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琴
摘要: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能限于課堂之內,應該課堂內外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就是一節課我們教師也要想方設法地去開展豐富多采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活動課的教學目標和課堂教學的目標是相一致的,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連貫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重復。具體來說,活動課有它自身的特點,它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由選擇,自愿參加。活動課在學習的形式上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我們可以靈活自如地開展工作。它比課堂教學有很大的自由性,在活動課上展示的內容更加廣泛和豐富多彩,更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活動課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習慣方面,有它更大的優越性,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探索科學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活動課 學習能力
學生能力的培養,就要從課堂的實際教學中去實現。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實小學數學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同時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學生的智力開發出來了,他們的學習品質和良好的學習意志也就培養出來了,通俗地講就是他們的學習習慣很好地培養出來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時間上可能得好幾年才能完成。個別學生有了好的學習能力還不能說好,只有大部分的學生具備了良好的學習能力才是最佳的效果。要想完成這個學習能力的培養任務,我以為開好活動課是關鍵,這是我多年的經驗。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好動,所以傳授知識不能像成人那樣一板一眼,要根據他們的性格特征來設計我們的教學課堂,設計我們的教學策略,設計我們的活動課。活動課設計的好,就能調動學生去觀察、分析、研究問題,從而明確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應用,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教會他們學會思考方法,在行動上能夠想干,也能夠巧干,從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課程,我理解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到指導作用,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通過參加活動,獲得直接經驗的課程。從小的角度講,就是在每堂課上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的能力,然后引導他們去閱讀大量的書籍,來開闊視野,增長才干,提高素質,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活動課教學的目標內容和組織形式
做什么事都要有個目標,教學活動課一定要確定好活動的目標,一節課具體做什么,讓學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則就是放鴨子的課,毫無效果。目標確定了,接下教師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運用數學的方法,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在這里有個原則教師應該掌握,教育學生從數和形的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事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說用專業的知識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得出專業的結論,要不然學生探討的結果與教師的設想相差甚遠。
活動課的內容,我一般根據上課的需要來確定。不要受教學大綱或者是其他思想的影響,可以是課本里固有的內容,也可以是教師自己設計的內容,最簡便的就是網上下載一些內容,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還可以是一些大家用過的內容,我們都可以拿來在自己的課堂上試一試。假如能結合數學課本的某些內容,適當加深和拓寬學生原有的知識層面。假如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答一些有趣的數學思考題和綜合題,這對于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培養是很好的途徑。我們平時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不落實到實處,一切口號還是個口號而已。如果你的課堂進度快了,那么你就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給他們講講有關的數學史料、數學家的故事等等。我想對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很好的培養,學習數學尤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如果時間更寬裕,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讓他們把自己的學習和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有價值觀。我們千教萬教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教育他們將來學有所成,一定要報效祖國,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活動課的形式,這個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師的喜好來設計,我的原則是經濟適用,沒有必要設計得那么繁瑣和花哨。一句話,要隨時能用,而且好用。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方法分組學習或者是競賽之類的活動,有的人說這個誰都會,有必要一提嗎?實際上形式是次要的,內容才是主要的。在舊的活動形式中要翻新出新的內容來,那才叫教學的真功夫。
二、活動課教學的特點
活動課具有靈活性的特點。有些活動課可以是課本的延伸和拓展,有些活動課的內容可以是游戲一樣的內容,讓學生在玩中學,有的活動課你可以把它設計成大家都是主角的形式。總的來說,讓每個學生動起來是活動課的靈魂,如果活動課和講授課一樣,學生在那里正襟危坐聆聽教誨,那這個活動課將是失敗的一節課。
活動課就是知識的滲透。所謂滲透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來檢驗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體現。比如,學習了體積的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算一算自己書包的體積、課本的體積、教室的體積等等。學習了面積以后,照樣引導學生動起來,算一算教室的面積、課本的面積、課桌的面積、黑板的面積等等,比書本上空洞的講解面積學生感興趣多了。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往往對課本知識麻木不仁,對身邊的知識探究興趣相當得高。活動課還有學生參與的自主性的特點、組織的立體性的特點等,如果概括還能概括很多很多的特點來,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前提,不能為活動而活動。我經常看到有的教師在公開課、示范課上,才設計一些活動課,由于平時沒有好好的訓練,學生一上課就慌了神。但是,只要我們把工作落實到實處,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相信我們的教學成績一定是卓越的,我們的教學方法一定是成功的,我們的活動課上,學生的表現一定是優秀的。
參考文獻:
[1]劉軍其.簡論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
[2]武艷敏.活動課,讓數學更有魅力[J].小學教學設計,2011.
[3]張雪粉.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之我見[J].新課程:上,2014.
[4]王飛,李其美.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幾點感想[J].中國校外教育,2014.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