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對白內障術后前葡萄膜炎患者的療效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顏少彪劉忠鑫
(三亞市人民醫院眼科,海南三亞572000)
關鍵詞〔〕曲安奈德;白內障術;前葡萄膜炎;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766.1〔文獻標識碼〕A〔
第一作者:顏少彪(1975-),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白內障、青光眼、翼狀胬肉、眼底病診治及激光治療方面的研究。
實施白內障手術能夠增加前葡萄膜炎患者視力,但由于手術過程中需要對虹膜粘連進行分離,導致術后患者的前房炎性反應加重而使視力下降〔1〕。臨床上,常需使用糖皮質類激素藥物滴眼液進行控制,但由于此類藥物的作用時間較短,無法獲得長期療效。國外有報道〔2〕指出,使用曲安奈德治療白內障手術后前葡萄膜炎的臨床療效較為明顯。鑒于國內的研究報道較少,本文通過分析曲安奈德的臨床作用價值,從而使其更好地應用于臨床。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白內障合并前葡萄膜炎患者76例(76只眼)。男55例,女21例,年齡60~84歲,平均(72.3±2.4)歲。納入標準〔3〕:(1)患者癥狀滿足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關于白內障合并前葡萄膜炎的診斷標準;(2)術前視力為光感~0.06者,且光定位正確;(3)年齡≥60歲。排除標準〔4〕:(1)有玻璃體渾濁或視網膜脫離等癥狀者;(2)年齡<60歲者;(3)有其他類嚴重的心、肝、腎等疾病者;(4)有手術禁忌證者。根據數字法隨機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8例(38只眼),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12例,年齡60~81歲,平均(71.1±1.5)歲。對照組男29例,女9例,年齡63~84歲,平均(71.6±2.2)歲。兩組年齡和性別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兩組均常規行消毒處理,并給予球后神經阻滯型麻醉,在10點鐘~12點鐘方向的角膜緣上作出鞏膜隧道切口,并向前2 mm進入前房,在2點鐘方向的角膜緣作出輔助切口。而后往前房內注進黏彈劑,分離粘連虹膜,并行常規撕囊,經超聲碎核,再吸除殘留皮質,植進人工晶狀體至囊袋中,最后吸除前房黏彈劑。對照組在植進人工晶狀體之后,從顳側穿刺口向內注進復方平衡鹽液維持前房,觀察組注進曲安奈德注射液約3 mg后完成手術。兩組術后均在結膜下注入20 mg的阿米卡星及2.5 g的地塞米松。并于術后常規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點眼,劑量為4次/d。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視力療效情況,兩組治療前后眼壓與角膜內皮計數,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使用日本Topcon公司生產的CT.8.0眼壓計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1 w后的眼壓進行測量,取3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眼壓值。應用Topcon公司產的SBP-2000P儀器測量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即治療1 w后的角膜內皮計數值。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白細胞介素(IL)-1β、IL-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相關試劑盒產于晶美生物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所示步驟進行測定。
2結果
2.1兩組視力療效情況對比觀察組治療后7 d的視力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其中<0.02 4例(10.53%) vs 10例(26.32%),0.2~0.5 8例(21.05%) vs 18例(47.37%),>0.5 26例(68.42%) vs 10例(26.32%)。
2.2兩組治療前后眼壓與角膜內皮計數對比兩組治療后的眼壓較治療前均顯著上升(P<0.05)。但兩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的角膜內皮計數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3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對比兩組治療后IL-1β、IL-6及TNF-α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但觀察組的下降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組別眼壓(mmHg)治療前治療后角膜內皮計數(個/mm2)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16.59±1.4517.53±1.581)2751.65±165.382691.44±158.33對照組16.73±1.4817.65±1.841)2738.92±159.432679.52±164.27t/P值0.417/0.6780.305/0.7610.342/0.7340.322/0.748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IL-1β治療前治療后IL-6治療前治療后TNF-α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7.63±11.8129.97±3.991)2)56.21±6.6831.54±7.961)2)94.35±13.2668.89±7.161)2)對照組56.84±10.2538.58±4.171)55.94±5.3837.72±6.511)95.82±11.4775.44±6.831)t/P值0.311/0.7569.196/0.0000.194/0.8473.705/0.0000.517/0.6074.080/0.000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治療前比較:2)P<0.05
