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霜玲
(武漢市武東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該病主要是指患者因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導致其子宮異常出血。該病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月經量過多、月經周期不規律、月經期延長或子宮不規則出血[1]。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在進行治療的同時對其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能改善其生活質量。為此,我院對近幾年收治的部分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關于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診斷標準。這些患者均不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不患有惡性腫瘤,無精神障礙,無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和人性化護理組,每組各41例患者。常規護理組患者的年齡為20~48歲,平均年齡為(34.2±2.4)歲,人性化護理組患者的年齡為21~46歲,平均年齡為(35.1±2.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藥進行治療。同時,為常規護理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觀察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督促其按時服藥。為人性化護理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對功能性子宮出血的認識,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的情緒。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知識,讓其正確認識自身的病情。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方法,并重點強調該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增強其進行治療的信心,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2)護理人員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日常生活的狀態,尋找其發病的原因。對因日常生活不規律和壓力過大而發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護理人員讓其放松心情,避免其發生過度緊張或過度勞累的情況,讓其做到勞逸結合[2]。對因個人衛生狀況不佳而發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護理人員提醒其注意個人衛生,告知其進行陰部護理的方法。3)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一般會伴有貧血的癥狀。對有貧血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營養均衡,讓其多食用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從而改善其貧血的癥狀,提高其身體素質。4)功能性子宮出血是一種慢性疾病,該病患者需要長期進行治療。部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容易忘記服藥,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告知其按時服藥的重要性,督促其按時服藥,并幫助其養成按時服藥的習慣。5)護理人員定期詢問患者是否感到身體不適。一旦患者發生不良反應,護理人員立即通知其主治醫生,并遵醫囑對其進行更換藥物等相應的處理[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后,使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質量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五個測評項目。每個項目的總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人性化護理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為(41.3±4.5)分,其情緒功能評分為(44.3±5.3)分,其角色功能評分為(41.2±5.3)分;其社會功能評分為(39.6±5.3)分,其軀體功能評分為(41.8±5.1)分。常規護理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為(68.4±8.3)分,其情緒功能評分為(71.5±6.2)分,其角色功能評分為(66.3±8.4)分,其社會功能評分為(67.2±3.4)分,其軀體功能評分為(71.3±6.4)分。人性化護理組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情緒功能評分、角色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及軀體功能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主要發病人群是處于生育期或發育期的女性。女性發生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神經-內分泌系統失常。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月經周期紊亂和子宮不規律出血。臨床醫生通常使用藥物治療該病。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在對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更加重視患者的感受,努力為其進行全方位的護理服務,使其在治療期間更舒適,并通過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及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方式,促進其身體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質量,有利于其身體盡快康復。
[1]胡玲.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12):1726-1727.
[2]高艷玲.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大家健康,2014,8(4):279-279.
[3]于曉英.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體會[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4,11(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