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琛


資本涌入、產業鏈成型以及競爭格局初現成為2015年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標簽。
互聯網醫療行業在經歷2014年的融資潮之后,在“互聯網+”政策推動下更是風生水起,資本涌入、產業鏈成型以及競爭格局初現成為2015年互聯網醫療的主要標簽。
資本涌入:投融資事件盤點
2015年對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來說,是重大利好的一年,“互聯網+”概念提出以后,引起各行業爭相追捧,處于“互聯網+”風口的移動醫療也不例外,資本方對互聯網醫療的投資興趣有增無減。
2014年,我國互聯網醫療的融資額大幅增長226%,達到了6.91億美元。共發生66起融資,是2013年的2.36倍。而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已公開的互聯網醫療領域融資額度就已經達到11.4億美元,投融資數量達到82起。
從已公開的交易金額來看,在線問診成為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創業主流,融資金額達到2.9億美元,投資數量達到29起,其次是母嬰女性和軟硬件,分別有14起融資,總額超過1.5億美元;掛號預約依然贏得投資機構的青睞,九月底,掛號網C輪融資近四億美元,一枝獨秀。
資本涌入的另一方面體現為BAT在醫療行業的布局。2015年1月,百度與301醫院合作,共建網上醫療服務平臺,繼而上線百度醫生App,正式介入線上醫療領域。2月份,百度完成了對健康醫療類網站“健康之路”(醫護網)的戰略投資,百度將為醫護網提供圖像語音識別、技術交互、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持,共同探索醫療領域O2O的服務模式及創新運營模式。
騰訊和阿里當然也不甘落后,騰訊在去年投資了丁香園、掛號網之后,2015年初 1.5億元人民幣投資基于服務醫院的公司卓健,9月份,騰訊領投醫聯,總金額在4000萬美元,醫聯是醫生社交做得最好的創業企業之一。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騰訊在醫療領域的投資已經形成完整的醫療場景,掛號網代表著線上看病的場景、丁香園代表著醫生學術交流的場景、醫聯代表著醫生社交的場景、卓健代表著醫院互聯網化的場景,醫生在丁香園、醫聯交流,在掛號網上組團問診,在丁香園線下診所多點執業,而卓健完成醫院端的各個信息連接。
阿里的布局則主要圍繞“電子處方”和“健康云醫院平臺”。阿里基于自身電商基因,開通天貓醫藥館試水藥品零售;支付寶推出未來醫院,對醫療機構開放賬戶體系、支付等平臺能力;阿里云推出醫療云,聯合社區醫院、三級綜合醫院、醫療硬件廠商等相關方,嘗試打通醫療數據實現基于數據的精準醫療。
產業鏈基本成型
就醫流程一般包括掛號、問診、診斷治療、支付和院外康復等環節。艾瑞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在線醫療行業各環節相對獨立,醫療服務流程和數據共享流程非常不順暢。診前環節中健康管理的監測數據僅實現在健康云平臺存儲和數據可視化,未能與電子病歷實現對接,同時與在線問診平臺的對接也非常少;而在線問診平臺積累的用戶健康咨詢數據也未能與電子病歷實現對接,同時,受政策限制,在線問診服務與在線購藥服務的結合也是非常不順暢;院外康復環節上,慢病管理產生的監測數據也未實現與電子病歷對接,同樣受網絡禁售處方藥政策的限制,慢病管理服務也未能實現與在線購藥服務連接,未能滿足慢性病患續藥的需求。
盡管當前在線醫療服務和數據分享流程還不暢通,但從目前市場核心企業動作來看,產業鏈或將整合。在線問診平臺目前正向產業鏈后端延伸,春雨醫生通過合作方式,將診斷和購藥納入服務流程;平安好醫生則通過自建線下診所,收購藥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快易捷,與各地線下藥店合作等方式,將診斷和購藥服務納入服務流程;阿里健康2015年宣布同第三方檢驗機構迪安診斷合作,將天貓醫藥館并入阿里健康,同各地線下藥店合作,開展藥品O2O服務,另外,憑借支付寶將支付環節納入自己服務流程。從核心在線問診平臺近期的動作,可以窺探出在線醫療產業鏈或將整合,將為用戶帶來更順暢的醫療服務。
可能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仍將是為來發展的方向。無論掛號、問診、抑或是在線售藥,無不將用戶數據當做最重要的資源。此前京東健康到家事業部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京東健康到家雖然目前僅僅處于整合醫藥資源階段,但是目標依然是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實現精準營銷。平安好醫生負責人也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有濃厚保險背景的平安好醫生積累的用戶數據將會成為以后保險營銷以及保險控費的重要手段。
另一大趨勢就是去中心化。艾瑞研究報告認為,“去中心化”包括醫院去中心化、醫生去中心化和藥品去中心化。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能夠推動醫院去中心化,為在線掛號、在線問診和在線藥店等在線醫療服務提供良好發展機遇。醫生去中心化將有效推動醫生合理流動,醫生多點執業將醫生資源從醫院解放出來,優秀醫生資源可與在線問診平臺簽訂合約,可在在線問診平臺開展問診咨詢服務,將為在線醫療行業發展提供核心醫療資源。藥品去中心化將有利于推動處方藥的在線銷售,目前雖有先關的政策利好,但是政策尚未落地,但處方藥在線銷售將成為未來的趨勢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