3討論
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雖然能夠促使患者的術后視力獲得程度各異的恢復,然而由于手術過程中需要分離患者的虹膜粘連,易導致手術后形成炎癥反應,甚至產生人工晶狀體型前膜,致使視力下降而接受激光或者手術治療〔5〕。同時,臨床常用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類滴眼液,亦或是結膜下實施地塞米松及玻璃酸鈉注射的方法,雖然可獲得藥物吸收快的效果,但其作用時間短,又需反復注射,可能會發生鞏膜穿孔傷等危險。Zhou等〔6〕報道,曲安奈德即可發揮出較好的炎癥控制效果。
本研究表明使用曲安奈德可更加有效地促進患者恢復眼視力,并且無不良影響。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曲安奈德是水溶性的長效糖皮質類激素,其可抑制患者機體內的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等有關炎癥介質的形成以及血管內皮因子形成,進而緩解炎癥和早期毛細血管擴張,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及血-房水屏障得以穩定維持,最終抑制了纖維蛋白滲出。同時,曲安奈德的藥物半衰期是5 h,且局部用藥時吸收緩慢,能夠達到2~3 w的維持時間,從而發揮出更為長效的作用效果〔7〕。而在前房內用藥能夠促使藥物對靶器官直接產生作用,可在一定時間中維持著水平較高的藥物濃度,降低了藥物用量及用藥次數,還可降低并發癥的產生。此外,由于IL-6及IL-1β能夠促進患者的淋巴細胞增殖,且激活機體內的中性粒細胞,促使自身抗體形成且誘導內皮炎性反應發生,而TNF-α在促進早期的炎性反應形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啟動或觸發等促進作用〔8〕。本研究提示加用曲安奈德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炎癥反應與Lin等〔9〕的報道結果一致。原因可能在于作為混懸液的曲安奈德并無晝夜差別,能夠在較長時期內發揮作用,從而更好地緩解了前房炎性反應。畢苗苗等〔10〕亦有類似的報道能夠對此進行佐證。
4參考文獻
1王剛,胡蓉,舒平,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6):7112-5.
2Conrad-Hengerer I,Hengerer FH,Al Juburi M,etal.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macular changes and anterior segment inflammation in cataract surgery〔J〕.J Refract Surg,2014;30(4):222-6.
3徐如霞,李靜,葛向紅,等.BMSCs與曲安奈德治療兔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療效比較〔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4;32(7):600-6.
4Sato T,Minakuchi S,Mochizuki M,etal.Acute anterior uveitis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tocilizumab in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 Ophthalmol,2014;8(8):187-90.
5王曉剛,彭清.曲安奈德玻璃體腔注射和球后注射治療兔眼葡萄膜炎療效對比觀察〔J〕.中華眼底病雜志,2010;26(5):473-4.
6Zhou X,Huang H,Huang Y,etal.Presumed acquired retinal astrocytoma in association with anterior uveitis〔J〕.Eye Sci,2013;28(1):51-4.
7孫昊.超聲乳化手術治療葡萄膜炎并發白內障的療效及對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3):573-4.
8樊帆,周旻,羅怡,等.抗腫瘤壞死因子-α制劑治療葡萄膜炎研究進展〔J〕.中華眼科雜志,2013;49(3):285-8.
9Lin CP,Yeh PT,Chen PF,etal.Cataract extraction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uveitis in Taiwan: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J Formos Med Assoc,2014;113(6):377-84.
10畢苗苗,洪森,周鴻雁,等.曲安奈德玻璃體腔注射聯合全視網膜光凝治療老年糖尿病黃斑水腫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377-9.
〔2014-08-15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