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保毅 李傳寶 趙亞麗 陳海雁 李潮海



摘要:通過兩地兩年田問定位試驗,對比研究常規耕作并秸稈還田(CT)、深耕并秸稈還田(DT)、深耕但秸稈不還田(DNT)三種耕作方式對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深耕和秸稈還田均能夠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DT處理耕層土壤細菌、真菌、放線菌數量顯著高于cT處理和DNT處理,分別增加10.8%、23.9%、31.0%和56.1%、85.3%、142.6%。深耕主要增加耕層中下部土壤微生物數量,而秸稈還田能夠增加整個耕層土壤微生物數量。
關鍵詞:深耕;秸稈還田;土壤微生物
中圖分類號:S154.3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5)11-0060-04
微生物是土壤養分轉化和循環的動力,也是土壤有機質中最為活躍的部分,直接影響土壤養分的礦化和固定。土壤微生物的數量變化能靈敏反應出農田土壤理化性狀的變化。研究表明,耕作通過改變土壤物理性狀對土壤微生物數量產生影響,深耕能夠提高農田土壤微生物數量,秸稈還田也能夠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并且土壤微生物數量的變化與秸稈在耕層土壤中的分布狀況有關。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實踐中部分地區已經把深耕并秸稈還田技術作為緩解耕層土壤緊實措施進行推廣,但該技術給黃淮海冬小麥一夏玉米兩熟地區農田土壤微生物類群帶來的變化尚缺乏研究。本文擬通過在鶴壁和漯河兩個不同生態的土壤上,研究連續深耕并秸稈還田條件下玉米田土壤微生物類群的變化規律,為提升黃淮海地區糧食單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