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410007長沙市湖南省兒童醫院
陶靜:女,本科,護師
PDA腕帶識別在兒科輸液中的應用
陶靜陳陽
摘要目的:探討PDA腕帶識別在兒科輸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使用PDA腕帶識別方式的所有住院患兒2694例設為觀察組,將2011年7月~2012年6月使用常規識別方式的所有住院患兒2904例設為對照組,將兩組患兒住院期間發生的輸液差錯例數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兒輸液差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結論:使用PDA腕帶識別能有效減少輸液錯誤,保證護理安全。
關鍵詞PDA腕帶;兒科;輸液;安全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36
收稿日期:(2014-05-17)
患者身份確認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對患者的身份進行查對、核實,以確保正確治療和檢查。患者身份的準確辨認是醫療護理安全的前提,患者身份的正確識別是醫療安全的保障?;颊邩俗R是整個醫護活動的基本核對部分,住院患者PDA腕帶識別是患者標識的一種[1]。而靜脈輸液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一項技術操作。有資料顯示,8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接受輸液治療,85%的護士用于靜脈輸液的時間超過75%[2]。因此,靜脈輸液是發生護理缺陷、護患糾紛較多的治療環節。為提高兒科輸液的準確率,避免差錯的發生,我院于2012年7月開始全面使用PDA腕帶識系統,效果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2年7月~2013年6月使用PDA腕帶識別方式的住院患兒2904例設為觀察組,男1464例,女1440例;年齡7個月~11歲。2011年7月~2012年6月使用常規方式識別的住院患兒2694例作為對照組,男1392例,女1302例;年齡6個月~12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識別方式,使用開放式提問核對患者姓名、床號、住院號,一般采用由護士問,患兒家屬回答的方式。由于兒科病房人多嘈雜,陪護人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或遇到同名同姓,姓名諧音相同時,護士無法準確識別患兒自身的情況從而易導致差錯發生。
1.2.2觀察組采用PDA腕帶識別方式,PDA系統應用集成了含有患兒姓名、醫囑、藥物清單等信息的二維條碼[1]。醫護人員掃描患兒腕帶及輸液袋條碼,即可獲得患兒姓名、藥物位置、輸液處方、目前的輸液狀態等一系列對應信息。護士每為患兒更換一次液體都必須用PDA掃描患兒腕帶上的條碼和輸液袋上的條碼,若匹配,PDA會顯示身份正確的提示避免口頭回答及誤聽的錯誤。從而簡化了護士的操作環節,優化了工作流程。身份腕帶屬于一次性用品,由無毒、防過敏的醫療專用材料制成,表面光滑,患兒入院時由住院部交費處自動打印而成,避免手寫辨認不清的情況。信息包括患兒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住院科室及條形碼。患兒入院時由責任護士與陪護家屬核對無誤后佩戴,佩戴時松緊適宜,可容納一橫指,防止腕帶脫落或勒傷。同時責任護士講解腕帶應用的意義和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告知家長若護士未使用PDA核對腕帶和輸液袋時,患者可拒絕輸入該藥物。
1.3應用及管理建立腕帶識別制度、PDA使用操作規程及查對制度,護士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為患兒換藥,護士長做好監督和培訓,不定時抽查護士執行情況,提高護士安全意識及慎獨精神,未按制度執行的給予相應的懲處,做好腕帶依從性的調查,了解患兒未帶腕帶的原因。每日床頭交班時做好腕帶佩戴的交接,發現患兒未帶腕帶督促陪護人員為其帶上,告知家長腕帶的重要性。
1.4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兒發生差錯事件例數。
1.5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2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表1 兩組患兒發生輸液差錯事件情況比較(例)
3討論
護理安全是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是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輸液和更換藥物是護理人員的常規工作,為患兒正確無誤的輸入液體和更換藥物是護士的職責和目標[2-3]。日常工作中由于患兒數量多,周轉快,護士工作繁忙,操作重復性大,要不斷地查對醫囑,巡視觀察,靜脈穿剌多,信息單調,重復刺激大腦,極易產生疲勞和厭倦,隨時都可能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造成慣性差錯的認知偏差的可能性較大[4]。使用PDA腕帶識別系統可以有效減少輸液錯誤事件的發生。
3.1使用PDA腕帶識別系統的優點
3.1.1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了護士書寫時間,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與患兒及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及健康宣教。當患兒及家屬求助時,護士能及時判斷出其所處的位置,并能用PDA掃描患者信息,準確獲取患兒的治療資料,提供有效地幫助。
3.1.2提高安全性在輸液中使用PDA三查七對,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在患兒接受輸液及更換液體前,護士使用移動計算終端進行患兒身份及藥物的條碼匹配,可以實現快速而準確地識別,避免了同名同姓混淆,降低了人工核對流程中的出錯概率,將護理差錯風險降至最低,減輕了護士工作壓力,保證護理工作安全。
3.2PDA腕帶識別系統存在一些缺點PDA價格較貴,使用頻率高時很容易損傷儀器,一天中PDA要反復充電,偶爾會發生傳輸功能失效的情況,會顯示信號中斷,此時要重新啟動機器,給工作帶來不便。
4小結
綜上所述,使用PDA腕帶識別系統,嚴格執行用藥查對制度,能有效的防止因錯誤識別身份而引發的醫療事故,確保核心制度的執行,提高患兒的安全感。使患兒對護士更換藥物不再有疑問,對護士更換的藥物更加放心,提高了患兒及家屬對醫療安全的滿意度,提高了護士的風險防范意識,確保了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劉睆.住院患者腕部識別帶的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69.
[2]李枝國,劉世華.靜脈輸液質量予風險處理預案[M].長沙:湖南科技技術出版社,2008:1.
[3]劉春曉.103例護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5):292-294.
[4]錢萍.護理差錯高危因素的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2):99-101.
(本文編輯劉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