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佳雯 張興軍
被譽為“互聯網頭號大國”的中國將締造出更多的“奇跡”:以烏鎮峰會為開端,向影響世界互聯網進程的網絡強國跨越。
2015年12月18日,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落下帷幕。這次為期三日的世界互聯網盛會,吸引了來自全球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嘉賓的參與。其中包括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等8位外國領導人,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等2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600多位互聯網企業領軍人物、互聯網名人、專家學者,涉及互聯網相關的各領域。
青石板的小鎮街道,白墻黛瓦的枕水人家,手搖船的清水那頭。古韻飄香,質樸儒雅的烏鎮,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之后被確立為永久的會議舉辦之地,它承擔了現代互聯網變革的意義。讓先進的世界文明與悠久的中華文化交流在此相互融合,讓現代信息文明與傳統歷史文明在此交相輝映。
頂層設計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言,2025年互聯網經濟將在中國的GDP總體增長中占據22%的份額。而以烏鎮峰會為節點,中國無論是政府創造有利政策環境的能力,還是企業實現數字化的意愿以及勞動者的創業創新適應能力,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國兌現22%GDP份額的潛力根本用不了十年。
自從首屆烏鎮峰會讓中國政府、企業更清醒地看到互聯網行業對傳統經濟領域的攪動和重構。此后,中國領導對“互聯網+”的頂層設計明顯更為主動和活躍,以鼓勵創新、優化治理和戰略扶持的態度,為網絡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事實上,從21年前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擁有6.7億網民、413萬多家網站的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擁抱互聯網科技的勃興。后烏鎮時代,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正乘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東風,以創新、開放和融合的姿態,全面滲透著家電、金融、醫療、教育、旅游、娛樂等各個傳統領域,打通線上線下的所有商業活動。蓬勃崛起的互聯網經濟,正成為引領消費、擴大內需的綠色增長新引擎。
具體而言,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波斯頓咨詢(BCG)公司認為,這表明互聯網金融進入決策層視野,互聯網金融創新在政府層面正式獲得認可。
與此同時,為小微企業減負等中央政策也在密集出臺。政策紅利覆蓋之處,經濟活力便立即得到釋放,“互聯網+”的星星之火,漸成21世紀中國構建網絡強國燎原之勢。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在新書《國退民進》中寫到,近年來中國政府已為600多萬小微企業提供了有利的稅務制度,這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從而幫助中國保持較快經濟增速。
連接世界
學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 Christakis)和詹姆斯·富勒(James H. Fowler)在他們的著作《大連接》中預言,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信息、人與自然在內的一個“大連接”時代,已經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之中變成現實。事實上,這也是國家戰略中“互聯網+”概念的社會學基礎。互聯網的發展與進化,是托馬斯·弗里德曼筆下“世界是平的”的全球化盛宴的前提,它改變了供應鏈,改變了舊行業,也締造著新經濟(模式)。在互聯網的漸進過程中,共享、共贏越發深入人心,并將持續改變著世界。
從歷史進程中來看,各國政商學界在烏鎮峰會上所達成的多項共識,正是順應了互聯網世界的發展趨勢:互聯網讓經濟、文化和治理都超越了國界。后烏鎮時代,中國互聯網經濟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國內,中國企業家們以“走出去”的眼光進軍國際市場,讓中國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給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帶來變化。
中國互聯網受惠于世界網絡技術的發展,迅速成長為網絡大國。而世界也在分享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成果。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部長在2015年9月23日美國西雅圖召開的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致辭時舉例,美國有2500多家美國信息技術企業在華投資,他們的市場不斷擴大,他們的獲利不斷增長,他們的環境也不斷優化,許多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利潤已超過在美國本土的利潤。
事實上不僅是美國,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多個國家的互聯網的黃金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馬云在烏鎮峰會上用一句“心是全球化的,做的事就是全球化的”開啟了“跨境電子商務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主題論壇的討論。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馬云主導的阿里巴巴,正是跨境電商成長的典范。特恩斯全球市場研究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平臺從2014年8月起成為最受俄羅斯人歡迎的十大網站之一,遠超其他同類網站。
跨境電子商務將讓電子支付產業和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迎來新的世界市場,也意味著中國的企業和產品可以更便捷地走出去,而國外的企業和產品也能更便捷地走進來。打破地域壁壘,更有利于全球互聯網經濟實現互惠互利。
悉尼大學商學院中國經濟研究專家漢斯·亨得利希克教授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互聯網經濟是一個有力增長點,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經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國內市場巨大,同時也具有開拓和發展國際市場的潛力。”
大國起點
從兩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成功舉辦中可以看出,中國通過積極走向全球的努力,成為互聯網新局的構建者之一。烏鎮峰會成為一個卓有意義的試驗場,這里也是第一次以中國為主導,圍繞治理、經濟、反恐、共享等多重主題的全球性大會。它讓互聯互通和共享共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入人心,也標志著互聯網走向國際共贏格局的開始。
世界多國的主流輿論均評價,烏鎮峰會展現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相互信任、共同擔當的使命感。尤其是峰會之后這近一年的時間里,中國在推動世界互聯網發展與多邊平等治理方面顯示出了更大努力的決心與誠意。
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頭號制造大國、頭號貿易大國、頭號外儲大國,這些成績無一不彰顯出中國作為新興大國的雄厚實力和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依靠工業崛起的中國,如今正邁入后工業社會的信息時代,烏鎮峰會掀起的洶涌而至的網絡經濟大潮將為今后經濟增長提供新一輪動力。
從首屆大會時的“九項共識”到第二屆的“五點主張”,所體現的都是中國作為世界網絡大國、經濟大國的價值取向。有著責任擔當的中國,能夠在連接世界的新浪潮中起到引領的作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認為,中國在互聯網領域提出全球倡議,反映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參與國際互聯網治理的意愿。中國網民數量已達6.7億,規模全球第一。互聯網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的戰略空間。我們提出自己的主張,也是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發展做出的貢獻。
“后烏鎮”時代,被譽為“互聯網頭號大國”的中國將締造出更多的“奇跡”:以烏鎮峰會為開端,向影響世界互聯網進程的網絡強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