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518000深圳市廣東醫學院附屬深圳市福田區人民醫院兒科
余春艷:女,本科,主管護師
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在兒科病房的實施體會
余春艷
摘要目的:探討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在兒科病房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患兒22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應用小組責任模式,觀察組運用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時間、滿意率。結果: 觀察組患兒平均住院天數少于對照組(P<0.05),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是一種優化組合的新型工作模式,增加了醫護配合程度,提高了患兒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真正實現“以病人為中心”,促進了醫療改革。
關鍵詞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滿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38
收稿日期:(2014-10-15)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推進,為了真正實現“患者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的目標[1],全國都已實行優質醫療護理服務,患者滿意度是檢驗優質服務的重要指標。我科2011年8月~2012年3月對110例患兒實行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全面履行醫護職責,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為患兒提供優質服務。取得了很好效果,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兒220例,男135例,女85例。年齡2個月~12歲,平均6.5歲。將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運用小組責任制模式。普兒區安排2名責任護士,每名責任護士負責17例患兒;新生兒室安排2名責任護士,每名責任護士負責9例患兒;主班、治療班及輔助班護士協助責任護士工作,共同負責患兒所有治療及護理工作。醫師分管患兒由科主任統籌安排分配床位。
1.2.2觀察組運用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
1.2.2.1組建醫護一體化責任小組科主任和護士長根據病種、醫師和護士的特長,按分層級使用的原則,按照病區特點分成兩大單元(普兒單元及新生兒單元)6個醫護一體化責任小組。每小組由二線醫師、一線醫師、二級責任護士(護理組長)、一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組成。普兒單元分3組,每組分管11張床位;新生兒單元分3組,每組分管6張床位,分管的床位固定,使患兒住院期間都由同一組醫護一體化責任小組成員負責。
1.2.2.2制定工作職責醫護小組共同制定與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相適應的崗位職責。從患兒入院時,小組醫師、護士就共同分管同一組患兒。全面對患兒及其家庭成員進行評估,制定疾病臨床醫療護理路徑及治療、護理方案,建立醫護一體化、以家庭為中心、多學科相融合的工作模式。實行小組醫師、護士共同查房制,掌握患兒病情變化、治療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及家庭各成員心理狀態,共同制定宣教內容,以保證宣教內容的全面和準確,方便患兒及其家庭成員更好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和生活注意事項。對疑難、危重患兒,小組成員共同分析、討論,找出現存或潛在的問題,根據病情變化及時制訂診療護理方案。患兒出院時,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做好家庭成員疾病預防及育兒知識指導,減少再次入院。
1.2.2.3建立臨床資料數據庫醫護人員共同收集臨床資料,建立數據庫,內容包括:(1)基本資料。包括患兒姓名、年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聯系人等。(2)疾病相關資料。包括診斷、治療、有無并發癥、住院時間等。(3)護理資料。包括患兒及家屬對疾病知曉程度、對護理滿意度等。入院時由護士完善患兒基本資料,住院期間由主治醫師和護士完善疾病相關資料和護理資料,出院后再由專人錄入計算機數據庫。此數據庫供醫護人員共享。
1.2.2.4定期開展科研活動科研活動形式多樣,如:定期舉辦科研講座,培養科研興趣、如何在臨床工作中挖掘科研課題、論文寫作方法與技巧、文獻檢索方法、科研課題的申報等。醫護人員匯報討論自己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科研思路,實現信息共享,對不成熟的想法給出建議,較成熟的項目就科研設計、方法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涉及醫護共同參與的項目進行具體的分工布置。
1.2.2.5病歷質控管理實施“醫護一體化”三級責任管理制度:(1)一級管理。按管床情況將醫護人員分為數個責任小組,組內有醫療組長1 名,護理組長1 名,管床醫師及護士,各小組實施責任制病歷管理,將病歷管理落實到人。(2)二級管理。各病區護士長及病區副主任負責傳達上級指示,督導各病區運行病歷監管工作。(3)三級管理。科室主任及科護士長負責整個科室病歷質控管理督導工作,定期組織運行病歷專項管理小組會議,會議制定并及時更新相關管理制度,分析病歷質量反饋情況,指導下一步工作。建立骨科病歷管理責任人通訊表,檢查小組每周將檢查結果以電子郵件形式反饋至相關責任人,做到病歷管理人人知曉、人人有責。
1.3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兒住院天數和滿意度。滿意度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3個層次。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QR)表示,采用秩和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患兒住院天數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兒住院天數比較[d,M(Q R)]
2.2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士滿意度比較(表2)

表3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滿意度比較(例)
3討論
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是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型工作模式。隨著醫療技術及社會的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會”醫療模式已經取代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醫療模式。新的醫療模式的開展使得醫護關系由最初的主導-從屬模式逐漸向并列-互補模式轉變,而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打破了原有的醫患、護患兩條平行線的格局,重建醫、護、患三位一體的嶄新工作局面[2],實現了醫護關系向并列-互補模式轉變,促進“以病人為中心”的新型工作模式的開展。醫護一體化責任制小組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制定診療護理計劃,全面了解患兒及其家庭需求,及時予以解決,因此,醫護一體化服務模式的根本是“以病人為中心”[3]。
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促進醫療改革,實現了“三滿意”。衡量一家醫院的效率及管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住院天數[4],住院天數長,不僅增加了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及心理壓力,而且降低床位周轉率,影響醫院的工作效率。我們實行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從患兒入院到出院,小組人員對患兒的整個就醫過程完全掌握,通過臨床醫療護理的路徑化,重組了資源,優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質量,進而縮短了住院天數,降低了住院費用,提高了床位的周轉率,增加了患兒的收治量,有效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實行了醫護一體化小組責任制模式后,醫師護士共同查房,對患兒的病情變化及其家庭合理需求能及時當面溝通,省去了中間傳遞環節,加強了患兒住院過程的環節管理[5],護士能更快速準確的執行醫囑,保證了患兒治療的落實,提高了患兒滿意度。因為兒科疾病有明顯季節性,與家庭照顧有很大關系,因此,患兒出院時,小組成員會相互配合,以家庭為中心,做好家庭成員疾病預防及育兒知識指導,減少再次入院,從源頭上做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真正實現“患者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通知》[S].衛辦醫政發(2010)13號.
[2]楊莘,邵文利,應波,等.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完成從理念到行動的轉變[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33-34.
[3]劉燕,劉華英.運用醫護一體化模式提高護士臨床科研能力的實踐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4):273-274.
[4]王志平.醫護一體化模式下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研究[J].中外醫療,2012(33):158-159.
[5]徐玉蓮,張惠平,袁愛琴,等.統一管理床位資源運轉模式的實施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7):675-676.
(本文編輯崔蘭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