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榮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同時,也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挑戰與機遇。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育理念,轉變教師角色。學校也要來取相應措施,為教師創設學習環境,循序漸進,詞動教師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師培訓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正在擴充人們各方面的信息功能,而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將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同時,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新教學媒體的出現,勢必引起教育模式的變革,為了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要求,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學校必須不斷地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并將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中。
從2003年起,我校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全體教師進行計算機培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全校教師都會進行文字的編輯與處理,大多數教師會利用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自己需要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并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2010年10月全校教師參加了新課改網絡研修,2015年初全校教師又參加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網絡研修,學校也不斷加大信息技術硬件設施的投資力度,并保證了三網的暢通,為教師的線上線下培訓奠定了基礎。
筆者現就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師角色
目前,信息技術手段已經廣泛運用到了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這就需要教師必須熟練地操作使用計算機等先進的多媒體電教設備。若要使教師掌握先進的技能,首先要改變教師的認識,使教師的思想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他們意識到,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一方面要使他們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學習觀、師生觀等,認識到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育技術在現代教學過程中的優勢;另一方面,要培養他們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信息應用水平。因此,培訓的第一課就應該讓教師明白什么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了什么?教師角色的根本變化在于從理念到實踐的轉變,從知識傳遞者到促進者的角色轉變,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控制者、傳遞者,不再僅僅是學生的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習的組織者,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只有滲透了這種理念才能使教師的主動性在信息技術培訓的過程中發揮出來,使培訓效果好起來。
二、完善現代教育設施,創設學習環境
學校應根據本校的發展規劃,不斷完善更新計算機和多媒體設備。近年來,我校經多方籌資大量投入資金建設學校信息化教學設備,建成計算機加白板多媒體教室19個,一體機多媒體教室43個,并實現了班班通,加速了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進程,同時保證三網的暢通,使網絡共享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這樣也可以促進教師自學。
三、在培訓過程中,要循序漸進
在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時,要著眼于普遍提高全體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首先讓他們對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達到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和課件進行教學的目的。
其次,在教師已經掌握了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逐步分科細化,讓教師掌握使用一些適用于本學科的軟件來制作教學課件的技能。現在可以用來制作教學課件的軟件很多,由于學科的不同,所采用的軟件也有所不同。對于文科的教師,他們的課件主要側重于如何利用一些輔助的圖片、聲音、影片、音樂,讓學生更好地領會、理解知識,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對他們主要進行幻燈片的制作,文字處理軟件,聲音、音樂編輯軟件的培訓。對于理科的教師,他們的教學內容是抽象的、不具體的,如何讓這些抽象的、不具體的概念靈活、生動起來,讓學生能更加直觀地接受、掌握這些知識,是培訓的重點。因此,對他們主要進行幾何畫板、AUTHORWARE、FLASH、ScienceWord等軟件的培訓。
再次,隨著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的加快,如白板、一體機的購置,在以上基礎之上再對教師分批分次進行,白板、一體機的操作技能培訓。因此,要想讓信息化教學設備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對教師們分批分次、循序漸進地培訓,使全體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得到提高才是最好的策略。
四、培養骨干,以點帶面
針對教師計算機和其他電教設備實際操作水平的差異,可以對青年教師進行高水平培訓。青年教師接受能力強,對計算機和新設備也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因此許多青年教師很快便學會了培訓內容,在之后的培訓和日常教學中,由青年教師進行輔導,老教師碰到問題也可以向不同人請教,以此來提高教師整體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五、培訓中采用集中授課、分散學習相結合的形式
集中授課培訓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主要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室的屏幕廣播功能進行面對面、點對點的教學。其他電教設備使用培訓則由專職教師分批分次培訓學習,教師通過觀看直觀的演示操作,能夠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六、培訓后期公布培訓內容和課時,由教師自己選擇學習內容
由于教師的年齡和學歷差異,以及工作調動等原因,到培訓后期教師中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差異。
1.我們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如Windwos基礎知識、Office辦公軟件、圖像處理軟件、音視頻處理軟件、動畫制作軟件;
2.計算機專職教師開展對上述教學內容的分期培訓;
3.對所有的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課時。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自由選擇課程內容,并累計完成一定的課時量。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內容學習,在學習中不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
七、建立激勵制度,調動學習積極性
為激發教師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在平時大力提倡、鼓勵教師多利用課件上課,在教師間開展電教設備應用情況比賽,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市、縣各級信息技術相關比賽,建立各種信息技術應用獎勵機制,而且與學校的學期綜合評優、個人先進等掛鉤。培訓一期結束,學校組織考試,對所學知識進行測試,對不合格教師要求重新學習,以達到信息技術應用整體水平的提升。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個專業,而且是一個特殊的專業,教師專業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他們在教學中作用的發揮,影響著對學生的培養。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不僅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而且實現了教師由傳統型向新型的轉變,更有利于整個社會的人才培養。
備注:作者系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在讀教育碩士,高臺縣第一中學教師。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