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會 楊明華(通訊作者)
(福建省腫瘤醫院麻醉科室 福建 福州 350000)
進行胃癌根治術是臨床上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臨床研究發現,在對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麻醉時,不僅要考慮麻醉的效果,還要考慮麻醉對患者蘇醒情況的影響。過去,臨床上大多使用吸入式全麻對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麻醉。但該麻醉方法會影響患者蘇醒時身體的狀態,而且對其神經系統的影響較大[1]。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胃癌根治術的患者聯合進行硬膜外麻醉和吸入式全麻會使其身體在蘇醒時處于較好的狀態,而且對其神經系統的影響較小。為了進一步證實此麻醉方法的有效性,我們對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胃癌根治術的4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胃癌根治術的41例患者。這41例患者的病情均經病理檢查得到確診,且均符合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條件。他們的麻醉分級均為Ⅰ級或Ⅱ級。我們將這41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有21例患者,對照組有20例患者。在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他們的年齡在40~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21±0.32歲。他們進行手術的時間在2.5~4.8小時之間,平均手術時間為3.15±0.4小時。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他們的年齡在38~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61±0.22歲。他們進行手術的時間在2.7~4.9小時之間,平均手術時間為3.27±0.2小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吸入式全麻。進行吸入式全麻的方法是:在麻醉開始前,為患者開放靜脈通道,對其進行血壓、心率、心電圖及 血氧飽和度監測,然后給其連接呼吸機,并將呼吸機的潮氣量設定為7~20ml/kg,將患者的呼吸頻率設定為12次/分鐘[2]。完成上述操作后,讓患者吸入咪唑安定(吸入量為0.05mg/kg)、維庫溴銨(吸入量為0.1mg/kg)、丙泊酚(吸入量為1.5mg/kg)和舒芬太尼(吸入量為0.4ug/kg)。待麻醉起效后,使用吸入七氟烷(吸入量為2~4L/h)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維持麻醉。
1.2.2 我院對實驗組患者聯合進行硬膜外麻醉和吸入式全麻。聯合進行硬膜外麻醉和吸入式全麻的方法是:在麻醉開始前,為患者開放靜脈通道,對其進行血壓、心率、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監測,然后給其連接呼吸機,并將呼吸機的潮氣量設定為7~20ml/kg,將患者的呼吸頻率設定為12次/分鐘。用硬膜外穿刺針對患者第12胸椎與第1腰椎的椎間隙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連接硬膜外導管,從硬膜外導管向患者的硬膜腔內注射2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再用硬膜外穿刺針對患者第2腰椎與第3腰椎的椎間隙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向椎間隙內注射3~6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完成上述操作后,按照1.2.1中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吸入式全麻和維持麻醉。
手術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蘇醒時的MAC值、術畢至蘇醒的時間和Steward的評分[3]。其中,患者術畢至蘇醒的時間是指患者從術畢至首次睜眼的時間。MAC值是一種用來表示吸入類麻醉藥鎮痛效果和麻醉強度的量化指標。患者蘇醒時的MAC值越低,說明其在蘇醒時身體的狀態越好。Steward是一種用來評價患者蘇醒時呼吸情況和神經功能的指標。患者蘇醒時Steward的評分越高,說明其蘇醒時的呼吸情況和神經功能越好。
我們使用SPSS16.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蘇醒時的MAC值和Steward的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術畢至蘇醒的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蘇醒指標的比較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近年來,此病在我國的發病呈逐年增高的趨勢。進行胃癌根治術是臨床上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在對進行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麻醉時,不僅要考慮麻醉的效果,還要考慮麻醉對患者蘇醒情況的影響[4]。
聯合使用硬膜外麻醉和吸入式全麻是近年來臨床上對接受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麻醉的新方法。該聯合麻醉方法除了具有麻醉效果好的優點外,還能夠對患者交感神經的傳導產生明顯的阻滯作用,從而可使患者腦部的血管處于擴展的狀態[5],增加其腦部的供血量,進而可使患者的身體在蘇醒時保持良好的狀態,減輕其腦神經功能受到的影響[6]。不過,該聯合麻醉方法會延長患者術畢至蘇醒的時間。這一情況應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聯合進行硬膜外麻醉和吸入式全麻的實驗組患者其蘇醒時的MAC值和Steward的評分均明顯優于只進行吸入式全麻的對照組患者,其術畢至蘇醒的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對接受胃癌根治術的患者聯合進行硬膜外麻醉和吸入式全麻雖然會延長其術畢至蘇醒的時間,但會使其身體在蘇醒時處于較好的狀態,而且對其神經系統的影響較小。因此,接受胃癌根治術的患者可將聯合進行硬膜外麻醉和吸入式全麻作為首選的麻醉方法。
[1]寇鵬林,賀勇,白治虎.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術麻醉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5):1035-1036.
[2]李曉健, 張雪松, 張強華,等. 吸入式全麻和吸入式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對胃癌根治術患者清醒時MAC的影響[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6(18):3494-3495.
[3]徐啟明,李文碩. 臨床麻醉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87-388.
[4]路喻清,馮陽陽,史軍軍,等. 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麻醉對胃癌術后鎮痛的影響[J]. 現代腫瘤醫學,2011,19(4):764-766.
[5]凌金祖,柏化麗,常國祥,等. 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對胃癌手術患者聽覺誘發電位的影響[J]. 中國臨床醫生,2011,39(3):47-48.
[6]李斌,張潔. 硬膜外復合全麻在老年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刊,2008,35(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