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云
(宿遷市泗陽縣人民醫院 江蘇 宿遷 223700)
冠狀動脈造影術是臨床上用于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1]。通過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可有效地判斷受檢者冠狀動脈病變的范圍及嚴重的程度。經橈動脈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是指經橈動脈將特制的心導管送至受檢者主動脈根部,分別插入左冠狀動脈口和右冠狀動脈口,再注入造影劑使冠狀動脈及其主要的分支顯影的一種技術[2,3]。但受檢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易發生多種并發癥。為此,我院對近幾年在我院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部分受檢者進行綜合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間在我院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140例受檢者。所有受檢者的病情均被初步診斷為冠心病,需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確診其病情。在這些受檢者中,有男性受檢者68例,女性受檢者72例;其年齡為31~65歲,平均年齡為(45.9±6.2)歲。隨機將這些受檢者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每組各70例受檢者。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為常規組受檢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受檢者入院后,協助其進行各項常規檢查。配合醫生對受檢者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每天對受檢者的病房進行清掃和消毒,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但要防止空氣對流,以免受檢者發生穿刺部位感染等并發癥。為綜合組受檢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
1.2.1 對受檢者進行術前護理的方法 護理人員詳細地詢問受檢者的病史、臨床癥狀等。護理人員耐心地與受檢者進行溝通,詳細地向其介紹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方法、流程及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生理反應,提高其對該手術的認知水平,拉近其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其恐懼、緊張等情緒。向受檢者強調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安全性,為其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幫助其樹立成功進行手術的信心。如果受檢者的情緒難以控制,在手術前讓其口服安定[3]。護理人員詢問受檢者有無藥物過敏史,并對受檢者進行抗生素及碘過敏試驗。手術前50~60 min,護理人員受檢者穿刺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檢查受檢者雙側尺動脈、橈動脈的搏動情況。準備好手術所需的監護儀器及對受檢者進行搶救時所需的藥物。
1.2.2 對受檢者進行術中護理的方法 護理人員確定受檢者排尿后,將其送入導管室。護理人員協助受檢者擺放好合適的體位[4],充分暴露其橈動脈,方便對其橈動脈進行穿刺。手術開始時,護理人員再次向受檢者詳細地講解手術操作的步驟及需要注意的事項。手術進行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對受檢者進行持續性的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其心電變化,了解受檢者是否有強烈的不適感。觀察受檢者穿刺部位皮膚的顏色。若受檢者有嚴重的疼痛感,手指的溫度明顯降低,面色較蒼白,及時為受檢者注射利多卡因或硝酸甘油,待受檢者的上述癥狀消失后,繼續進行手術。
1.2.3 對受檢者進行術后護理的方法 護理人員將受檢者送入監護病房,為其拔除鞘管。使用橈動脈加壓止血器對受檢者的穿刺部位進行壓迫止血。每2個小時為加壓止血器的氣囊減壓一次[5]。在減壓時保證受檢者無滲血的情況。護理人員密切觀察受檢者血液循環及橈動脈搏動的情況。定時詢問受檢者有無疼痛、手腳麻木及腫脹等感覺。囑咐受檢者在手術后飲食宜清淡,多喝水,以便促進造影劑快速排出體外,減少造影劑對其腎功能的損害。護理人員及時對受檢者的病房進行清掃和消毒,保證其有良好的住院環境,并督促其多休息,促進其身體快速恢復至較好的狀態。在受檢者術后康復的階段,護理人員鼓勵其多進行功能性活動,但避免術側腕關節用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受檢者穿刺部位出血、皮下淤斑,手部缺血、橈動脈閉塞、低血壓、栓塞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護理,綜合組受檢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受檢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n,%)
冠狀動脈造影術是診斷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該手術的操作方法較為復雜,受檢者術后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5,6]。因此,護理人員需在圍手術期對此類受檢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綜合護理是目前臨床上推廣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使用該護理模式對受檢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更要注重對受檢者進行人文關懷,重視影響其身體健康的生理、心理、社會角色等各方面的因素。對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受檢者在圍手術期進行綜合護理,能減少其不良情緒,使其以最佳的狀態進行手術,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并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橈動脈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受檢者容易發生穿刺部位出血、皮下淤斑,手部缺血、橈動脈閉塞、低血壓、栓塞等并發癥。這與逢妍[6]的研究結果相一直。逢妍在研究報告中提到,避免進行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受檢者發生并發癥的方法主要是:術前護理人員與受檢者進行溝通,穩定其情緒,了解其肢體血液循環的狀況;術后為受檢者使用活血化淤的中成藥進行輔助治療;密切觀察受檢者皮膚的顏色、溫度及手指的活動度、橈動脈搏動的情況、穿刺處有無出血、滲血及腫脹等情況;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指導,鼓勵其多進行功能性鍛煉。這與本次研究中我院對綜合組受檢者進行護理的措施相似。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綜合護理的綜合組受檢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常規組受檢者。這是因為,術前為受檢者講解與手術相關的知識,穩定其心理狀態,能使其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密切配合醫生和護士的各項操作,降低了手術操作的難度,減少了受檢者的痛苦;術后對穿刺部位進行壓迫止血,讓受檢者獲得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其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此外,降低此類受檢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就能促進受檢者早日恢復自理能力,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減輕其經濟負擔。張慧敏[7]等人經研究證實,對經橈動進行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受檢者實施綜合護理能消除其不良的情緒,提高其手術的成功率,有效地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這與本次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經橈動進行脈冠狀動脈造影術的受檢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受檢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1] 李劍,李建華,鄧懷靜.經橈動脈穿刺行冠狀動脈造影的臨床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2,10(3):307-308.
[2] 王泳紅,鄧蓉.62例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綜合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8):57-58.
[3] 李春芝,鄭云玲.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前和術后護理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13,20(8):922-923.
[4] 孫君芳,林芳,王美蘭,等.經橈動脈冠狀動脈介入術并發迷走神經反射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8):697-698.
[5] 劉懷芹,劉懷杰,付玲.經皮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術33例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7):558-559.
[6] 逢妍.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護理體會[J].天津護理,2015,36(6):432-433.
[7] 張慧敏,宋紅,國強華.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的護理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8):95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