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琨
摘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昂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氛圍 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藝術個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推動學生探求新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養成敏銳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堅韌的意志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愉快地去努力求知,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下面淺談幾點做法。
一、教學前的工作準備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其著眼點是為學生自己“更好地學”,為教師“更順利地教”。上課開始,可以提問一些上一節課學過的東西,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能較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上好一堂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主動地找學生談話,問學生的個人愛好,問學生喜歡回答的問題。告訴他們,“老師想和你們做朋友”等一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快和老師拉近距離,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學生動手調動課堂氣氛
蘇霍母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動手操作的過程,能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比如,學生可以把書中的難點,重點都依次清標記起來,還可以給學生做教師的機會,給其他同學出問題、給其他同學講解,這樣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能力,將學習變成一種布滿樂趣的活動課。
三、微笑,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微笑,發自于內心,行自于外部。雖然沒有顏色,卻可以使人感到生活的絢麗多彩,雖然沒有味道,卻可以激勵人敞開胸懷去擁抱世界。在課堂上,作為一名教師要用充滿微笑的語言去授課,這是一種拉近師生關系的有效途徑,這個行為同時也體現出了教師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讓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約束的交流溝通,那樣學生就會很喜歡上這個教師的課,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如今有許多教師,因為個別的學生違反了紀律,影響了自己的情緒,把這種表情帶到課堂上,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使學生對教師的親切感淡化。如果那樣的話,學生還能愿意上這教師的課嗎?我認為,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上,而是來自于教師的學問和修養,讓學生尊敬你。
微笑,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與學生談心,與學生交流,給予學習和思想上的幫助,讓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重視。用關愛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改正缺點,然后引導并激勵他們努力學習。
四、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幽默的語言也是一種以愉快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的藝術,幽默是一把鑰匙,一種可以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既可以減輕壓力又可以緩和師生關系,擺脫逆境的心理。
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藝術與教學中的各種因素巧妙結合。這樣,既呈現出教學機智又活躍了整個課堂氣氛,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教學幽默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在課堂中學習更多的知識。幽默是一種力量,作為教師應該用幽默的語言來開啟學生心智。幽默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能有效建立起師生關系。
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和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
在語文教學活動,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愛學、樂學的興趣。
五、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其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當教師在感情上接納了個體,才會激起學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夠以主動的姿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缺乏學習信心,不愛學習,同時也表現在個性品質上的偏差,它包括精神欠集中,缺乏恒心和耐性,學習上消極悲觀等個性特征。對此,教師可多開展學生感興趣的主題班會,讓他們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改變其內向、敏感的性格。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師來說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教師要有方向、有計劃、有思想地教育自己的學生,不能以自己是教師的身份就只是命令學生“用功、用功、再用功”。要與學生溝通,以正確的方法、技巧和關愛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的心靈更貼近教師,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愿意自己主動地和教師溝通以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樣化的,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想更好的辦法開啟學生的智慧,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苑教育,2013(9).
[2]孫發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微探[J].祖國:建設版,2014(5).
[3]王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興趣[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8).
[4]鄒敏.讓小學語文課“有滋有味”[J].教育教學論壇,2011(8).
[5]吳凌瑩.小學生語文學習動機弱化的成因及其對策[D].上海師范大學,201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