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波
(湖北省京山縣衛生學校 湖北 京山 431899)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科常見的出疹性疾病。此病具有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對患兒的健康可構成嚴重的威脅。2008年,我國將手足口病歸入丙類傳染病的范疇,進一步加強了對此病的防控工作。此病患兒多為5歲以下的小兒,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手、足及口腔等部位出現皰疹。在病情較重時,此病患兒可發生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甚至可發生生命危險[1]。目前,臨床上尚無可治療手足口病的特效藥。干擾素是一種活性蛋白質制劑,具有抗病毒、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是治療手足口病的常用藥物[2]。但臨床實踐證實,單用干擾素治療手足口病的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我院應用炎琥寧與干擾素治療手足口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79例患兒均為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這些患兒均有低熱、手、足及口腔出現皰疹等臨床表現,均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手足口病。將這些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對照組39例患兒中,有男性19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1.5~7歲,平均年齡為(4.12±1.2)歲。在實驗組40例患兒中,有男性21例、女性19例,其年齡為2~6歲,平均年齡為(3.83±1.4)歲。兩組患兒均排除了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的可能。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進行退熱、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并對其病情進行密切的監測。為對照組患兒使用干擾素進行治療,其用法是:8萬IU/kg/次,每天肌肉注射1~2次。在此基礎上,為實驗組患兒加用炎琥寧進行治療,其用法是:10mg/kg/次,將此藥加入到100毫升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注射,每天用藥一次。
在對兩組患兒進行治療期間密切觀察其皮膚潰瘍、皮疹及體溫的變化情況。定期對兩組患兒進行血常規檢查,并準確記錄在對其進行治療后其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密切觀察兩組患兒在進行治療期間是否發生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在對患兒進行治療2天內若其體溫基本恢復正常,患處的皮疹基本消失或得以控制,可判定其治療有效。采用我院兒科自制的患兒家屬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兒的家屬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將其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患兒的家屬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兒治療的有效率為74.36%(29/39),實驗組患兒治療的有效率為95%(38/40)。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治療的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治療后,對照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且皮疹得到控制的平均時間為(4.3±0.8)天,實驗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且皮疹得到控制的平均時間為(2.2±0.4)天。對照組患兒住院的時間平均為(6.2±1.1)天,實驗組患兒住院的時間平均為(4.5±0.6)天。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在進行治療后其體溫恢復正常且皮疹得到控制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未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
在進行治療前,實驗組患兒白細胞的計數為(10.54±0.62)×109/L,對照組患兒白細胞的計數為(10.51±0.66)×109/L。在進行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白細胞的計數為(5.81±0.23)×109/L,對照組患兒白細胞的計數為(6.67±0.62)×109/L。兩組患兒在進行治療前其白細胞的計數相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在進行治療后其白細胞的計數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為(3.20±2.15)d,對照組患兒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為(4.79±2.03)d。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在進行治療后其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兒在進行治療后其白細胞計數的分析(±s)

表1 對兩組患兒在進行治療后其白細胞計數的分析(±s)
治療后白細胞計數(L)實驗組403.20±2.1510.54±0.62×1095.81±0.23×109對照組394.79±2.0310.51±0.66×1096.67±0.62×109 t 17.5917.8517.68 P<0.05>0.05<0.05組別n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d)治療前白細胞計數(L)
與對照組患兒的家屬相比,實驗組患兒的家屬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兒的家屬對治療效果滿意率的分析(n/%)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主要為經呼吸道傳播、經消化道傳播及接觸性傳播等[3]。此病患兒可出現低熱、厭食、手、足及口腔出現皮疹等臨床表現,在病情較重時可發生腦膜炎、肺水腫等并發癥。干擾素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具有促進人體內抗病毒蛋白的生成、提高淋巴細胞、吞噬細胞及免疫系統的功能等作用。炎琥寧是一種穿心蓮的提取物,具有清熱解毒、抗病毒、退熱等作用。臨床實踐證實,聯用干擾素與炎琥寧對手足口病患兒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其臨床癥狀,促使其更快地痊愈。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治療的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兒相比,實驗組患兒在進行治療后其白細胞的計數較低,其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的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兒的家屬相比,實驗組患兒的家屬對治療效果的總滿意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治療期間,兩組患兒均未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癥。可見,應用炎琥寧與干擾素治療手足口病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較快地改善患兒的病情,而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戴薔蕾,李晶. 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 當代醫學,2011,01:12-14.
[2]鄔金鳳. 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36:26-28.
[3]呂玲. 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7:67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