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觀察
劉淳于會勇趙艷茹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對婦科腹腔鏡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方法:成立品管圈,確立“降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為活動主題,進行現狀調查、要因分析、擬定對策,運用PDCA循環原則進行對策的實施和效果核查、標準化處置等。結果: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從2.59%降至0.50%,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品管圈活動可降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對患者的康復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提高護士的主動性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品管圈;深靜脈血栓;護理干預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02
基金項目:河北省衛生廳2013年醫學科學研究課題(20130470)
收稿日期:(2014-05-15)
收稿日期:(2014-07-30)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LIU Chun,YU Hui-yong,ZHAO Yan-ru(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on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Methods:Set up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 and established a them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Followed the steps of current status investigation,main causes analysis,making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and countermeasures implementation,supervis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DCA principle.Results:The rat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declined from 2.84% to 0.50%(P<0.05).Conclusion:QCC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promote patients recover,and improve the team Initiative and management abil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Deep vein thrombosis;Nursing intervention

作者單位:050000石家莊市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婦產科
劉淳: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復快,越來越受到婦科醫患的鐘愛。但隨著腹腔鏡的廣泛應用,術后并發癥也越來越引起臨床醫護人員的重視,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其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以致引起的肺栓塞也屢有報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威脅著患者的生命,或發生血栓后遺癥,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探討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我科于2013年3月成立了QCC小組,針對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進行根本原因分析,遵循PDCA循環原則,經過10個月的組織實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通過這組電極傳送到靶肌肉上,使肌肉產生動作電位,從而引起肌肉或肌肉群的收縮。可見,腦卒中早期給予神經網絡重建治療對于患肢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2]。同時,腦卒中偏癱患者經常出現控制重心于支撐面上的能力受損情況。表現為重心偏離支撐面,雙下肢重心對稱性受到破壞,患肢負重能力下降,健肢負擔增加的同時重心轉移困難,從而影響了平衡功能的維持和行走的質量[5]。電動起立床站立訓練可以刺激患肢站立的本體感覺,降低患肢肌張力,讓患肢和健肢平均負重,甚至讓患肢單獨受力負重,以促進患肢肌力恢復,同時在站立時進行重心前后左右轉移可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減少異常步態,提高正確的步行能力。
當腦卒中偏癱患者生命體征穩定48 h后,早期選用神經網絡重建治療,同時進行床上體位訓練和腰背肌訓練,采用Lovett肌力分級評價法下肢肌力二級或者BrunnstromⅡ期時加上電動起立床站立訓練,根據患肢肌力情況放松膝關節固定帶,交替依次進行健肢、患肢的上下階梯訓練,對于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復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康復的自信心。
本研究結果顯示,我科遵循Brunnstrom康復六階段理論,選用神經網絡重建治療配合電動起立床強化下肢訓練對患者下肢功能、自理能力、平衡功能、治療的依從性均有明顯的改善,康復到后期患者依從性逐漸升高,同時促進了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示患者心態逐漸改善。因此,兩種康復措施聯合使用強化下肢功能訓練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家庭及社會的負擔。
參考文獻
[1]龍耀斌,曹錫忠.電動站立床強化訓練在偏癱患者步態改善中的作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2):1163-1165.
[2]王永蘭.神經網絡重建治療儀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意義[J].青海醫藥雜志,2011,41(1):22-24.
[3]朱樂湖,陳曉慧.電動起立床預防腦卒中后體位性低血壓的療效觀察[J].健康必讀雜志,2012(10):47.
[4]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分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編寫委員會.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54.
[5]毛利,牟翔,袁華.動式站立床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3):271-272.
(本文編輯陳景景)
1品管圈運行步驟
1.1QCC活動方法成立QCC活動小組,共9名組員,設圈長1名,負責整個小組的策劃和組織協調;督導員1名,承擔小組運作過程的輔導和支持角色;圈員7名,輪流承擔每次會議的主持和記錄工作,使每位圈員都有參與和鍛煉的機會。
1.2選題與選題理由論證召開圈員會議,采用頭腦風暴法對選題進行熱烈討論,選定QCC活動的主題為“降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確定圈輝。選題理由論證如下:(1)重要性、必要性方面。下肢深靜脈血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社會負擔,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可行性、優先性方面。我科腹腔鏡手術多,病源充足且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的危害大。(3)效果方面。工作年限0~3年(含3年)的護士共4名,占44.44%,使腹腔鏡手術護理的培訓需求增加,提高新護士的護理技能可有效提高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整體護理質量。(4)協力性方面。護理部大力支持,響應了優質護理服務的號召,保證了醫療護理的安全。
1.3制定活動計劃表按照PDCA程序,小組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表,2013年3~4月為確定QCC小組主題、現狀調查、設定目標、原因分析及制定對策階段;5~10月為組織實施階段;11~12月為效果檢查和標準化、檢討與改進、總結資料及成果發布階段。運用5W1H分析法,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精確控制活動進度。
1.4現狀調查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回顧分析,運用腦力激蕩方法調查婦科腹腔鏡術后的護理現狀,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全部患者共550例,排除心腦血管合并癥、重度貧血、凝血功能異常患者164例后,剩余386例患者為調查對象,年齡46~60歲,平均年齡(53.74±4.76)歲。手術指征為子宮肌瘤、生育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子宮腺肌癥。經統計,386例患者中有10例發生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59%。
1.5目標設定通過QCC小組活動,改善護理干預,降低婦科腹腔鏡術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擬定圈能力75%,根據目標值=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確定目標為到2013年12月將婦科腹腔鏡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降至1.14%。
1.6要因分析及要因論證本次圈活動運用特性要因圖(魚骨圖)對導致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原因從人、機、物、法、環5個方面進行分析。分析過程中遵循腦力激蕩原則,全面剖析,查找可能原因。綜合考慮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經濟性及安全性等進行要因論證,最后從26個末端因素中確定5個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別為患者和家屬、醫師和護士、血液、護理干預和組織管理,見圖1。

