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玲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 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的婦科腫瘤。此病主要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的細胞發生增生引起的,患者多為育齡女性。近年來,此病患者的發病年齡正在逐漸變小,因此很多此病患者都是無孕產史的女性。對此類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的關鍵除了要盡可能地將其子宮肌瘤剔除干凈外,還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其生育能力。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均是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手術。為了比較用這兩種手術對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我們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本次研究的過程和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8例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這108例患者的病情均經B超檢查得到確診,在入院時均存在經期延長、經血量過多和腹痛等癥狀,均符合進行手術的指征,且均已結婚。她們的年齡在22~3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2±1.4歲,其病程在3~20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10.4±5.4個月,其子宮肌瘤的直徑在4~10cm之間,平均直徑為6.2±2.4cm。她們中有單發性子宮肌瘤患者78例,有多發性子宮肌瘤患者30例,有肌瘤位于子宮前壁者48例,有肌瘤位于子宮后壁者42例,有肌瘤位于子宮底者18例,有漿膜下子宮肌瘤患者57例,有肌壁間子宮肌瘤患者42例,有闊韌帶子宮肌瘤患者9例。我們將這108例患者平均分為開腹手術組和腹腔鏡手術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開腹手術組患者的手術方法 我院使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對開腹手術組患者進行治療。該手術的過程是: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恥骨聯合上2~3橫指處做一個7cm左右的切口,分離肌肉組織和腹膜,使子宮充分暴露。找到子宮肌瘤,對其蒂部進行結扎,然后將其剔除,并使用電凝法對出血點進行止血。完成上述操作后,常規縫合手術切口。
1.2.2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的手術方法 我院使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腹腔鏡手術組患者進行治療。該手術的過程是:患者取平臥位,對其進行氣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在患者肚臍下3cm處做一個2cm長的切口,并經此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在患者的左下腹和右下腹各做一個輔助操作孔,然后置入腹腔鏡和套管。通過腹腔鏡向患者子宮肌層的深處(最好選在子宮肌瘤的邊緣處)注入適量的垂體后葉素和20U的縮宮素,然后用單極電鉤切開子宮的漿膜層,找到子宮肌瘤。用抓鉗將子宮肌瘤向外牽拉,然后分離子宮肌瘤的包膜,將其蒂部切斷,最后對出血點進行電凝止血,取出肌瘤,縫合手術切口。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在手術后兩年內成功妊娠的幾率和妊娠的結局。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次研究得到的數據資料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n)和(%)表示,組間比較用表示,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的成功率均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在手術后兩年內成功妊娠幾率的比較在手術后的兩年內,腹腔鏡組中有39例患者成功妊娠,其成功妊娠率為72.2%。開腹組中有28例患者成功妊娠,其成功妊娠率為51.9%。腹腔鏡手術組患者手術后兩年內成功妊娠的幾率明顯優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的比較 腹腔鏡手術組患者妊娠的結局明顯優于開腹手術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的比較(例/%)
子宮肌瘤是一種發生在子宮肌層或子宮圓韌帶上的良性腫瘤。調查資料顯示,此病在我國育齡女性中的發病率高達12.5%。一般來說,如果子宮肌瘤的體積小于1cm,那么患者幾乎不會出現臨床癥狀。但子宮肌瘤的體積若大于2cm,那么患者就會出現經期延長、經血量過多、腹部有包塊和腹痛等癥狀,從而影響其身體健康[1]。
近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子宮肌瘤會對女性的妊娠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包括:①當子宮肌瘤位于子宮下段或子宮頸時,就會向著子宮腔的方向生長,從而使子宮頸發生扭曲、變形,進而降低患者妊娠的幾率。②當子宮肌瘤位于黏膜下層、肌壁間或漿膜下層時,就會擠壓輸卵管,使輸卵管發生堵塞而影響患者受孕。③生長在子宮腔內的子宮肌瘤其直徑若超過3cm,就會干擾子宮內膜的生長,從而影響受精卵的著床。④子宮肌瘤的位置若距離卵巢較近,就會影響卵巢的排卵功能,從而降低患者妊娠的幾率[2]。因此,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應盡早進行治療,以免影響受孕[3]。
目前,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均已獲得了臨床上的認可。不過,這兩種手術對子宮肌瘤患者妊娠情況的影響臨床上尚無定論。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分別使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54例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使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其在手術后兩年內成功妊娠的幾率和妊娠的結局均明顯優于使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筆者認為,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進行開腹手術會增加患者發生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宮內感染等并發癥的幾率。而上述并發癥會降低女性妊娠的幾率。
綜上所述,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的成功率均為100%。不過,與使用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對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相比,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能更好地保護其生育能力。因此,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更適合無孕產史的子宮肌瘤患者使用。
[1]楊羞花.不同方式治療子宮肌瘤對術后妊娠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8):158-160.
[2]徐綠妍,朱長焜,謝幸等.子宮手術不同術式對生育期婦女卵巢功能影響的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5,24(07):487-489.
[3]劉東妮.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對術后受孕率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5,35(0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