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飛 彭秀琴 季亞輝 胡一新



摘要:為尋求南方地區設施鹽漬土壤的最優暗管布局方案,設計不同暗管埋深(0.6 m和0.8 m)和間距(6、8 m和10 m)的暗管排水處理,對不同土層土壤電導率(Ec)、番茄產量、主要品質指標(可溶性固形物、總酸、Vc、糖酸比)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進行了觀測,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投影尋蹤分類模型,對不同暗管布局方案進行優選和評價。結果表明:較淺和較密的暗管布局對提高番茄綜合品質有利,番茄綜合品質以D1S1最優;投影尋蹤分類模型計算結果顯示,D2S2為最優處理,投影值為1.4138。即暗管埋深0.8 m、間距8 m為綜合效益最優的暗管布局模式。
關鍵詞:鹽漬土壤;暗管排水;番茄;綜合效益;投影尋蹤
中圖分類號:S156.4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5)11-0075-05
我國設施農業發展迅速,設施栽培面積占總農業面積的11.6%。番茄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我國日光溫室栽培的主要品種。然而,由于設施土壤長期得不到雨水淋洗,且蒸發強烈,土壤環境日趨惡化。目前,設施鹽漬土壤的改良主要包括客土法、生物有機肥改良、高溫悶棚改良、水利改良等。
暗管排水作為有效的降鹽手段,在濱海鹽堿土改良中已有較多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暗管排水在設施鹽漬土壤改良方面的應用尚不多見,基于綜合效益(產量、品質、鹽分去除效率和灌溉水生產效率等)的暗管布局方案的優選研究則更為匱乏。本研究設計不同埋深和間距的暗管布局方案,探討不同暗管處理對設施土壤鹽分、番茄產量、品質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響,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投影尋蹤分類模型,對不同暗管布局方案進行優選和評價,旨在為南方地區設施鹽漬土壤環境的改良及番茄的優質、高產栽培提供有益參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