圖1 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特性要因
1.7制定對策及組織實施針對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特性要因,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積極尋找改善對策,按照5W1H原則,綜合考慮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針對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5個主要原因分別制定相應的對策,在實施對策前對相關人員做好培訓并進行組織實施。對策內容:(1)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或術中盡量平臥位,避免下肢長時間受壓,另外注意術后早活動和下肢保暖以防止血流瘀滯。(2)對于高凝患者采用低氣腹壓或免氣腹壓裝置,術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鈣和丹參預防血栓的發生。(3)保護靜脈,盡量避免在下肢輸液,術后按摩雙下肢或使用空氣波治療儀。(4)重視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對病情的掌握程度,及時進行健康宣教。(5)重視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優化護理宣教模式,進行階段式健康教育,對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個性化調整和加強,使患者更好地掌握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配合治療護理的順利進行。(6)理論授課。對護士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護理的培訓,夯實理論基礎,提高觀察和護理的技能。
1.8鞏固措施及標準化對策依照PDCA循環模式,實施后對活動效果進行檢查評價,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護理作為婦科專科疾病的護理常規,并納入新護士的考核培訓中。
1.9效果確認活動實施后,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2013年3~12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全部患者共581例,排除心腦血管合并癥、重度貧血、凝血功能異常患者182例后,剩余399例患者為調查對象,年齡41~65歲,平均年齡
(51.26±5.33)歲,手術指征為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癥、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生育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比較活動前(2012年9月~2013年2月)和活動后(2013年3~12月)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情況。
1.10統計學處理對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統一編碼、錄入,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有形結果(表1)

表1 活動前后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比較(例)
2.2無形結果無形成果指通過品管圈活動,鼓勵員工發揮聰明才智、提升創造力和提高工作效能等[3]。本圈雷達圖顯示,圈員運用品管圈能力、專業知識、腦力激蕩能力、團結精神、活動參與度等明顯提高,見圖2。

圖2 無形成果雷達圖
3討論
3.1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原因及對策在QCC活動實施前,圈員針對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和護理現狀進行調查,并根據魚骨圖原理,采用頭腦風暴法對其進行末端原因分析及要因論證,最終確定患者和家屬、醫師和護士、血液、護理干預和組織管理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5大主因。根據要因分析,QCC圈員制定了QCC活動對策,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最終取得QCC活動目標的良好效果。通過本次QCC活動,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從2.59%(10/386)降至0.50%(2/399),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QCC圈員素質提高,護理效果顯著通過本次QCC活動,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下降了,改善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質量,為患者提高了優質護理服務。QCC活動是職工參與全面質量管理特別是質量改進活動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組織形式。QCC活動的住院目的是運用全員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科學地解決實際質量問題,宗旨是提高員工素質,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4-5],開展QCC活動,將PDCA循環貫穿于臨床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可解決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充分調動全體護士參與護理質量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不斷改進活動的方式和方法,既強調了預防,又強調了持續改進,使護理質量進入了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6],護理質量明顯改善,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護理人員素質得到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提高,護理管理的工作效能提高[7],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針對本次QCC的全過程進行檢討與分析,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措施,針對遺留問題制定持續質量改進計劃。通過QCC活動,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加強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使婦科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下降,但是部分患者主動性欠缺,今后將從調動患者的主動參與性等方面進行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綜上所述,本次QCC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有形成果和無形成果,但仍須進行持續護理改善。針對此次遺留的部分患者主動性欠缺的護理問題,將是下一個QCC活動改善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劉庭芳,劉勇.中國醫院品管圈操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3.
[2]吳曉,金楊君,朱東升.品管圈在門診藥房中的應用[J].醫藥導報,2011,30(7):970-971.
[3]徐建鳴,丁萬紅,方亭妮,等.應用品管圈實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3-26.
[4]Tuong B,Gardiner I.Development of a novel breast MRI phantom for quality control[J].AJR Am J Roentgenol,2013,201(3): 511-551.
[5]吳小紅.以QC文化提升護理質量[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2,19(6):3.
[6]吳燕,駱益春,王滬渝.實行QCI小組管理持續改進護理質量[J].全科護理,2010,8(5B):1286-1287.
[7]Vermaete N,Wolter P,Verhoef G,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lymphoma patients before,during, and after chemotherapy: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Ann Hematol,2014,93(3):411-424.
(本文編輯白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