例如“喜大普奔”“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給力”等,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加深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化變遷的理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認知語文、感悟語文。初中教師可以針對一些獨具意境的網絡熱詞展開發散式教學,對學生使用網絡熱詞進行“造句”和“段落”擬寫等,從而通過對“網絡熱詞”的透徹理解,加深對于當今社會各種熱點事件的了解。
2.進行語文教學重難點的深挖。初中教師可以在語文教研課件網絡信息庫中,下載國外優秀文學作品方面的視頻課件,將初中語文中的教學難點——外國文學作品單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重點和難點的全面拆分。可以通過圖片講解和歷史短片介紹的形式,將語文學科中歐洲文學作品單元中的思想精髓,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符號等表達方式具體變換,最終直觀和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對于歐洲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李爾王》這些文學經典,可以采用影視再現的形式,加深學生對于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作品的理解,并從人文內涵的角度,讓學生體會到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
3.巧妙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初中教師要更加重視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不能簡單地將《語文》課本知識與一些網絡搜羅的片段信息雜糅在一起,而是應該進行課文知識網絡的構造,展開“古文教學單元”和“外國文學作品單元”的相關重點和難點的教學設計工作,讓學生了解到這節課到底要學習哪一個板塊的知識、掌握哪些文章寫作手法和作者的大致思想感情。在多媒體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能籠統性地對教學目標進行介紹,要融入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環節,有效地抓住課堂教學的要點,明確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新時代初中語文科目多媒體教學活動中,應該深刻領悟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改精神實質,由語文“理論性”向“實用性”方向轉變。
三、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學會用關鍵詞搜索。信息技術能夠連接資源豐富的網絡寶藏,只要學生有需要,在里面就能淘到他們想要的知識。但作為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安全使用信息技術這一手段,教會學生使用關鍵詞在網上搜索所需要查找的信息,方便學生學習。
2.學會上傳或發送資料。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的共用網絡平臺,如OA系統、BBS、QQ群、微信群或是其他校園內部網站,教會學生在系統內發送個人自作的圖片、體會文章、學習安排表等作品,讓學生有種成就感,也便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
3.拓展訓練法。要鞏固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教師必須重視課后作業環節,尤其是要布置一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拓展訓練練習。這種做法相對于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全面理解而不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或者要求所有學生完成課本上所提供的練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練習題,是極其有效的。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開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意教學方式的整合,必須符合語文教學的客觀規律,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能夠體會到一種難度“循序漸進”的感覺。由于初中學生尚且處在語文運用的初級階段,因此,教師針對文學運用能力培養的重點,要致力于學生對于“字、詞、段落”和“起”“承”“轉”“合”等文章寫作基本手法的熟練掌握和正確使用。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習者與教師參與體驗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效率、質量的整體提高。
責任編輯: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