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麗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西關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河南 淮陽 466700)
臨床上將產婦的子宮口從開始擴張至子宮口完全張開的這段時間叫做分娩活躍期。產婦在進入到分娩活躍期后,其子宮口若不再擴張且持續在4h以上,即可判斷其發生了分娩活躍期停滯[1]。以往,臨床上對分娩活躍期停滯的產婦多采用剖宮產術進行分娩。但是,大量的臨床數據顯示,對分娩活躍期停滯的產婦進行剖宮產后,其產褥感染、產后出血、絨毛膜羊膜炎等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增加。有研究表明,對分娩活躍期停滯的產婦,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讓其進行自然分娩,可明顯降低其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此,我院對2012年8月~2013年5月期間在分娩時被診斷為分娩活躍期停滯的38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8月~2013年5月期間在我院分娩時被診斷為分娩活躍期停滯的380例產婦。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將這380例產婦分為剖宮產組和順產組,每組各有190例產婦。剖宮產組產婦的年齡在19歲~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10.1歲。順產組產婦的年齡在18歲~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10.2歲。兩組產婦的臨床特征見表1。兩組產婦在年齡、平均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產婦的臨床特征
對剖宮產組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讓順產組產婦進行自然分娩。然后,對兩組產婦從入院至分娩結束后所有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的內容包括:產婦的年齡、平均孕周、分娩前的平均BMI、使用鎮痛藥的人數、使用縮宮素的人數、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新生兒的平均體重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等。
(1)對產婦胎盤的臍血管、絨毛膜板、絨毛膜蛻膜、羊膜的狀態進行檢查后,評估其胎盤的狀態。(2)絨毛膜羊膜炎的判斷標準為:產婦受到浸潤的中性粒細胞的個數>5~10個/每個高倍視野。(3)產褥感染的判斷標準為:①產婦出現持久發熱的癥狀。②產婦手術的切口有紅腫的癥狀及疼痛感。③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顯示,產婦的炎性因子呈陽性。(4)產后出血的判斷標準為:①產后一般性出血的判定標準為:A.在產后的2h內,產婦的出血量>400ml。B.在產后的24內,產婦的出血量>500ml。二者有其一,即可判斷其發生產后一般性出血。②產后嚴重性出血的判定標準為:A.自然分娩的產婦,其產后的出血量>1000ml。B.剖宮產分娩的產婦,其產后的出血量>1500ml。(5)新生兒酸中毒的判定標準為:①對新生兒進行血氣分析,觀察其血液中堿的剩余(BE)量。當新生兒血液中BE的含量≤-12時,即可判斷其發生酸中毒。②為新生兒檢測PH值,以觀察其臍動脈血的酸堿度。當新生兒的PH值<7時,即可判定其發生酸中毒[2]。
我們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剖宮產組的190例產婦中,有153例產婦使用分娩鎮痛藥,有147例產婦使用縮宮素。在順產組的190例產婦中,有138例產婦使用分娩鎮痛藥,有139例產婦使用縮宮素。兩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用藥情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用藥情況的比較
順產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剖宮產組產婦,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的比較(n)
在通常情況下,產婦的子宮處于正常的收縮狀態,在其進入到分娩活躍期時,其子宮口開始擴張,但其子宮口若在擴張至3cm后就不再擴張的時間超過2h,即可判斷其發生了分娩活躍期停滯[3]。臨床上對分娩活躍期停滯的產婦主要是使用剖宮產術進行分娩。但進行剖宮產的產婦極易發生絨毛膜羊膜炎、產褥感染、產后出血等產后并發癥,嚴重時會危及其生命[4]。黃美蘭的研究表明,對于分娩活躍期停滯的產婦,應加強對其產程變化及胎兒狀態的觀察,在確定安全的前提下,應優先選擇讓其進行自然分娩[5]。薛秋芬的研究表明,進行剖宮產手術雖然可有效地解決產婦難產的問題,但會增加其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不利于其產后的恢復[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用藥情況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順產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剖宮產組產婦。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此研究結果與王陶然等人[7]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與讓分娩活躍期停滯的產婦進行剖宮產相比,讓其進行自然分娩可有效地降低其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且對新生兒的生命體征無影響。
[1]張清秀,韓風梅.安定在分娩活躍期停滯中的應用[J].職業與健康,2001,01(02):90-91.
[2]賀玲,王淑.產程中活躍期停滯分析的原因[J].河南醫藥信息,2002,08(01):102-103.
[3]張建.活躍期停滯60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0(07):39-40.
[4]張麗.241例活躍期停滯臨床分析[J].吉林醫學,2010,12(04):812-813.
[5]黃美蘭.活躍期停滯180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16(13):78-79.
[6]薛秋芬.活躍期停滯產婦200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4(20):918-919.
[7]王陶然,張敏.西藏尼木縣孕產期活躍期停滯產婦病例臨床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2,15(09):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