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璽
摘要:在我國教育系統大規模新課程改革下,無論是課程模式、基本理念目標,還是學習內容方式與評價,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體育課改稱為體育健康課。體育健康學習的思想就是健康第一,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感受到快樂,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使學生在身心上得到全面的健康發展。加強感情教育是提高體育健康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落實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重視感情教育不僅能提高體育健康學習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的培養也是很有好處的。
關鍵詞:體育健康 情感 教育
感情教育在體育健康學習中有動力、感染等功能,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感情的。體育健康學習要有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以感情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樂學、會學。我們通過合適的感情教育,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廣大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對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與健康人格,對學生全面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滿足學生精神需要
體育健康學習內容枯燥單一,干巴巴地講授,會使小學生本能的好奇心、參與欲望等受到壓抑,導致了課堂的氣氛很沉悶,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較為疲勞,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情緒與學習的效率。如果能充分地發揮教師和學生、教具等各方面的共同優勢,課堂學習就會變得豐富起來,使課堂氣氛能夠生動、活潑。同時,教師教學的熱情比較高昂,語言簡潔,那么學生就會高興地投入課堂教學中,在教師指引下積極地去參與教學了,從中受到感情教育,激發出了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無限熱愛。在小學體育健康學習中實施感情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發展,并且實在地發揮體育健康感情學習在促進學生思想與提高心理素質等方面的作用。
二、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基礎,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學習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有教無類”是孔子提出的,所以學習中應該創設平等民主的教學秩序。師生之間應互相接受心理相容,思想溝通與感情交流都要進行,還有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教師對學生抱有誠摯的友誼,以一顆博愛之心去包容他們,學生反過來也會給教師以相應的積極感情回報。當這種感情達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感情遷移,從而形成強大的學習力量,學生學習就會變得更積極主動。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
1.小學生思維活躍,可塑性很強,處于世界觀形成初級階段。因此,對學生進行良好感情培養是不容忽視的。心理學認為,讓學生更多地在體育活動中感受成功與失敗,可使學生道德品質得以強化,會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向更高難度挑戰。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接受挑戰和吃苦耐勞精神,還能培養學生自信與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失敗地滋味,以面對將來更多更新挑戰。因此,學生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我們要在學習時間中依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感情目標。在小學體育健康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激勵與期待中增強信心,不斷煥發前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要想管學生,首先正自己。
2.師要以身作則,作好表率,要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樹立良好教師職業道德,要以良好行為習慣來渲染學生。在學習中,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善于聆聽學生的心聲,多表揚少批評,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給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堂學習既有知識的交流,更有感情的交流,學習全過程就是在知識與感情兩條信息線路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完成。在體育健康學習中,教師要學會運用恰當的感情,注重感情修養。加強教師感情的培養,更有助于學習中師生感情的交流。在小學體育健康學習中,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與游戲過程中接受感情教育;做到學習內容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
3.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與游戲中的感情教育因素,在制定學習目標的同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感情教育目標,并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尋找知識與感情結合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體育健康鍛煉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健康的興趣與對體育健康課的感情,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尊重事實的態度以及為贏得榮譽而刻苦鍛煉的決心。我們在小學體育健康學習實踐中發現,愛玩是小學生天性。但是,教材搭配不當、教師備課不認真、沒有引起學生興趣的游戲與充分的活動空間等是影響學生學習體育健康積極性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會造成學生情緒低落,而情緒低落往往導致傷害事故頻頻發生。教師要積極引導與鼓勵,使學生集中精神,仔細揣摩動作要領,鼓起勇氣與信心去完成所學動作。同時,教師要學會與學生融為一體,與他們一起做游戲。在玩中學,在玩中練,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在和諧的學習環境中鍛煉,把體育健康課上活,學生才會喜歡體育健康課。
綜上所述,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人倫教育,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與勇敢進取精神;對學生進行保持環境衛生,保護動物與植物的教育;在加強學生品德教育方面可以用崇拜效應法,即教師要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個人品德的全方位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體育健康與健康課程標準及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范立仁,顧美蓉等.全國學生們參加課外體育健康活動現狀的研究[J].體育健康科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