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女
【關鍵詞】 班主任;細節;環境;日常生活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2—0030—01
在“細節決定成敗”的今天,每個行業都在尋找各自工作的細節。教育行業更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細節的行業。教書育人的事,決不是草率可為的事。作為教書育人工作者的班主任,尤其是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抓工作的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班主任如何抓好班級工作的相關細節呢,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穿衣吃飯的細節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一個人的習慣和文明程度制約著其發展的狀況,而習慣恰是直接來源于衣食住行的日常表現上。作為班主任,教會學生干凈穿衣,衛生飲食,整潔住所,得體行為,是對育人細節的正確關注。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和引導管理等工作中應要求學生正確看待穿衣,不追求華麗,不把心思放在打扮上。認識到樸素、整潔是最美的外在表現,穿衣在色彩和款式上符合學生特點,才是有品位的表現。不讓學生有吃零食的習慣和偏食的喜好,讓學生知道基本的營養知識,注意吃東西的時間和場合,進而養成科學飲食和文明飲食的習慣。
二、教室環境的細節
教室是學習的場所,更是潛移默化陶冶學生心靈的地方。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室內設施,創建干凈、整齊、有序的室內環境。課桌要整體有序擺放,行列分明,整齊劃一。室內每個角落要干凈、清潔,工具要擺放得當。要讓學生有保持室內衛生的習慣,值日生要隨時清理雜物,隨時擺整齊亂放的課桌。良好的習慣,嚴謹的態度,就是從做這些細微之事中養成的。另一方面,在做衛生的程序上,室內衛生先拾取雜物,再拖干凈后清掃,既抑制灰塵,又使室內做得干凈,這其中就有細節的學問,蘊含著做事的正確方法。
三、教育管理的細節
首先是時間的細節管理。一個人對時間的珍視,是守信的第一表現。守時是遵守紀律、說到做到的最基本的表現。對學生的時間觀念的強化,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常規的細節管理,要讓學生養成一進教室就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再次,大型活動期間和期中、期末考試期間,是細節管理發揮作用的重要時機。大型活動時,學生由于興奮而易進入混亂狀態。這時,班主任不能讓學生失控,要組織安排好不參加活動的部分學生和活動空閑時的學生穩定有序,若撒手不管,學生在這種情形下很容易產生不良表現,因此要善于抓時機,規范和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表現,如保管好自帶的垃圾紙屑包裝袋、飲料瓶等,確保活動場地從開始到結束整潔有序,并將此習慣固化在學生身上,使其延續傳承。這樣就抓住了教育的細處,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還要注意課余時間的細節問題。課余時間,學生多因自由支配時間,易松懈和受環境影響,加上一些家長忙于自己的事,無暇顧及孩子,往往是教育的盲區,甚至成為一些學生良好教育養成被抵消的“下坡路”段。班主任應對學生晚上學習時間和雙休日學習時間作出恰當要求或規定,同家長密切聯系,及時、適時督促和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合理規定到校時間,既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吃飯、休息,又使學生無暇參與其它事,使學生緊張有序地生活、學習。這會讓學生忙于正事而無機會生非,時間長了,習慣成自然,學生的表現會逐步趕上班級要求。
四、學習過程的細節
班主任應在總體上要求學生認真做好所有學科作業。首先要學生工整書寫,格式正確;然后再要求作業質量。學生作業,不僅要做對,更要做得整潔規范。如果忽視學生作業的工整書寫,格式正確,只要求做對就行,那么,無疑是在培養學生的壞習慣,最終會導致學生學習的下滑。此外,班主任應該教育訓練學生在學習時全身心投入,培養學習專注的品質和習慣。這是學習有效,成績提高的根本所在。
五、日常用語的細節
日常用語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要讓學生注意語言文明,養成正確、規范用語的良好習慣。比起說教來,教師的示范更具教育效力。因此,日常教育中教師應少些批評指責,甚至不輕易批評指責,要使語言發揮贊美、激勵、寬容和期望的作用,構建良好的教育的氛圍,因為感染和熏陶下的心靈更具有積極向上的渴望。我們都熟知“皮哥馬利翁”效應,教育的實質就是教會學生懂得愛。因此,用愛心去教育培養學生,就會產生神奇的育人效果。教師在平時的工作尤其是日常的師生交流中,面對學生要冷靜、平和,充滿愛意,要多從正面引導、影響學生,多給予學生正確的贊美、欣賞、激勵、寬容和期望,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成長,塑造學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而要達到這樣的教育層次,就必須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從細節入手,重視師生日常用語的規范和訓練。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