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高凱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目前高校工會維權保障方面存在的三個問題,包括維權力度不夠、維權意識不強、維權參與不足,然后深層次剖析我國高校工會目前維權困境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工會 ? ?維權保障 ? ?問題 ? ? 原因 ? ?建議
一、高校工會維權保障的問題闡述
(一)工會維權力度不夠
工會維權力度不夠強的表現之一就是工會在維護教職工切身利益時,不能積極主動與學校談判,而是更多依靠行政手段維權,沒能有效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因此,高校教職工遇到問題時,工會并不能強有力地幫助他們解決。
(二)工會維權意識不強
目前許多工會多停留于通過“冬送溫暖,夏送清涼”等簡單活動或者一些福利補助等方式實現對教職工利益的維護,較少真正觸及教職工最基本的勞動經濟利益,比如決策參與、工作時間過長等教職工實際關心的問題。
(三)工會維權參與不足
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同時也是工會的權力。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比較重視過程維權和事后維權,而源頭參與的事前維權明顯不足。學校制定各項關系教職工重要利益的政策時常常由校領導制定初步的政策和方向,然后由工會舉辦教代會討論,導致高校工會的維權范圍窄,維權參與不足。
二、造成高校工會維權保障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工會維權體制機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高校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有關學校重大問題,包括教職工的切身利益等問題都是經過校黨委決策制定。高校工會實行的是雙重領導體制,校工會既受本校黨委領導,又受上級工會領導,這導致高校工會權責不明確,定位不清晰,高校工會的維權體制機制功能尚不完善。
(二)高校工會制度不健全
高校工會維權缺乏指導性文件,沒有明確的職責和權力,高校工會維權制度不健全,因此造成我國高校工會不能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教職工的切身利益。
(三)高校工會維權功能尚需強化
高校工會的活動局限于簡單形式的福利活動,沒有解決教師群體的切身利益問題,忽視了工會維權功能的建設,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工會功能定位不清晰,權力范圍尚需拓展。
三、高校工會維權保障的政策建議
(一)明確工會功能定位,強化工會維權功能
通過制度建設和明確高校工會定位來切實維護教職工利益,保持高校工會應有的代表性與獨立性,建立健全教師、工會、學校三方利益協調機制和監督懲罰機制。
(二)加強高校工會制度建設,形成完善的維權機制
完善與高校工會工作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實現高校工會維權職能的法制化建設。與此同時,要完善高校工會維權制度和民主制度體系,保障高校教職工的利益訴求渠道和維權武器的有效運用。
(三)加強高校工會人才培養,優化干部隊伍
按照高校教職工需求和工會維權功能需要,加強工會人才培養和干部隊伍建設。加強工會基層人員崗位培訓,完善用人機制。任用敢為教職工說話、敢于迎難而上的人員擔任工會負責人,培養工會隊伍“敢說話,敢犯難,敢擔責”的能力素質,優化目前高校工會人才隊伍。
四、結語
高校工會作為維護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團體,與很多企事業單位的工會一樣會碰到一些瓶頸難題,總體而言是工會維權職能的不足。因此,高校工會在我國高校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應該通過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機制體制建設維護教職工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吳寶華.談高校工會工作的創新與發展[J].河北企業,2014(12):93-94.
[2]陳春曉,吳建新,穆宏浪.高校二級工會組織在創新團隊中的影響機制研究[J].價值工程,2014(27):260-261.
[3]湯雪菲.高職院校工會創新工作的舉措[J].赤子(上中旬),2014(13):14,215.
(論文受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工會理論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5GHYJ06)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