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新一輪國企改革方案的思路和目標是——精細化分類改革國企,讓國企更加市場化。
2015年10月中旬,歷經3個多月選聘,新興際華集團公司總經理人選最終敲定。由董事會選聘總經理——在許多企業稀松平常的事,在中央企業卻是頭一回。國企,尤其是大型國企,不僅僅是企業,因為其承擔的責任和追求的目標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企業。隨著2015年12月29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的正式發布,這些“央企集團”又將迎來哪些改變?
新方案將帶來什么?
國企改革一向被視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藍圖中最為重要的一筆。由于多家大型央企治理目前已經站在新一輪的改革風口上,并在中國A股市場上愈演愈烈,因此,很多人都認為,2016年將成為國企改革“大年”,國資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完善國企薪酬激勵體系、加快國企兼并重組將成為四大改革重點。
這一次的國企分類改革,可以說是做到了第一步——分開市場,將國有企業界定為商業類和公益類,明確將分類推進改革、分類促進發展、分類實施監管、分類定責考核。而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則是在分開的市場基礎上進一步放開市場。
對此,有專家稱,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形勢已經來到,必須來一場脫胎換骨的改革時刻。但是,國企改革必將帶來一些問題和思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認為,“從根本上實現國有企業市場化,還是要去進行所有權改革,而不是繼續在控制權改革這個框框里轉來轉去。從過去三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大家其實心里都有數。我們如果只是在國企的控制權問題上不斷糾結,那是實現不了市場化的。比如中糧、華潤,或者保利,這些大型央企的母公司其實并沒有實體的經營性業務,只是相當于一個管理總部,或者一個資本運營總部。具體的業務和資產,基本上都在子公司,而許多子公司也已經上市。這就涉及到我們對國有企業的定位,到底是把國有企業作為一個市場主體,還是一個政治主體。”
一直以來,中糧集團整體上市也是資本市場熱點話題。在國資委公布首批央企改革試點企業,中糧集團是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加工、貿易企業,中糧集團近年來一直在進行業務板塊和資產的整合,然而,集團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顯示,除蒙牛能夠保持利潤增長以外,其余上市平臺均呈現凈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局面。有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中糧集團的整體營業利潤目前處于虧損狀態,在獲得政府補助后才得以扭虧為盈。
的確,國有企業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而改革的成敗不完全在于能否“賺錢”,或者賺多少錢,而在于尊重國有企業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只是手段,強強聯合未必一定能夠融合,合并風潮并不必然讓國企更加強大和市場化。事實上,國企改革的背后面臨著一系列難題。
指向“有體系的整合”
2015年底,中紀委官網公布了2015年第二輪中央專項巡視的情況反饋。巡視對象包括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東方航空、中國鋁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商飛、中國鋁業等11家大型央企企業。從情況反饋看,與先前對央企的巡視情況基本一致,利益輸送和關聯交易等再次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顯然,關于人的制度必然是最重要的制度,但中國的國企目前還處在“初級階段”。大多數被巡視企業都存在利益輸送問題,而且,幾乎分布在各個環節,“這就是制度漏洞造成的,而非單純的個人問題。
實際上,在本輪改革中,高層已明顯認識到了過去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為此,在本輪國企改革中,完善國有資本運營管理體制始終是改革核心。本輪國企改革中,國有資本運營管理體制由“管人管事管資產”上升為了“管資本”,是又一次重大的進步。新一輪改革提出國企監管要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為主,將為董事會建設留出更多空間,“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旗下的企業更加強調市場化運作,由此給董事會帶來的改變會比之前更大。”一位央企負責人表示。
業內研究已經預期,未來國企改革方案將呈現“1+N”體系,“1”是指出臺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此后與之配套的系列文件“N”也將陸續推出,即持續性的政策。如果將視野納入整個深化改革進程,即從改革方法論看,進入深水區之后的改革是一盤棋,各項改革之間具有很強的耦合性和關聯度,因此,每一項關鍵性改革總會牽涉其他重大改革。具體而言,金融改革、財稅改革的效果如何,能否提高改革政策傳遞效率,很大程度上與市場微觀主體的行為相關,而國有企業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市場主體。比如以前備受詬病的“軟約束”問題能否通過改革來解決,就決定著相關金融改革的效果。
資本助力做大做強
進一步看,國企改革的“風口”,在資本市場上掀起的波瀾恐怕還將繼續。有數字顯示,未來5年將有20萬億之巨的國有資產進入股市。2015年,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在分開15年之后再度合并,新成立的中國中車為鐵路“巨無霸”。5月份,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宣布合并,新公司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元。12月初,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實施戰略重組,中冶3500億資產并入五礦;12月中,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總公司整合方案獲批,5000億元資產航運浮出水面。與此同時,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可以說,伴隨著國企改革進程的加速,資本市場上對國企改革概念的追捧必將掀起多次高潮。
事實上,深化國企改革也離不開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在本輪改革中,有關方面對于充分利用各類資本市場,大力推進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等也頗有期待。在各省市已經公布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中,加快證券化成為各地的改革方向,且不少地方提出了明確的國有資本證券化率。這意味著,不少相關上市國有企業將成為推進改革的載體。
通過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國企改革目標,在提高相關企業競爭力和效益的同時,也意味著上市公司的質量會有顯著改善,相關股票的投資價值會逐步顯現。也正因此,有研究機構明確表示,2016年國企改革將為重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