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瑞收 吳繼華 李峰 李華 李洪祥

摘 要:2013年從商丘市農林科學院引進4個花生品種,在徐州市組織了花生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品種各具特色,有的果大,適宜鮮食花生生產利用,有的莢果小、飽滿、結實性好,有的早熟抗病,可以有效地滿足該區域花生生產上對各類型品種的需要,具有很好的推廣和利用價值。
關鍵詞:花生;新品種;比較試驗;徐州市
中圖分類號 S5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4-61-01
花生是我國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徐州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徐州花生面積一直穩定在5.33萬hm2左右,居江蘇省首位。該生態區域溫光資源豐富,花生生產有諸多優勢,花生作為徐州市部分市縣區農業的優勢主導產業,必須加強高產高效花生新品種的科技推廣力度。為科學鑒定各花生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品質等綜合性狀,客觀評價各品種的特征特性及生產利用價值,為花生新品種的推廣利用提供科學依據,特開展了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為商花4號、商研9938、商花6號、商研9658等4個花生新品種。
1.2 試驗地點 試驗安排在徐州市農開種子工程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的穿梭育種培育與試驗基地,土質兩合土,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勻。
1.3 試驗設計 田間試驗設計采取對角線排列,露地直播,每小區每品種面積80m2,即小區寬8m,長10m,行距33.3cm,株距20cm,每穴2粒,栽植10 000穴/667m2。
1.4 分析記載項目 生育期及生長勢;生物學特性及抗逆性;主要經濟性狀;花生干莢果產量。
1.5 試驗操作 前茬小麥收獲完畢,用旋耕機旋耕2遍,每667m2用20kg磷肥、20kg硫酸鉀復合肥作基肥。人工點播,始花期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0kg/667m2,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田間記載和管理工作。
1.6 氣候情況 生長前期降雨偏少,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中后期降雨中等偏旱、光照充足。
2 結果與分析
2.1 莢果產量 由表1可見,各花生品種間莢果產量存在一定差異。其中以商花4號產量最高,莢果產量達330.1kg/667m2,其次為商研9938,莢果產量為319.2kg/667m2。
2.2 品種評述
2.2.1 商花4號 株型直立、連續開花。莢果普通形,較大。籽仁橢圓形,果大粒大飽滿;主莖高38.5cm,側枝長40.2cm,總分枝7.4條,結果枝6條,百果重190g,百仁重83.8g,出仁率70%左右,生育期113d。屬中間型中早熟大花生品種。該品種干莢果產量為330.1kg/667㎡,產量居第1位。抗旱性強、耐澇性中等,種子休眠性中等,抗倒性強。
2.2.2 商研9938 株型直立,連續開花;莢果普通型,籽粒中等大小、莢果小、籽粒飽滿。籽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有光澤,無油斑。屬直立疏枝型品種。主莖高39cm,側枝長41cm,總分枝8條,結果枝6.8條,百果重192g,百仁重85.9g,出仁率70%左右。抗旱性、耐濕性、種子休眠性及抗倒性較強。干莢果產量319.2kg/667m2,產量居第2位。生育期112d。
2.2.3 商研9658 株型直立、葉片橢圓形。莢果普通形,莢果中等大小,籽粒飽滿;主莖高36cm,結果枝6.6條,百仁重86.5g,出仁率70%左右,生育期112d。抗旱性、耐濕性、種子休眠性及抗倒性較強。干莢果產量為296.7kg/667m2,產量居第3位。生育期115d。
2.2.4 商花6號 株型直立。籽仁橢圓形。籽粒飽滿、早熟;主莖高36cm,結果枝6條,百果重193g,百仁重87.6g。干莢果產量為273.3kg/667m2。耐濕性耐澇性強、種子休眠性強,抗倒性中等。
3 結論
根據試驗結果,該組試驗的4個品種在徐州生態區的生態適應性均表現良好,可以有效地滿足該區域花生生產上對各類型品種的需要,具有很好的推廣和利用價值。今后可根據各縣市區的主導發展需要與需求,發展和推廣新品種。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