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慶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老師,要搞好教育,首先要有一顆赤誠的心,用愛的甘露滋潤孩子們的心田,用愛心點燃一顆顆純潔的靈魂。對于那些學困生,特別是邊遠山區的留守學困生,教師應給他們更多的愛,經常鼓勵、幫助他們。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缺點,學困生也并非一無是處,對于學困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哪怕是很微弱的閃光點,很微小的進步,我們教師也要及時予以引導肯定,盡量挖掘其閃光點,努力從贊美中去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產生欣慰、幸福的內心體驗,增強榮譽感、自信心、上進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內在的動力。當一個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與動力,他的進步就變得輕松、容易多了。
我們班有一位學生叫楊龍,他人長得很可愛,也很聰明,但他好動愛講話,上課的時候總管不住自己,不是逗同桌,就是自己玩,有時一個筆頭就能玩大半節課,他的同桌換了又換。對于楊龍,任課老師的反應很強烈,他的行為不僅違反了課堂紀律,而且嚴重影響了老師的教學,可他對任課老師的批評教育非但不能謙虛接受,而且還處處找借口,刁難老師。我利用課余時間找他談話,而他卻愛理不理。于是我找來他的家長溝通,才知道這孩子得的是小兒多動癥。他爸爸告訴我,他們在給孩子治療,希望老師能體諒。聽到這個情況,我不再責罵這個孩子,而是想辦法幫助他。有一天課堂上,我發現楊龍在一張廢紙上畫畫,盡管他這樣做不對,但畫卻畫得相當不錯。抓住這個機會,我就讓他展示自己的畫,同學們都認為畫的不錯,接著我向他提出如果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時間,他每天都認真地做作業,雖然字寫得很難看,我還是及時表揚他,這讓他很高興。有一次,班里大掃除,他非常積極,搶著打掃衛生,我立刻就在班里表揚他。慢慢地,楊龍改變很多,課間不在和同學追打了,也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后來,我又讓他做了衛生委員,他非常開心,看到老師如此關心和看重自己,楊龍的學習勁頭更足了,成績進步很大。他從一名讓老師頭疼的后進生變成一名聽話懂事的好學生。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班的另外一個學生崔炎希。他上課不專心聽講,搞小動作,影響別人學習;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潦草……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爭取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我找他談話,他口頭上答應了。可他今天答應,明天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對于他這種表現,我很失望,心想算了吧,或許他就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在學校舉行的一次體育比賽上,他參加了跳繩比賽,在最后筋疲力盡的時候,聽到同學們為他加油的聲音時,他沒有放棄,咬著牙努力堅持。當時的一幕讓我看到了這個孩子身上的可愛之處,原來他也是一個熱愛集體,積極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棄這個孩子,我要慢慢改變他。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正確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談話,我問他“老師為什么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于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后來,他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個學習成績好、樂于助人的女生席文婷跟他坐同桌,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利用課余時間或課堂時間幫助他,教育他。席文婷是我班的學習委員,這個小姑娘的行為習慣特別好,自制力也很強,能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影響自己的學習。有了同桌的幫助,崔炎希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困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優勢。在我們貧困山區,像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很多,因此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學困生,從他們身上尋找閃光點,以閃光點為突破口,進行表揚鼓勵,使他們樹立“我能行!我不比別人差”的自我意識,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上進的信心,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好學生。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丁家溝鄉教育管理中心)