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向的繁華:貴陽中山路
中山路是貴陽市橫貫東西的主干道。與中華路相交處,就是貴陽城區的中心——大十字。
1926年周西成主政貴州,中華路與中山路是他整頓市容、修建街道時新建的南北、東西兩條馬路。兩條路的名稱是為了紀念孫中山開創中華民國。
原來從大十字由東往西要經過興隆街、遵德街、花牌坊、五顯廟街、西街、高坎子等多段路,最后抵大西門。1935年,在大西門側另開了一城門“中山門”,于是將夢草池至中山門的這一路段改名中山路。根據路名,臨近大西門的夢草池改名為中山公園(與中山路相交的公園東面南北向的路改名為公園路),公安局所在的興隆街、遵德街改名為公安路。1938年公安路改為中山路,中山路于是延伸至大十字。
在清代,中山東路東門至蔡家街一段叫頭浪坡,蔡家街至小十字一段叫二浪坡,小十字至大十字一段叫三浪坡。那時,出東門要在靠近城墻邊頭浪坡的浙江會館(后改為老東門小學,現為省府路小學分校;校門原在中山路上朝南,現改在電臺街朝東)往北轉個彎后向東,通過東城門出城。1938年,在老東門往南城墻正對東山處開一城門,稱“禹門”,與“頭、二、三浪坡”相配,取“禹門三疊浪”之意,于是老東門至大十字一段改名三山路。1948年,三山路亦改名為中山路,與壞城東路(現在已命名為文昌路,以中山路為界,北段稱文昌北路,南段稱文昌南路)相接,大十字以東為中山東路,大十字以西為中山西路。現在這兩條路一直沿用舊名。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山西路從大西門開始通過高架路延伸,現在連通至花果園濕地公園,延伸段名中山南路。中山東路往東延伸與寶山路相交。
中山東路上有座上世紀30年代建的具中西合璧藝術風格的建筑,即曾是貴陽民國四大建筑之一、貴州省主席王家烈的公館,因靠近東山、而東山古名老王山亦即虎山,該公館起名“虎峰別墅”。1998年公布為貴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西路上建于1946年的貴州銀行大樓,曾是貴陽標志性建筑,現為工商銀行中山西路營業處。由頗具名聲的園林勝地夢草池改名的中山公園已不存在,如今是貴州省教育廳所在。
中山西路上還有建于清朝嘉慶年間、道教的三元宮。抗戰時期,部分建筑被國民黨政府社會服務處用來開辦旅社、餐飲、浴室等,作為接待、救濟難民之用。解放后,又曾改為單位宿舍。1982年2月被列為貴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幾經修菩,三元宮成為省、市美術文化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