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定州市人民醫院腫瘤科 河北 定州 073000)
胃癌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胃癌的發病率位居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其致死率位居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的第三位[1]。惡性腹腔積液是惡性腫瘤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多因體液在其腹腔內大量潴留所致。據統計,大約有60%的T3期或T4期胃癌患者會在接受胃癌根治手術后出現惡性腹腔積液的情況。這類患者的身體狀況極差,通常不能承受全身化療,因此臨床上常采用靜脈化療、腹腔灌注化療、高頻熱療、中藥外敷及腹腔熱灌注化療等方式對其進行治療[2]。在本次研究中,為了探討分析用靜脈注射斑蝥酸鈉和腹腔熱灌注順鉑的方法對存在惡性腹腔積液的晚期胃癌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近期我院收治的82例合并惡性腹腔積液的晚期胃癌患者,我們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治療組(42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各項檢查結果均符合惡性腹腔積液的臨床診斷標準,其KPS評分均≥60分,其預計生存期均>3個月。在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其年齡為45~82歲,平均年齡為(57.1±10.4)歲;在治療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8例,其年齡為41~84歲,平均年齡為(56.7±12.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①存在腹腔粘連的患者。②存在腹腔感染的患者。③存在腸梗阻的患者。
采用靜脈注射斑蝥酸鈉和腹腔灌注順鉑的方法為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靜脈注射斑蝥酸鈉和腹腔熱灌注順鉑的方法為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然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
1.2.1 對照組患者 采用靜脈注射斑蝥酸鈉和腹腔灌注順鉑的方法為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①將0.5mg的斑蝥酸鈉注射液混入250mL的生理鹽水中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日,連續治療8周。②在超聲引導下對患者進行腹腔穿刺及置管操作,在吸凈其腹腔積液后,向其腹腔內注入40mg/m2的順鉑進行灌注治療,1次/周,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③在療程未結束時,若患者腹腔內的積液明顯消失,則應立即停止治療。
1.2.2 治療組患者 采用靜脈注射斑蝥酸鈉和腹腔熱灌注順鉑的方法為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①靜脈注射斑蝥酸鈉的方法同對照組。②在超聲引導下對患者進行腹腔穿刺及置管操作,在吸凈其腹腔積液后,向其腹腔內注入40mg/m2的順鉑和10mg的地塞米松進行灌注治療,并將灌注液的入體溫度控制在43℃~45℃之間,將灌注液的出體溫度控制在41℃~42℃之間,1次/周,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③在療程未結束時,若患者腹腔內的積液明顯消失,則應立即停止治療。
1.3.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WHO規定的癌性滲液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定:①完全緩解(CR):患者的腹腔積液完全消失,并持續4周以上。②部分緩解(PR):患者的腹腔積液顯著減少,并持續4周以上。③穩定(SD):患者的腹腔積液有所減少,并持續4周以上。④進展(PD):患者的腹腔積液未減少,甚至在增加。治療的總有效率=(CR例數+PR例數)/總例數×100%。
1.3.2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的評定標準 參照KPS(Karnofsky)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進行評定:①好轉:患者的KP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10分以上,并持續4周以上。②穩定:患者的KPS評分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③惡化:患者的KP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0分以上。生活質量的改善率=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9.1%,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47.5%,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治療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率為61.9%,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率為32.5%,治療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率的比較(n/%)
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8.1%,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0.0%,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腹腔熱灌注化療(IPCH)是在進行傳統腹腔化療(IPC)的基礎上,利用熱動力學效應增加抗腫瘤藥物的藥效,從而提高化療效果的一種療法[3]。該療法具有起效迅速、腹腔內局部的藥物濃度較高、患者的耐受性較好等優點[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用靜脈注射斑蝥酸鈉和腹腔熱灌注順鉑的方法對存在惡性腹腔積液的晚期胃癌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詹高房,雷建.腹腔熱灌注化療防治胃癌腹腔轉移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26-28.
[2]蒙艷鳳,徐學新,楊國穩等.鉑類藥物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惡性腹腔積液的現狀與進展[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12):1341-1343.
[3]陳非,郭黔,羅舒等.腹腔熱灌注聯合全身化療治療惡性腹腔積液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學,2011,40(34):3465-3466.
[4]彭定宏,袁靜,曹付梅等.腹腔循環熱灌注聯合靜脈化療在胃癌合并腹腔積液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