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娟
摘要:所謂動態生成,是指在課堂教學動態發展的過程中,隨機生成的問題(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課堂中,教師應該關注那些生成性的資源,根據教學中生成的資源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關鍵詞:課堂教學 課堂生成 有效利用
新課程提倡的課堂是一個綠色的生態環境。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站在關注生命的高度,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和提倡動態生成,時刻關注教學過程中可變因素的動態發展,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最真實的生命活力,流淌出最精彩的生命激情。
所謂動態生成,是指在課堂教學動態發展的過程中,隨機生成的問題(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
《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應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課堂中,教師應該關注那些生成性的資源,根據教學中生成的資源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如何堅持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精心預設,生成亮點
堅持動態生成,不是不要教學預設。生成與預設是一組對應的概念,沒有好的預設很難有精彩的生成;期待更多的“生成”精彩,就應該在備課時做周詳巧妙的教學“預設”。
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曾預設了好幾個不同的導課方式,自己都不滿意。直到學完《春曉》這首詩,忽然想到利用《春曉》的課后作業——學生的繪畫作品。于是我這樣導入新課:“春天是一首優美的詩歌,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又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篇和春天有關的童話故事——春雨的色彩。”自己感覺這樣很自然、很流暢。
課堂總結時,我問:“學了《春雨的色彩》這篇美麗的童話,你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一個學生說想到了《春雨沙沙》這首歌。于是我的靈感促使著我把“綠、紅、黃”三個表示顏色的詞,畫成一棵剛發芽的種子。接著,讓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春雨聽了大家的話下得更歡了”;與此同時,我在黑板上邊唱《春雨沙沙》這首歌邊板畫春雨。此時此刻,師生都感覺更愉快更有意思了!
如此預設,看似微不足道,卻是神來之筆。教師的靈感生成了教學的亮點,學生思維自主生成,煥發了師生的生命活力。
二、捕捉靈感,生成精彩
精彩往往緣自生成,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比預設更有意義和價值。在生成的過程中,師生雙方超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理念,積極互動,課堂中充滿了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滿足。
教學《綠葉的夢》第一課時后,布置學生走進大自然,采集喜愛的葉子,編織自己的“綠葉之夢”。到了第二天,大部分學生都帶來了自己的創作。我發現如果都在課堂上展示,沒有那么多時間,于是把做的最好的幾個學生的作品留在他們手中,讓他們在課上展示介紹;其他學生的作品都在教室南北窗臺上展覽開來。這樣,學生的“綠葉之夢”都得到了展示,教室里也滿是綠葉。這樣處理,給人一種走進了大自然的感覺,學生能更快地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
在課堂教學中的“展示自我”的環節中,朱宏博同學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時說道:“我認為綠葉的夢是友誼的夢。”當我問他為什么時,他低下了頭,已經激動得泣不成聲了。當我看到作品中,一個小孩兒上面寫著于洋的名字,另一個小孩兒上面寫著“我”字。我懂了,雖然于洋同學轉學了,但是他們的友誼卻更深了。
這感人的一幕,牽動了我的心,我再也說不出安慰他的話,因為我的淚水也在眼睛里打轉了。在課堂上,我只能說:“由于對于洋的思念,朱宏博讓自己與于洋一起坐在了大自然的課堂里。”
學生在與文本、教師、同學的對話、交流中,分享著彼此的思考與經驗,交流相互的情感與體驗,提升著各自的認識與審美,這樣的課堂充滿了鮮活與靈動,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放飛思想,生成智慧
課堂應有“思想”的火花,有“智慧”的靈光。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各種教學資源,營造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提供多種學習形式,關注學生的過程體驗,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才能引導教學在動態生成的軌道上有所發展。語文學習需要打開學生的思維,讓思想的駿馬奔馳于時空中,讓他們展現自己的智慧。
在執教《星星和哨兵》一課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完后說說文中寫了什么?結果“星星、哨兵、奶奶、我”這些關鍵詞都被學生抓出來了。
于是,我馬上想到了第二個問題“奶奶喜歡誰,文中的我喜歡誰,你又喜歡誰?”第二遍讀課文又開始了,自己感覺這個問題既能抓住文本重點,又能抓住學生的心。讀完這遍之后,有的學生說喜歡星星,有的說喜歡哨兵,大概各占一半吧!
接下來,我領著學生邊讀邊比較星星和哨兵的區別,按照文本的意思就是哨兵比星星勇敢、不怕累。所以,我問“現在,星星和哨兵你更喜歡誰?”大部分學生都說喜歡哨兵,我也跟著一個勁的往哨兵上引導,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賈黨松同學在沒人舉手的情況下,手還在舉著,因為我一向都會讓學生把想說的說完,所以我讓他接著說。他說:“其實,星星也不太怕累。因為它可以照亮大地,讓哨兵能看清楚并抓住壞人。”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并沒有真正理解文本,更沒有靈活地運用文本。學生說得太好了,太有個性,太精彩了。
有了這精彩的回答,我感覺整個課堂都充滿了活力。因為我明白了文本的內涵,懂得了多角度解讀文本,發現了童心才能看到的完美世界。放飛了學生的思維,生成了智慧的火花,留下了美麗的瞬間!
課堂上堅持“動態生成”,是開放式課堂教學的一朵奇葩,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要求。
關注生成,讓課堂走向幸福;讓課堂走向靈動;讓課堂走向永恒。
關注生成,讓課堂呈現出動態變化、生機勃勃的景象;讓課堂煥發出浪花閃耀、高潮迭起的精彩;讓課堂演繹出活力四射、激情飛揚的樂章。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