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英
摘要:幼兒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階段,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幼兒的認知規律和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游戲活動中,用創新的方式進行教育,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獲得全面提高。在進行幼兒創新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在其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知識,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在進行創新教育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同時,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通過引導,拓展幼兒的思考面和思維深度,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創新教育中獲得發展。
關鍵詞:幼兒 創新 教育
幼兒教育是教育的最初階段,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用創新的方式進行教育,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獲得全面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和特點,設計出符合幼兒認知規律的教學內容,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關注幼兒的閃光點,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創新的想法和令人驚喜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關注他們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引導,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進行識字教學中,我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利用多媒體進行形象生動的教學,并讓幼兒自主觀察,將漢字和具體的形象聯系起來。如在教學“呆”時,我在介紹了這個字的含義之后,讓幼兒進行觀察和想象。幼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有的幼兒把這個字看成是一個人在用木碗吃飯,結果發現碗里的飯有一只蒼蠅,呆住了;還有的幼兒把這個字看成一個人在爬樹,在樹上遇到了一條蛇,呆住了……通過讓幼兒把漢字的形象和含義結合起來理解,擺脫了傳統漢字教學的枯燥,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讓課堂教學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有利于實現高效的教學效率。
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創新教學。例如,一天下午,園里讓幼兒吃西瓜,每個幼兒發給一塊西瓜,吃完之后,幼兒用西瓜皮玩起了游戲。有的幼兒把西瓜皮當成了電話,玩起打電話的游戲,還有的幼兒在合作玩耍,把西瓜皮擺成不同的形狀。這時,我對幼兒進行引導提問,讓他們想一想西瓜皮還可以做成什么?幼兒紛紛說出他們的想法:可以做小船,可以做帽子,可以做烏龜的殼……幼兒說出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想法。對于他們的回答,我都進行了肯定,使幼兒的創新意識不斷獲得強化。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的參與熱情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使幼兒在被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扼殺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創新教育中,教師要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讓幼兒在學習和游戲過程中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頭腦進行思考。在幼兒的思考和感知過程中,能夠有效深化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在一次過家家的游戲中,我讓幼兒利用園內的廢舊材料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具、餐具。在制作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高漲,他們用紙板和膠帶粘成了餐桌,又用紙、瓶蓋制作出了各種各樣的盤子和碗,然后他們用畫筆給制作的桌子和餐具涂上了漂亮的顏色。在自己動手制作過程中,幼兒體會到了動手的樂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由于是自己動手制作的玩具,激發了幼兒要好好愛護玩具的心理。在活動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引導,在他們自作過程中鼓勵幼兒進行大膽創新,激發幼兒的創作意識,讓幼兒的創新思維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三、擺脫思維定勢,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幼兒的思維處于發展的最初階段,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引導,使他們在分析和看待事物時能夠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促進幼兒思維的多元化。思維定勢是阻礙創新思維發展的因素,教師在創新教育中,不僅要尋找創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要引導幼兒改變思維定勢,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在讓幼兒認識玻璃的過程中,幼兒能說出玻璃的普通用途:制作杯子、鏡子、窗戶等。這時教師可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讓他們了解利用玻璃能夠制作好看的飾品和精美的工藝品,玻璃還能夠切割東西等。通過拓展幼兒的思維,讓他們在掌握玻璃用途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讓幼兒學會從多個方面思考問題。再如,在一次教學中,我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點,讓幼兒說出是什么。一開始,幼兒都說是一個點,通過我的引導,他們說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有的說是一塊石頭;有的說是太陽;有的說是從高處看到的人……在幼兒充分展開想象的過程中,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創新教育。
四、創設新的教學方式,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并對一切新鮮的事物表示好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好問的天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在主動探究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讓幼兒學習和掌握是教育的基礎,而進行創新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師要培養幼兒善于發現知識并能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擺脫死教硬灌的傳統教育方法。幼兒期可稱為“問題時期”,他們什么都想問:天上為什么會下雪、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彎、為什么飛機會飛上天,汽車不會上天、為什么電視機內的人不會走出來……這個時期也是幼兒破壞性最強的時期,他們往往拆掉新買的玩具,按自己的意愿組裝;打開收音機蓋,看看是誰在說話;打開電視機蓋,看看里面有沒有人……這些都是幼兒創新思維最新的萌芽。如果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對幼兒加以斥責,那么無異于扼殺了幼兒的創新意識,剝奪了幼兒的探索樂趣,使他們變得思想遲鈍。所以,教師應善于捕捉這些創新精神的火花,正確對待幼兒的好奇好問,引導他們對周圍事物產生疑問。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讓創造性活動富于實踐。
總之,在進行幼兒創新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從幼兒的認知規律和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游戲活動中,并在其中獲得更多的啟發和知識,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在進行創新教育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同時,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通過引導,拓展幼兒的思考面和思維深度,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在創新教育中獲得發展。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