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花
【摘 要】旅游經濟的教學現狀雖然得到了絕大多數高校的認可,但一些院校管理者和教師認為,在旅游經濟這門學科中應該培養管理型和研究型人才,而不是創新型人才。旅游經濟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切入點。
【關鍵詞】旅游經濟 ? ?教學 ? ? 創新能力 ? ? 培養 ? ? 實踐教學體系
一、旅游經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的表現
(一)實踐方式單一
很多高校錯誤地認為畢業實習就等于實踐教學,從而遠離了實踐教學的初衷。實踐教學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教學活動,一般是指教學活動中的實驗、實習、設計、實踐等,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而畢業實習是獨立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初步嘗試,是學生對四年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系統化、綜合化運用、總結和深化的過程,通過實習,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掌握情況。目前,旅游經濟實踐教學主要以課程見習和畢業實習為主。課程實習由于時間較短、校企缺乏互動,效果不是很明顯。畢業實習主要是企業頂崗實習,學生在一個初級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幾個月,缺少對其他部門、其他崗位的了解,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也因針對較高層次的管理活動而在實習中無用武之地,實習效果大打折扣。更何況現在旅游經濟的不少實習活動就是到飯店或旅行社“出苦力”,單方面的強制性實習降低了學生對旅游經濟的認可度。單一的實踐方式使得實踐的內容與理論教學對應性不強,學生不能及時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二)缺少探究性內容
探究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學習,涉及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知識“再次發現”的探究式學習觀的實質是一種科學精神。旅游經濟強調實踐操作性,但這種思想也容易導致實踐內容僅停留在操作技能層面上,實踐教學內容以認知性為主,過于實用。從現在的實踐教學安排情況來看,無論是課程見習還是畢業實習,實踐內容均以基本認知和操作技能為主,缺乏深入地調研和交流。這種實習模式造成了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環境,在新問題面前不能自如應付。
二、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旅游經濟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樹立創新教育理念
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但是把學生潛在的創新力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必須要有一個激發潛能、形成創新力的環境和氛圍。因此,旅游經濟教學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理念轉變為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現代教育觀。以創新教育理念為指導的旅游經濟實踐教學,必然強調專業學習及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互為手段和目的,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行業發展的認識,提高他們將專業理論應用于行業實踐的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提升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二)優化創新實踐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創新是創新實踐教育的核心。現行的以知識傳授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限制、壓抑甚至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毋庸置疑,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未來的實踐,解決未來的問題,著重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這就要求旅游經濟根據旅游業的前沿動態和創新人才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第一,在實踐學時的分配上,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第二,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構建“理論+實踐+實訓+創新設計”模式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第三,開辟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將專業競賽、職業資格證書、科研成果納入實踐教學學分管理體系,雙渠道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第四,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和課程性質,有序安排實踐教學,合理分配認知性內容、旅游實踐的基本理論、實地調研、社會實踐、實訓教學的教學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
(三)培養師資隊伍的創新意識
在旅游經濟實踐教學中,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顯然也是十分關鍵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目前,國內旅游經濟專業的教師大都是科班出身,但基本都是從院校畢業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的,沒有在實際部門工作的經歷,理論知識豐富,但創新意識不足,實踐指導缺乏針對性與前瞻性。基于學生實踐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必須加強對師資隊伍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旅游經濟教師必須具有較深和較廣的學科知識,能夠關注和研究學科與行業的前沿問題;其次,要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與工作環境,促成創新型人才特別是頂尖領軍人才的不斷涌現和成長,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創新能力建設的核心;最后,學校可以外聘一些行業專家一起組成教學研究組來共同擔任教學任務,實現對學生教育的“雙導師制”,從而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和行業發展的前沿與最新動態。
(四)建設一批戰略性合作基地
為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學校不但應該建立專業實驗室或實習基地,讓學生按教學計劃定期到實驗室或實習基地進行專業性或綜合性的實踐學習,還應該通過協作關系,與有關企業或地方政府共同建立比較穩定的實習基地和校企合作關系。戰略合作基地建設是一個雙贏舉措,學校可憑借人才高地優勢為企業或地方政府提供旅游管理、規劃開發、旅游營銷、員工培訓等方面的智力支持,也可為師生創造一個創新、創業的良好平臺,并可聘請企業或政府優秀管理者擔任學生實踐導師,從而實現旅游業界精英和學校專家學者對學生的強強聯合培養。
(五)強化校內實踐教學平臺
學生絕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在校內,僅僅利用校外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還遠遠不夠。根據旅游實踐教學的需要,應該在校內設立各種現代化的專業實訓室,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在有條件的學校,可自己開辦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業,加大與市場接軌的力度,在校內就可以實現理論學習與頂崗實習的有效結合。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平臺,也能夠提供一個創新創業的穩定平臺。另外,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資助力度。圍繞旅游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在校內外導師的指導下,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調研和設計,從而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與創新,發揚學以致用、勇于創新的學習精神。
【參考文獻】
[1]張輝.旅游經濟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天元.旅游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